耿定向

耿定向
  • 姓名:耿定向
  • 别名:字在伦,号楚侗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湖北黄安县人
  • 出生日期:1524.11.5
  • 逝世日期:约1596
  • 民族族群:

耿定向(1524.11.5~约1596),明理学家。字在伦,号楚侗,学者称天台先生,湖北黄安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行人、历任御史、大理寺右丞、右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南京右都御使等职。赠太子少保,谥号恭简。致仕后归居天台山。为政时颇为爱惜人才,注重奖拔善类。曾构筑崇正书院,广延四方嗜学之士。其学出自泰州学派王艮,初与李贽交好,后因观点不合而交恶。他作为阳明心学的传人,深感其学已为世人所曲解,以致各执己见,陷溺愈深而不自拔。自己有责任匡救时弊,将阳明心学重新引入正道,发扬光大。因而主张“以不容己为宗”,倡“三关”之说。认为“吾孔、孟之教,惟以此不容己之仁根为宗耳。圣人之寻常日用,经世宰物,何亦非此不容己者为之乎?然即此不容己为仁根,莫致莫为,原自虚无中来,不容着见,着见便是两截矣。圣人以此立教,使人由之,不使知之。”(《天台论学语》)即是说人的本心是无欲念、无意识的,如同一尘未染的白纸一般,这就是“仁根”。但人的后天,由于受了种种异端邪说的影响,使得这个“仁根”遭到蒙蔽,于是名利得失、王者霸业等诸般欲念也就随之而来。其结果,仁根的纯洁性被破坏无遗。所以人若到了这个地步,也就不算作人了。他说:“人而名之曰人,以仁也。人而去仁,则耳目口鼻俨然人也,而实非人矣。恶乎成名,谓其无以成人之名也”。(同上)故而进一步提出“三关”学说,认为“学有三关,近世在闻识上研究以为知,在格式上修检以为行,此不知即心即道也。反观近里者,又多耽虚执见,以不知即事即心也。事故皆心也,顾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心剖判于此,事剖判于此,人亦剖判于此矣。(同上)强调世人注重见闻认识,反过来“洗心”的做法,实际上是舍本求末。人心本属虚无,“反身内观,一无所有。”(同上)何来心之可洗?所以知识不必向外界去寻求,只要通过“三关”,“即心即道、即事即心,慎求”即可。因为良知是现成的,人人与身俱有,不必去“致”,只在于如何在用。良知处于未发之中,有善无恶,“用之于此则此,用之于彼则彼,故用在欲明德于天下,则不必为制心之功,未有不仁者矣。”(同上)《明史》卷221有传。著作有《耿子庸言》、《硕甫宝鉴》、《先进遗风》、《教学商求》、《小学新编》、《五伦图说》、《儒宗传》、《绎异编》、《权子学篆》、《观生记》。

耿定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鸽经

鸽经

中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养鸽专著。作者张万钟,字扣之,山东邹平县人。贡生,出身于官僚世家,曾任南明镇江府推官,扶明抗清。《鸽经》记述的内容丰富周详,且有一定深度,可见作者亲自饲养过大量的家鸽进行观察研究,并读了不少有关鸽的书籍,在借鉴前人经验和总结自己实践知识的基础上,撰著成书。此书大约完成于17世纪初叶。全书不分卷,约6500字。依次分为“论鸽”、“花色”、“飞放”、“翻跳”、“典故”、“赋诗”六个部分。“论鸽”细分性、德、种类、羽毛、飞、鸣、宿、食、眼、嘴、脚、凤头、地产、沐浴、作巢、疗治数项。论述鸽的性情、习性、种类分布、产卵、孵化、形态特征、疾病防治等。“花色”着重介绍中国主要观赏家鸽品种,列举凤尾齐、巫山积雪、银棱、亮翅、坤星等30多个品种,并简要描述了其形态特征。“飞放”介绍了传书鸽的优良品种,计有皂子、银裆、玉腿、玉翅、银灰串子、雨点斑、紫葫芦、信鸽、夜游等,并分别记述其特征、生态习性和翱翔本领。其中信鸽为诸鸽之冠,“数千里外,终日可至。其性恋巢,故中途不肯留连”。夜游是鸽与鸠的杂交种,“信鸽同鸠哺子,即能夜飞”。“翻跳”记述小体型有翻跳(空中翻筋斗)本领的家鸽品种,依次介绍了凤头白、凤头皂、毛脚紫、莲花白等7个品种。这些品种翻、跳能力各不相同,其中翻分为高翻、腰翻、簷翻。跳则分为滚跳、戏跳、打跳。“典故”转述古代家鸽故事30余例,中国家鸽饲养悠久历史可见一斑。“赋诗”摘录了历代文人皮日休、孟浩然、宋三问、苏东坡等人咏鸽诗赋十余首。《鸽经》版本流传不广,现知仅见收载于《檀几丛书》第二集第五帙卷五十中。

田赋考辨

田赋考辨

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晚年授通州学正。李氏与其师颜元主张“经世致用”,世称“颜李学派”。李氏之《周礼传注》等书,《四库总目》已著录。本书系李氏所作四考辨(《郊社考辨》、《宗庙考辨》、《禘祫考辨》及是编)之一。四考辨中《四库总目》仅著录《郊社考辨》。《田赋考辨》对田赋详加考证,并对世人关于《周礼》田赋的八种指摘,依据经文“一一析之以理”。关于《周礼》为伪书之说,李氏认为这是“徒见《左传》杜注一段有‘周礼’二字,误以为《周礼》文,而遽加诋娸”,指出了此说症结所在,见解甚深。又辨“乡、遂公邑赋人不赋车”之说,分析孔颖达疏义及经文甚详,认为孔氏“七十五人出一乘”之说为臆度; 辨车徒之数,反对 “古兵制一车十人”之说,广引《诗》、《书》、《左传》、《齐语》韦昭注之文,证明车徒之数没有一定的制度。李氏所辨多本于经义。其说与毛奇龄相合。有清刊本。

黄箓斋十洲三岛拔度仪

黄箓斋十洲三岛拔度仪

述科仪。演十洲三岛胜境玄风,为亡人荐冥福。

岛噫诗

岛噫诗

「岛噫诗」一卷,明卢若腾撰。若腾字闲之,号牧洲;福建同安金门人。明崇祯十三年庚辰进士,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遗爱在民,有「卢菩萨」之称。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温、处、宁、台;後加兵部尚书。闽败,赴水拯起。寻入舟山,辗转至闽海;偕王忠孝、沈光文等居浯洲屿,自号「留庵」。永历十八年东渡,寓澎湖。病亟,值崇祯帝殉难日,一恸而绝,享年六十七;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所著甚富,然仅「岛噫诗」最为完整。本书正文得自抄本,注称「八世胞孙德资重录」。其中,所咏颇足反映明郑时代戎马倥偬之社会状况,可作史料读,亦可作文学作品读。另於书末附录有关卢若腾的相关资料,及其年谱简编,以利读者。

鲁智深喜赏黄花峪

鲁智深喜赏黄花峪

元杂剧剧本。简名《黄花峪》。不著撰者姓名。末本。本剧为“水浒戏”之一。剧演济州秀才刘庆甫携妻李幼奴于重阳日往泰安州烧香,回程在酒店小息。花花太岁蔡衙内见幼奴貌美,令其劝酒,幼奴不从。蔡衙内老羞成怒,遂吊打刘庆甫。梁山好汉杨雄过此,打跑蔡衙内,救下刘庆甫。并说,如有冤屈,可去梁山泊告状。待杨雄走后,蔡衙内复回,抢李幼奴至水南寨。临行,幼奴将枣木梳付与丈夫,为日后报仇寻妻之证。刘庆甫至梁山哭诉。首领宋江遣李逵下山搭救李幼奴,再遣鲁智深随后接应。李逵扮货郎至水南寨,出刘庆甫所与枣木梳,救出李幼奴,打跑蔡衙内。蔡衙内到黄花峪云岩寺躲避,遇鲁智深在寺,遂将其擒拿。此剧第一折正末为杨雄,第二、三折为李逵,第四折为鲁智深,第一折旦角李幼奴亦唱一曲,有异于杂剧常格。《孤本元明杂剧》为本剧所作的提要中说:“曲文本色,颇有俊语,在水浒诸剧中,为最胜之作。”并依据孙楷第的说法,将其归于元代无名氏所作。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曾据以校印。

开悟之旅

开悟之旅

以开悟为主要目标,综述公案的参究。在铃木大拙看来,公案参究是一种求悟的手段,是现代禅修的要件,更是禅学能够延伸到今天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铃木大拙在书中重点论述了公案参究与禅悟、念佛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案参究对禅悟的促进作用等。铃木大拙对于禅悟的见解,是对参禅者进行的透彻提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