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定向

- 姓名:耿定向
- 别名:字在伦,号楚侗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湖北黄安县人
- 出生日期:1524.11.5
- 逝世日期:约1596
- 民族族群:
耿定向(1524.11.5~约1596),明理学家。字在伦,号楚侗,学者称天台先生,湖北黄安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行人、历任御史、大理寺右丞、右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南京右都御使等职。赠太子少保,谥号恭简。致仕后归居天台山。为政时颇为爱惜人才,注重奖拔善类。曾构筑崇正书院,广延四方嗜学之士。其学出自泰州学派王艮,初与李贽交好,后因观点不合而交恶。他作为阳明心学的传人,深感其学已为世人所曲解,以致各执己见,陷溺愈深而不自拔。自己有责任匡救时弊,将阳明心学重新引入正道,发扬光大。因而主张“以不容己为宗”,倡“三关”之说。认为“吾孔、孟之教,惟以此不容己之仁根为宗耳。圣人之寻常日用,经世宰物,何亦非此不容己者为之乎?然即此不容己为仁根,莫致莫为,原自虚无中来,不容着见,着见便是两截矣。圣人以此立教,使人由之,不使知之。”(《天台论学语》)即是说人的本心是无欲念、无意识的,如同一尘未染的白纸一般,这就是“仁根”。但人的后天,由于受了种种异端邪说的影响,使得这个“仁根”遭到蒙蔽,于是名利得失、王者霸业等诸般欲念也就随之而来。其结果,仁根的纯洁性被破坏无遗。所以人若到了这个地步,也就不算作人了。他说:“人而名之曰人,以仁也。人而去仁,则耳目口鼻俨然人也,而实非人矣。恶乎成名,谓其无以成人之名也”。(同上)故而进一步提出“三关”学说,认为“学有三关,近世在闻识上研究以为知,在格式上修检以为行,此不知即心即道也。反观近里者,又多耽虚执见,以不知即事即心也。事故皆心也,顾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心剖判于此,事剖判于此,人亦剖判于此矣。(同上)强调世人注重见闻认识,反过来“洗心”的做法,实际上是舍本求末。人心本属虚无,“反身内观,一无所有。”(同上)何来心之可洗?所以知识不必向外界去寻求,只要通过“三关”,“即心即道、即事即心,慎求”即可。因为良知是现成的,人人与身俱有,不必去“致”,只在于如何在用。良知处于未发之中,有善无恶,“用之于此则此,用之于彼则彼,故用在欲明德于天下,则不必为制心之功,未有不仁者矣。”(同上)《明史》卷221有传。著作有《耿子庸言》、《硕甫宝鉴》、《先进遗风》、《教学商求》、《小学新编》、《五伦图说》、《儒宗传》、《绎异编》、《权子学篆》、《观生记》。
耿定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金丹大旨图
古仙丹法,载之丹经,无下千帙。读之则愈烦愈难,悟之则惟简惟易。大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则二者其尽之矣。一阴一阳,配合以两者,天之道也;日月运行,昼夜交光者,天之行也。《契》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谓离坎是也。圣人知其如此,故尝准之以作丹法。是故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免为药材。而其中消息盈虚之数,则又准之以为火候阴符。
周易禅解
明释智旭撰。十卷。明崇祯十四年(1641)释通瑞刻本。此书卷一至卷七解六十四卦,卷八、卷九解《系辞》以下诸传,卷十附《图说》八篇。《自序》称:其书“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故通释《周易》经传,皆援禅理以为说,并名书曰《禅解》。该书为明人北天目道人藕益智旭著,列在萧天石主编的禅宗丛书之中。
新儿女英雄传
现代长篇小说。孔厥、袁静合著。1948年出版。在冀中平原白洋淀农村的背景上,描写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寇、汉奸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的故事。作品以牛大水和杨小妹两个青年农民在抗日的熔炉里锻炼成长为主线,交织着牛大水、杨小妹和张金龙三人之间的婚姻关系的曲折矛盾,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揭示了人民武装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以及敌伪力量的削弱与衰亡。全书共二十回,是一部农民抗日游击战士的群英谱;每回又有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联贯成篇。作品把主人公牛大水、杨小妹安置于各种生死险夷的困境中构成曲折的故事,刻画人物的性格。除了牛,杨两个主人公外,其他人物如汉奸张金龙、党的干部黑老蔡等都写得个性鲜明。语言通俗简洁,情节生动,富有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小说以富于革命战争的传奇性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是解放区新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断鸿零雁记
言情小说,二十七章。苏曼殊著。1912年5月12日至8月7日刊于《太平洋报》。1919年4月,上海广益书局出版单行本。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梁社乾译的《英译本断鸿零雁记》。主人公三郎幼年倍受欺凌,孤苦伶仃,长大以后又经历了种种坎坷。他东渡日本寻找生母,母子重逢之后,三郎的日本表姐静子爱上了他。静子对三郎一片痴情。母亲和姨母也赞成这门亲事,但三郎犹豫不决。虽然他对静子也有感情,但他不敢再次面对爱情,对静子避而远之。原来,三郎在中国有未婚妻雪梅,雪梅对爱情坚贞不渝,因为三郎之父破产,雪梅之父嫌贫爱富而悔婚。三郎深深地爱着雪梅,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一气之下出家了。虽然身在佛门,他仍然无法斩断世俗的烦恼:不明身世的困惑、儿女之情的纠缠,于是他下山寻找答案。雪梅因痴恋三郎,资助他东渡寻母,最后,父母逼她改嫁时,绝食身亡以殉情。故事的最后,三郎无法寻找到雪梅的墓地,只有在她故宅凭吊。全书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结束,笼罩着一种末世的凄凉、窒息,以及对人的心灵的压抑。
六部成语
全称《满汉六部成语》。清嘉庆年间刊行,作者不详。6卷。第1卷为吏部成语,以下依次为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成语,所录词条共2000余条,均为六部文书中常用的语词和词组。
华严悬谈会玄记
四十卷,元普瑞着。钜野洞庭元苍山再光寺普瑞集,消释悬谈文义,乃座主家学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