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锺琪

- 姓名:陈锺琪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陈锺琪,生卒年不详,清末民初秀才,浙江省议会议员。同时,他也是天台庠老会“十八学士”之一。
陈锺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欧游散记
王统照著。上海开明书店1939年5月初版,收入散文8题17篇,附录新诗7题,旧诗12题,并《后记》1篇。这本散文集录下了作者1934至1935年间游历考察法、英、德、荷诸国的见闻感受,主要由旅途生活、英伦见闻与荷兰风光三部分组成,“择要记述”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问题与文化艺术。如《失业者之歌》写一位盲目为国征战的“壮士”沦为乞食者的悲哀,借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及本质;《“拉荒”》、《三位黑衣僧》等文勾画欧洲世俗与宗教的生活片断,并分析其间蕴含的社会矛盾;而对于西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艺术遗产,则多加博识精鉴,发为清峻优美文字。如《荷兰鸿爪》描绘荷兰重要港口城市亚姆司特丹的动人风光,浏览鉴识里解克斯博物馆藏的精美绘画,均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文化艺术素养。上述作品的文风,亦由早期散文的轻倩婉曲转向朴实明快,但较少哲理的意蕴。
曹月川集
一卷。明曹端(1376—1434)撰。曹端,字正夫,学者称月川先生,渑池(今属河南)人。做过霍州学正。学宗朱熹。提出 “理驭气”说,主张“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从维护儒学正统出发,反对佛、老,认为“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明史》本传)。著有《太极图说述解》、《四书详说》、《儒宗统谱》等。明初理学,以曹端与薛瑄为最醇。《薛瑄诗文集》、《读书录》等传于世。而曹端之遗书散佚几尽,其集亦不复存。此本为清仪封(今河南兰考)张伯行裒辑而成。首以夜行烛,次为家规辑略,再次为语录、录粹、序篇、诗。其中,序为七篇,诗为十五首。夜行烛、家规二序不冠本书,而别载于后诗之中,间以太极图赞一篇,皆非体例。盖编次者之误。末附诸儒评语及张信民所纂年谱。曹端诗皆击壤派,却殊不入格。文亦质直朴素,不以章句为工。然其人品既已醇正,学问又复笃实。直抒所见,皆根理要,不可仅以音律绳之。况且是集属残编断帙,更不应求之过严。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另有《曹月川先生文集》 (二卷) 收入 《续中州名贤文表》。
太上济众经[敦煌本]
道教经典。原经至少应有二十四卷。《正统道藏》所收《太上洞玄济众经》,仅残存一卷。(1)P.2449。首部残缺,尾题“太上济众经卷第八”,存三十行。(2)P.2792。首部残缺,尾题“太上济众经卷第廿四”,存六十四行。二件均不见于《道藏》。内容大致为劝君臣应教民行善修德,以求“太平之福”,亦有求致神仙长生之道。与《太平经》的思想内容有相同之处。
苗疆风云
民国“北派”武侠名著。在普洱西南方,紧邻缅甸的那一道边疆,正是葫芦野夷界,在野夷界之南,后来便是所谓猛连宣抚,但在清初时节,那地方似乎尚未经宣抚,一片全是蛮苗交错,可说一句是化外之地。在猛连与葫芦野夷界之间,有一带山脉,那是属于金沙江以北的云岭山脉的一支。此间地广人稀,尽为葫芦野的一种苗人所集居,其族世以勇武为荣,若干年、若干代下来,相沿成风,因此小孩子秉了祖先强悍的体气,生下来就与他处的人不同,发育既极坚实,练武尤为他们的天经地义……
诏狱惨言
原题“燕客具草”,经考证实为明顾大武著,1卷,民国九年(1920)刊印,集在“借月山房汇钞”中。本书据著者“目击”,详述了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魏大忠、杨涟、左光斗六君子因忤犯权奸颜珰而被诬以贪赃之罪、几经拷讯最终惨死诏狱之经过。书中于明代诏狱的组织系统、狱房结构、狱中饮食及医治、监狱管理及收受贿银等情况均有记载,尤其是对狱吏、狱卒秉承旨意、用刑惨毒及所用刑具的种类、规制的叙述,翔实而具体,为今天了解明代“六君子事件”的真相、了解宦官、厂卫干予司法的状况以及研究当时的诏狱和刑制,都提供了可贵的原始资料。
蕲黄四十八寨纪事
清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就义后,其一部分余众即分散于湖北蕲、黄山区,结寨聚众,北联商、固,东联英霍义军,继续抗清。义军以黄冈、蕲水、罗田、麻城等四十八寨为根据地,各据一寨,分任寨长,领导反清大业。其中实力较强的有:罗田举人王火鼎拥明宗室朱蕴以为号召,据罗田二十余寨;麻城朱山的明故兵部尚书周损,东山的李有实;黄安大峰47寨的江中清;黄冈白云寨的王光淑;蕲水(今浠水)斗方寨的周从助等。各寨义军在组织上各自独立,在行动上互相配合,转战于蕲、黄、罗、麻地区,攻取州县,坚持到顺治四年。清军下九江、占荆、襄之后,派总兵徐勇坐镇黄州(今湖北黄冈县),调集赣、鄂、川各省驻军前往围剿。反清义军因不相统属、各自为战,被清军各个击破,转入低潮。顺治五年江西金声桓反清起事,各寨复起响应。罗田王火鼎东联英、霍,转战蕲、黄,下英山,杀知县,占罗田。其后李有实继续坚持抗清直到康熙年间,方被清军攻破。这支义军坚持抗清斗争20余年,给清军以严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