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

傅昭
  • 姓名:傅昭
  • 别名:字茂远
  • 性别:
  • 朝代:南朝
  • 出生地:北地灵州(今宁夏灵武)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今宁夏灵武)人。傅昭六岁而孤,幼时为袁顗所称,丹阳尹袁粲辟其为郡主簿。仕齐,官至尚书左丞。入梁,历任黄门侍郎、御史中丞,出为寻阳太守,累迁步兵校尉、左民尚书、安成内史、秘书监、太常卿,官至散骑常侍。卒谥贞。傅昭勤学博闻,世称为“学府”。其著有文集四卷。 今仅存其诗一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入。生平事迹见《梁书》卷二六、《南史》卷六○。


祖和之,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淡事宋竟陵王刘诞,诞反,淡坐诛。昭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者,宗党咸异之。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为雍州刺史袁抃客,抃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抃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愿乃遣车迎昭。时愿宗人通之在坐,并当世名流,通之赠昭诗曰:“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阳。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为所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齐永明中,累迁员外郎、司徒竟陵王子良参军、尚书仪曹郎。知先是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武帝,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惟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势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于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等,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累迁车骑临海王记室参军,长水校尉,太子家令,骠骑晋安王谘议参军。寻除尚书左丞、本州大中正。


高祖高祖素悉昭能,建康城平,引为骠骑录事参军。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郎,顷之,兼御史中丞,黄门、著作、中正并如故。天监三年,兼五兵尚书,参选事,四年,即真。六年,徙为左民尚书,未拜,出为建威将军、平南安成王长史、寻阳太守。七年,入为振远将军、中权长史。八年,迁通直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复领本州大中正。十年,复为左民尚书。


十一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自后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致。郡溪无鱼,或有暑月荐昭鱼者,昭既不纳,又不欲拒,遂委于门侧。


十二十二年,入为秘书监,领后军将军。十四年,迁太常卿。十七年,出为智武将军、临海太守。郡有蜜岩,前后太守皆自封固,专收其利。昭以周文之囿,与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县令常饷栗,置绢于薄下,昭笑而还之。普通二年,入为通直散骑常侍、光禄大夫,领本州大中正,寻领秘书监。五年,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中正如故。


昭所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博极古今,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官宦簿伐,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暗室,类皆如此。京师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大通二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诏赙钱三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谥曰贞子。

傅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货币、信用与商业

货币、信用与商业

该书共分四编。第一编从货币的定义、职能与购买力的计量等方面对货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现金余额说作了初步的概述。第二编从国内信用与国际信用紧密联系出发,并作为国际贸易思想的准备,沦述了信用体系、银行理论和交易所理论。第三编用很大的篇幅讲国际贸易问题,对运输工具、贸易历史、国际贸易的一般特征和国际汇兑、关税等问题都作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编分析了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与工商业波动的关系。书中还用了几个附录的旧线、数学方法对以上货币、国际贸易各方面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补充说明。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乃邓天君降笔亲书,内言玄灵八门报应内旨、掌上六十甲子秘诀。所谓「玄灵八门内旨」。又称九宫遁用八门值日报应之法,其法出自北宋末徐神翁所撰《打门槌歌诀》及《鬼敲门之法》。大旨于心中存思念咒,思念自身蹑步斗罡九宫(即北斗九星)、依阴阳日而逆顺数,行至某宫以测凶吉:或蹑行开、休、生、惊、伤、死、景、杜八门,以求长生。又掌上六十甲子秘诀,是根据所见各种征兆,结合阴阳五行、九宫八门、六十甲子、年、月、日、时之数理,掐算吉凶祸福。全书文词诡秘难懂,盖为古代数术家遁甲占卜之术。
  

汇评证道西游记

汇评证道西游记

汇评证道西游记,正文以明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为底本,增加清本《西游证道书》以来的第九回。批语包括(叶昼)《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憺漪子(汪象旭) 笑苍子(黄周星)《西游证道书》、悟元子(刘一明)《西游原旨》、悟一子(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坤《新说西游记》、张含章《通易西游正旨》、含晶子《西游记评注》的批语。参考山东文艺《西游记》会评本、齐鲁书社《西游记》李评本。

大乘密严经疏

大乘密严经疏

大乘密严经疏,四卷,唐法藏撰,缺卷一。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梵名Maha^ya^na^bhidharma -samuccaya 。凡七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乃集解大乘阿毗达磨诸要项而成。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分为本事分与决择分,前者有三法、摄、相应、成就等四品,后者有谛、法、得、论议等四品。本事与决择二分系取自瑜伽师地论中之本地分及摄决择分。三法品之‘广分别’门中之有色无色,乃至有上无上等义门,与摄品之十一种分别、成就品之三种成就说,皆符合于瑜伽师地论卷十三、卷五十二及显扬圣教论卷十四所说。本书与显扬圣教论同为瑜伽师地论之纲目书。又本书系于唐永徽三年(652)三月译出。本论之注释书有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与本论均为后之成唯识论等书所引用,故古来亦多为唯识家所重视。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全一卷。又称宝授菩提行经。北宋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记述宝授童子年始三岁,即以金莲供佛,并与大目干连、舍利弗、吉祥菩萨等互相问答,明示大乘之法义。又与妙吉祥菩萨问答,有八苾刍吐血命终,堕阿鼻狱。佛记彼后从地狱出,当得授记。宝授次以一器之饮食,遍供佛、僧而无有尽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