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常

马祖常
  • 姓名:马祖常
  • 别名:字伯庸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西域雍古人
  • 出生日期:1279
  • 逝世日期:1338年
  • 民族族群:

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西域雍古人,也里可温。先世于辽道宗咸雍年间迁居临洮狄道(今属甘肃),东迁后的第二代帖穆尔越哥出仕辽朝,曾任马步军指挥使,人称“马元帅”,遂以马为姓氏。曾祖月合乃随元世祖南征至汴,累官礼部尚书,父马润,任漳州同知,又移家于光州(今属河南),祖常遂为光州人。他七岁知学,得钱即买书,受业蜀儒张䇓之门,得张器重。延祐初,参加科举,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改宣政院经历,因弹劾权臣铁木迭儿,左迁开平县尹,又退居光州。铁木迭儿死后,任翰林待制,兼翰林直学士,除礼部尚书。天历元年(1328),召为燕王内尉。升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迁江南行台中丞。元统元年(1333)拜御史中丞,除枢密副使,不久辞职归光州。后至元四年(1338)卒,年六十,谥文贞。祖常为文宗法先秦两汉,推崇司马迁、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而排斥苏轼之文。他的文章朴实无华,简明清晰,元明善批评他的散文“修辞几于古矣,然于质实则过之,于藻丽则乏矣”。尤工于诗,与虞集、袁桷、萨都刺等人常相唱和,是延祐、天历年间京都诗坛的活跃人物。他曾漫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又到过内蒙及西夏故地,诗歌内容丰富。《元史》本传赞其诗“圆密清丽,无论短章长篇,皆有可传之作”。他学习杜甫的忧时精神,诗中对达官贵人、贪官污吏以及当时弊政,时露讽刺之意,对民生疾苦则充满同情。其写景之作有壮丽色彩,《都门壮游》诸作,长篇巨制,有不受羁勒的气势。祖常推崇李商隐,戴良《丁鹤年诗集序》说:“论者以马公之诗似商隐。”有些诗似李之“绮丽清新”(顾嗣立语)。苏天爵《元文类》录其作品较多,计诗赋三十三首,文二十篇,并向朝廷建议刊行其集,并为之序。著有《石田文集》十五卷,末附录虞集《桐乡阡碑》、苏天爵所作神道碑及祖常自作《石田山房记》,今有周绍祖、王佑夫《马祖常诗歌选注》。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四三、《新元史》卷一四九,及集中附录《神道碑》等。

马祖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印度文学

印度文学

许地山编著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印度文学》共分为吠陀文学或尊圣文学、非圣文学、雅语文学和近代文学四期。其内容丰富,并有着浓重的印度气息,对中国的印度文学研究和中印文学比较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如季羡林先生评价的,“小说家和梵文学者许地山对印度文学有特殊的爱好……他的《印度文学》篇幅虽然不算多,但是比较全面地讲印度文学的书,在中国这恐怕还是第一部”。

西域史地考古论集

西域史地考古论集

《西域史地考古论集》以《黄文弼历史考古论集》和《西北史地论丛》两部底本,从黄文弼先生的全部历史研究和考古著作中选择重要的论述部分,摒除图版、说明以及一些次要繁琐的部分,编选而成。作者在进行历史论述时往往包含着他所亲身考察的地理、考古内容,而在他的考古著作中又往往包含着他的历史、地理研究心得。本书将史学、地理学和考古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融通为一,以体现作者研究的主要特色。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卷末太极左仙公劝人诵《大献经》。《大献经》乃六朝古灵宝经,本经盖出自其后。太极左仙公向三真人述地狱之苦、六道轮回及供献功德因缘,劝人“八日”奉礼天尊,以度亡魂。

广嗣五种备要

广嗣五种备要

清王实颖辑。五种。王氏博采《医宗金鉴》、《证治准绳》 、《东医宝鉴》 诸书有关妇产、儿科内容及平日累积之医方,分类辑成 《种子心法》、《保胎方论》、《达生真诀》、《新产证治》和 《全婴须知》五书。是书有论有方。包括广嗣、妊娠及保胎、临产、产后、护婴等有关注意事项。其中,《种子心法》强调有关生育问题的若干内容,如回天、选雌、寡欲、知时、知窍、疗治,并附有种子丸四方,丰富了性医学内容。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密教仪轨经典。唐不空译。一卷。属瑜伽密教仪轨,说瑜伽三密观行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金刚经解义

金刚经解义

亦称《金刚经注解》、《金刚经解》,或称《金刚经口诀》、《六祖口诀》等。佛典注疏。唐慧能述。二卷。唐慧能解义并序,宋罗适后序,清汤翼圣跋,周克顺跋,又云金刚经注解,又云金刚经口诀,又云六祖解义,又云六祖口诀。本藏九二套重出口诀,只录罗序前半。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依梁昭明太子分目,随经文开为三十二分,自“法会因由分”至“应化非真分”。清顺治十年(1653)及康熙六年(1667)均有重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