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常

马祖常
  • 姓名:马祖常
  • 别名:字伯庸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西域雍古人
  • 出生日期:1279
  • 逝世日期:1338年
  • 民族族群:

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西域雍古人,也里可温。先世于辽道宗咸雍年间迁居临洮狄道(今属甘肃),东迁后的第二代帖穆尔越哥出仕辽朝,曾任马步军指挥使,人称“马元帅”,遂以马为姓氏。曾祖月合乃随元世祖南征至汴,累官礼部尚书,父马润,任漳州同知,又移家于光州(今属河南),祖常遂为光州人。他七岁知学,得钱即买书,受业蜀儒张䇓之门,得张器重。延祐初,参加科举,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改宣政院经历,因弹劾权臣铁木迭儿,左迁开平县尹,又退居光州。铁木迭儿死后,任翰林待制,兼翰林直学士,除礼部尚书。天历元年(1328),召为燕王内尉。升参议中书省事,拜治书侍御史,迁江南行台中丞。元统元年(1333)拜御史中丞,除枢密副使,不久辞职归光州。后至元四年(1338)卒,年六十,谥文贞。祖常为文宗法先秦两汉,推崇司马迁、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而排斥苏轼之文。他的文章朴实无华,简明清晰,元明善批评他的散文“修辞几于古矣,然于质实则过之,于藻丽则乏矣”。尤工于诗,与虞集、袁桷、萨都刺等人常相唱和,是延祐、天历年间京都诗坛的活跃人物。他曾漫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又到过内蒙及西夏故地,诗歌内容丰富。《元史》本传赞其诗“圆密清丽,无论短章长篇,皆有可传之作”。他学习杜甫的忧时精神,诗中对达官贵人、贪官污吏以及当时弊政,时露讽刺之意,对民生疾苦则充满同情。其写景之作有壮丽色彩,《都门壮游》诸作,长篇巨制,有不受羁勒的气势。祖常推崇李商隐,戴良《丁鹤年诗集序》说:“论者以马公之诗似商隐。”有些诗似李之“绮丽清新”(顾嗣立语)。苏天爵《元文类》录其作品较多,计诗赋三十三首,文二十篇,并向朝廷建议刊行其集,并为之序。著有《石田文集》十五卷,末附录虞集《桐乡阡碑》、苏天爵所作神道碑及祖常自作《石田山房记》,今有周绍祖、王佑夫《马祖常诗歌选注》。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四三、《新元史》卷一四九,及集中附录《神道碑》等。

马祖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无敌舰队

本书以1587年初到1588年底西班牙与英格兰之间的海战为线索,讲述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格兰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揭示了16世纪欧洲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书中涉及“三亨利战争”、圣巴塞洛缪大屠杀、巴黎暴乱等重大历史事件。苏格兰女王玛丽为何被送上断头台?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如何运筹帷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缘何执意攻打英格兰?法王亨利三世因何被杀?实力强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为什么会惨败而归?这场海战对欧洲各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西班牙无敌舰队以上帝的名义起航,为何又被上帝抛弃?本书将一一揭晓答案。

初学记

初学记

唐朝官修的一部类书。共30卷。是唐玄宗为方便其子习作时引用典故、检查事类而命集贤院学士张说、徐坚等编辑的。它是一部以知识为重点的类书,既有丰富的知识,又便于临文检查。因主要是适应皇子们练习学问上的基本功的需要而编的一部小百科,所以取名《初学记》。全书共分二十三部,包括天、岁时、地、州郡、帝王、中宫、储宫、帝戚、职官、礼、乐、人、政理、文、武、道释、居处、器物、服馔、宝器(附花草)、果木、兽、鸟(附鳞介、虫)部,部下又分个子目。每个子目内又分叙事、事对、诗文三部分。和其他类书不同的是,其他类书只把征集的材料按类逐条摘抄,条与条之间,几乎没有联系,仅仅是资料汇编。而此书的叙事部分,则经过精心编撰,把类事连贯起来,成为一篇文章,等于对子目标题作了一番说明。这近似现代百科全书的做法,所以说它更富于知识性,因此《四库全书总目》对它评价较高。其主要精华就在叙事部分字数不多,但却把唐以前各种典章制度做了扼要的记录。《初学记》保存了不少古籍佚文。所引书除去隋以前的古籍外,也有初唐诗文。其中保存了许多有关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材料,可供考证查检,也可利用它来校勘古籍或搜集佚文。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黄庭内经》和《黄庭外经》孰先孰后,学者间看法不一。王明《黄庭经考》疑公元252年已有黄庭草本,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左右魏夫人得《黄庭内景经》。述修炼精气,存思身中五脏六腑神,三部八景二十四神,系早期内丹术。

扬州十日记

扬州十日记

《扬州十日记》是明末王秀楚所写关于清兵在扬州屠城的一本约八千字左右的史书。明弘光元年四月(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的人民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史称此事件为“扬州十日”,此劫扬州死难八十万人。清代列入禁毁书目。

占察善恶业报经义疏

占察善恶业报经义疏

亦称《占察善恶业报经疏》,简称《占察经义疏》。佛典注疏。清顺治七年(1650)智旭撰。二卷。是菩提灯译《占察经》的注释书。此前十五年作者于云栖寺获得此经,后依经立忏及讲演分科,本书即在此基础上撰成。分五个方面阐述经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书首作者另撰有《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简称《占察经玄义》)一卷。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华严忏仪

华严忏仪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编礼忏仪》,又称《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西夏、元朝之交贺兰山云岩慈恩寺护法国师一行沙门慧觉依经录,42卷。系作《华严经》道场时的规范,如卷一有广修供养、称赞如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迥向等。原藏于云南鸡足山(今云南宾县西北),后于明代被发现于叶榆(今云南省大理喜洲)崇圣寺中,明崇祯十四年(1641)雕版印刷。钱谦益等作序,将辑录者西夏人一行误认为唐一行和尚。今有近代木刻本流传。另据元代刻经记载,可能曾有西夏文本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