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荦

- 姓名:宋荦
- 别名:字牧仲,号漫堂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南商丘人
- 出生日期:1634年
- 逝世日期:1713年
- 民族族群:
宋荦[luò](1634年—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别号绵津山人。河南商丘人。清初大学士宋权之子,少以大臣子入宫为侍卫。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出为黄州通判,累擢为江苏巡抚,以清节著称,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未几,致仕归。少有才名,曾与侯方域结社,习为古文辞。居高位后,颇喜奖掖、笼络文士,提倡风雅。其诗多为酬唱、纪行与记其为官生涯之作。有少量纪行作品不仅描绘了路途的景色,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如:《荻港避风》诗中写出了安徽铜陵县沿江小镇傍晚景色的同时,还突出了战乱给农村带来的破坏与灾难;《登废城》也写出了战争对城市的毁坏,将战前的繁华与今日的凄凉作了对比,最后写道:“回头市井间,人烟已非故。凄凉二十年,小康犹未赋。”荦抚吴十九年,宦况悠闲,有许多篇章写苏州园林泉石之胜与官衙生活的闲散,故杨际昌称之为“以台阁人成山林格者也”(《国朝诗话》)。其诗风前后有所变化,自言:早年“初接王(世贞)、李(攀龙)之馀波,后守三唐之成法”;康熙十一年壬子、十二年癸丑(1672—1673)后,“阑入宋人畛域”;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舟泊鄱阳湖,月夜望匡庐”,“忽有所得”。并认为放翁论诗长句所云“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殆先我而言之”。(见《漫堂说诗》)荦中年以后受苏轼影响较大,得其清放之气,古体纵横奔放,近体刻意生新。荦与王士禛交好,唱酬颇多,当时邵长蘅曾选刻二人诗,名为《王宋二家集》。荦曾刻诗十四集,后为江西巡抚时重自芟汰,并为《绵津山人诗集》,晚岁又编为《西陂类稿》五十卷。另撰有《沧浪小志》、《怪石赞》、《漫堂墨品》、《筠廊偶笔》、《漫堂说诗》等,编纂有《江左十五子诗选》。顾栋高为之作传。《清史稿》卷二七四、《清史列传》卷九有传。
猜你喜欢的书
檆溪居士集
檆[shān]溪居士集,宋代诗文别集。刘才邵著。周必大于嘉泰元年(1201)为本集所作的序称:“其孙承议郎恪类公集二十二卷,授其子国学生千龄。”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重编为12卷,前3卷为诗,卷4至5为内外制,卷6为诏,卷7为敕书,卷8为表、状、札子,卷9为启,卷10为序、记、论、跋、策问,卷11为箴、偈、祝文、疏文等杂文,卷12为祭文、墓志铭。卷首列周必大、杨万里序。周序称“其制诰有体,议论有源,铭志能叙事,偈颂多达理,固余事也。”《四库全书总目》则谓:“其诗源出苏氏(东坡),故才气颇为纵横,其余亦驯雅,而制诰之作尤有体裁。”本集除《四库全书》本,较常见的版本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本。
和缓遗风
医案著作。2卷。金有恒(子久)著,门人刘哲明录存,后由裘吉生刊于《三三医书》第二集。此书所载系金氏在浙沪等地出诊治疗案例,由门人刘氏记录其师医案。全书共收50余则病例,所诊者皆膏粱重症,而以时症为多,如温病、痢疾、发疽、孕妇暑温挟湿等。各案诊治前后资料完整。另有与名医会诊时之方案记录,较能体现金子久临床经验。金氏临证干练,用药轻灵,善用甘淡甘凉以护养津液,对重病之后虚弱亦将养有方。是书多用对偶、骈四骊六之俪体文辞记述,为医案著作中少见者。现存《三三医书(第二集)》本,后附陈莲舫与余伯陶会诊医案、费绳甫医案各1例。
验方新编
通俗医方书。清鲍相璈编撰。初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随后出现四个系统版本,分别为8卷、16卷、18卷 (选本)、24卷。内容相同,均分104个类目,含内、外、妇、儿、五官、急救、杂治等科疾病单方。作者有感于“医有时而难逢,药有时而昂贵,富者固无虑此,贫者时有束手之忧”。故自幼广求,不遗余力,于古今载籍所见或戚友传闻所得单方皆予收集,选择其中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之方,编成是集,以求存是病即有是方,有是方即有是药,虽穷乡僻壤马足船唇之地亦可仓促立办,顷刻奏功。因本书具有家庭日常保健诊疗医书性质,通俗易懂,简单效验,深受社会大众欢迎,故自道光年间初刊,至民国时期,国内外共翻刻刊印50多次,为刻本较多、印数较大、影响较广的古代医方书之一。清同治三年 (1864) 又出现了张绍棠增补的本子,卷数不一,版本繁多,翻刻也有50多次。
易隐
八卷,首一卷,清曹九锡辑,子曹璿演。此书为卜筮而作。卷首谢三宾序云:“卜筮者,隐君子之所托也。昔严君平卖卜成都市,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君子以为得作者之意,不啻登太皞氏之堂而耳提面命焉。”故题名《易隐》。曹氏上究《连山》、《归藏》,下逮京(房)焦(延寿)占法,旁通壬甲,广采占歌,参考历代占书一百一十四种而成此书。卷首所载皆占筮基本知识如八卦体象、五行生克、天干地支、六神六亲、以钱代蓍及刘伯温、张星元等占断之论。正文分事专占,有身命、僧道、家宅、迁移、树艺、育蚕、六畜、奴婢、脱祸、征伐、坟茔、晴雨、朝廷、年时、婚姻、胎产、乳母、痘疹、求嗣、延师、觅馆、投师、小试、乡试、会试、殿试、武试、官禄、文书、谒贵、行人、出行、舟行、谋望、求财、贸易、开店、寄物、求病、讼狱、逃亡、遗失、盗贼四十三占。一占之下往往又分数目,如官禄占分为:何官、候选、领凭、任所、赴任、在任、升迁、替代、贪廉、官职退复、丁忧起复十一节。虽名为《易隐》,实与《易》道无关。
答净土四十八问
答净土四十八问,一卷,明袾宏著并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上根即事契理。固谛信不回。下士有闻斯从。亦无因起惑。惟不上不下。位届中流。乃欲从欲违。志无定向。繇是十疑通于智者。或问启于则公。天鼓谆谆。婆心恋恋。岂曰多言。言所不容己也。而复????沈膏继。病剧药增。后是二书。能无再述。有德园居士者。乘宿愿力。起大悲心。代为百千众生。曲申六八难问。山僧不免据款结案。随绳解纷。使彼越烦恼之河者。直决其狐疑。出死生之穴者。顿离于鼠怯。叨陪往哲。共翊先宗云尔。若夫悟心外之无土。则一真湛而万法泯。
须摩提女经
一卷,吴支谦译。增一阿含须陀品第三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