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樵

郑樵
  • 姓名:郑樵
  • 别名:字渔仲,号溪西遗民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104年
  • 逝世日期:1162年
  • 民族族群:

郑樵(1104年—1162年)字渔仲,号溪西遗民,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他不应科举,反对写科举文章,曾三次被推举为“孝廉”,两次被举为“遗逸”,皆不就。居夹漈山,谢绝人事,刻苦力学三十年,故学者又称夹漈先生。郑樵的志向是“欲读古人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无遗恨”。游历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读尽乃去。访学十年,喜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对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均有研究。好著书,自负不下刘向、扬雄。绍兴十九年,献书朝廷,诏藏于秘阁。绍兴二十八年,授右迪功郎、礼兵二部架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抄所著《通志》。三十一年,书成,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摄检详诸房文字。次年,病卒,年五十九。


学问广博,考证勤敏,著述繁富,著有《尔雅注》、《通志》,是著名的历史、语言文字学著作,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诗文也别具特色,《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文“滉漾恣肆,多类唐李观、孙樵、刘蜕,在宋人为别调”(卷一五九)。其《通志总序》,清康熙皇帝以为“网千载而成文,综百家以立说,闳览博物,此其一助”(《御制文第三集》卷四二)。其馀《献皇帝书》、《上宰相书》、《上方礼部书》诸作,纵论古今,自夸抱负,具有傲睨一世的气势,尽管被四库馆臣讥为“器量殊嫌浅狭”,但仍不失为古文佳作。其诗多闲居之篇,“不甚修饰,而萧散无俗韵”(《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像《题南山书堂》、《东山采药》、《晨雨》、《漫兴》等篇均为此类诗作。著有《夹漈遗稿》,今存三卷,有清抄本、《四库全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有吴怀祺校补《郑樵集》。《全宋诗》卷一九四九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四三七三收有其文。事迹见《宋史》卷四三六本传。顾颉刚、吴怀祺分别编有《郑樵年谱》。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吃

中国吃

作者唐鲁孙,本名葆森,鲁孙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在台湾病逝。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财政商业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年轻时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被誉为民俗学学。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有美食之名。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写出来,正好填补了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某些饮食资料的真空,成为研究这个时期饮食流变的第一手资料。 唐鲁孙以文字形容烹调的味道,好像《老残游记》山水风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除了谈吃,还谈酒与酒文化,谈喝茶,谈香烟。文中一段与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一夕谈烟,精妙无比不容错过。

太上黄庭经注

太上黄庭经注

明末清初的石和阳撰著,清乾隆时李明彻评阅。石和阳号嵩隐子,河南南阳人,本儒士出身,于理学颇有研究,擅长著述。 该书是一部道家养生专著,以《黄庭经》为蓝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末都有后记总结概括其大意。上卷论天人相应,以及外练筋骨、内练精气神得以长生久视之理;中卷指出人身先天根本,直论双修奥妙,包括阴阳、性命、离坎,身心一切发明,周身关,清静内观,固精养气,运通任督,进汞抽铅,伏虎降龙等要诀;下卷复伸明修真法度,药物名象,还返之机关,取坎填离,复回本体,而生大药,乾坤交姤,而结灵胎,金丹入鼎,火候温养之功,而调神化,直至无为,以超凡圣,泄尽天机,直言口诀,即天仙之道毕矣。清乾隆五十八年有白云山房刊本。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又名《医圣心源》。十卷 清黄元御 (详见 《周易悬象》)撰。黄氏尊崇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将其称为四圣。此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是黄氏为阐发《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编撰而成。上述五书黄氏曾为之作解,又加以融贯其旨。卷一为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精神、气血、营卫、经络等内容,计十六节;卷二为六气解,分六气名目、化生、偏见、衰旺等十一节;卷三为脉法解,分气口尺寸、寸口脉法、寸口人迎等二十节;卷四为劳伤解,分中气、阴阳、阴虚、阳虚等十八节;卷五至卷七为杂病解,分鼓胀、噎膈、反胃等二十九节;卷八为七窍解,分耳目、耳病、目、鼻、口等十节;卷九为疮疡解,分痈疽、瘰疬等四节;卷十为妇人解,分经脉、闭结、崩漏等十四节。此书论辨十分详审,对中医基础理论叙述尤为精当,并论述病源,以五行生克之理阐明病机。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之作。书中亦反映出了黄氏治病用药注重中气,偏主温补的学术思想。有道光十二年 (1842) 刊本、1955年锦章书局石印 《黄氏医书八种》 单行本。

赖柏英

赖柏英

《赖柏英》为林语堂的自传体小说。赖柏英原型是作者的初恋情人。新洛与赖柏英青梅竹马,长大后产生了深笃的恋情。赖柏英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同新洛一同出国。新洛在外国对初恋情人的刻骨相思,常使他魂不守舍。叔叔的姨太太荒唐地爱上了他,但终未如愿;吴太太的女儿苦苦追求他,终于无成而自杀。在一片迷惘中,新洛爱上了美丽的混血女郎韩星,并与她疯狂地相恋。后韩星受一妓女影响,去追求欧洲男士的肉感和金钱。在经历了相思、狂恋、失恋、困扰等一系列精神挣扎后,新洛终于又再次与赖柏英团聚,找回了曾经美好。

观林诗话

观林诗话

诗话。宋人吴聿撰。二卷。聿字子书,余不详。此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天一阁书目》,所传不广。书成于南宋初。一百十六则。记唐及北宋诗人轶事,品评诗句。多称述苏轼、黄庭坚,作者当为江西诗派。于诗人、诗作亦间有考证,丁福保以为“凡所考证,大抵典核,为宋人诗话之佳本。”本书偏于考据,间载诗坛佚事及前人论诗之语,资料较为丰富。作者对有关诗作的典故、出处、名物、声韵的考辩,多有独到之见,但也偶有疏漏谬误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尝举其二十余事谓其“皆足以资考证。在宋人诗话之中,亦可谓之佳本”。初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题云:“楚东吴聿子书撰,未详何人。”《文献通考》仍之。

归庐陵日记

归庐陵日记

日记,周必大撰,《归庐陵日记》又称《癸未日记》、《癸未归庐陵日记》。隆兴元年(1163)三月,周必大因抨击天子倖臣获咎,辞官南归家乡庐陵(今江西吉安)。此日记主要记载其南归途中见闻、途中亲友应酬以及所历州县地理山川、交通道路、古迹名胜等,间加考证,足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