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樵

郑樵
  • 姓名:郑樵
  • 别名:字渔仲,号溪西遗民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104年
  • 逝世日期:1162年
  • 民族族群:

郑樵(1104年—1162年)字渔仲,号溪西遗民,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他不应科举,反对写科举文章,曾三次被推举为“孝廉”,两次被举为“遗逸”,皆不就。居夹漈山,谢绝人事,刻苦力学三十年,故学者又称夹漈先生。郑樵的志向是“欲读古人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无遗恨”。游历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读尽乃去。访学十年,喜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对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均有研究。好著书,自负不下刘向、扬雄。绍兴十九年,献书朝廷,诏藏于秘阁。绍兴二十八年,授右迪功郎、礼兵二部架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抄所著《通志》。三十一年,书成,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摄检详诸房文字。次年,病卒,年五十九。


学问广博,考证勤敏,著述繁富,著有《尔雅注》、《通志》,是著名的历史、语言文字学著作,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诗文也别具特色,《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文“滉漾恣肆,多类唐李观、孙樵、刘蜕,在宋人为别调”(卷一五九)。其《通志总序》,清康熙皇帝以为“网千载而成文,综百家以立说,闳览博物,此其一助”(《御制文第三集》卷四二)。其馀《献皇帝书》、《上宰相书》、《上方礼部书》诸作,纵论古今,自夸抱负,具有傲睨一世的气势,尽管被四库馆臣讥为“器量殊嫌浅狭”,但仍不失为古文佳作。其诗多闲居之篇,“不甚修饰,而萧散无俗韵”(《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像《题南山书堂》、《东山采药》、《晨雨》、《漫兴》等篇均为此类诗作。著有《夹漈遗稿》,今存三卷,有清抄本、《四库全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有吴怀祺校补《郑樵集》。《全宋诗》卷一九四九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四三七三收有其文。事迹见《宋史》卷四三六本传。顾颉刚、吴怀祺分别编有《郑樵年谱》。

猜你喜欢的书

玉镜新谭

玉镜新谭

朱长祚撰。书中记述了阉党专擅作恶的经过,汇辑有关诏令及《诛逆爰书》,因之此书又名《逆珰事略》。全书10卷,析为32类。每类均先叙其事,后节抄或迻移有关诏令奏疏。“录用章奏,字字俱从邸报、邮传,不敢窜易一字以欺人”。书中卷8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客、魏一案的勘审过程,从《会勘》、《籍没》、《遣戍》、《投缳》等章节中可见。卷8、卷10保存了《诛逆爱书》及其他有关文件,均系他书所不载或语焉不详。如卷3《称颂》中记阉党对魏竖极尽吹捧奉承之能事,《九千岁》云:“询知恶党之私呼魏忠贤也,除崔呈秀直呼为亲父外,其余皆以‘九千岁’呼之者,其语何语耶?”卷6有《缇骑》条,记锦衣厂卫的暴虐横行:“逆珰魏忠贤,势成嵎虎,其难下矣。辅党益众,潜谋愈大,毕欲诛锄忤己者。创自门户陷人,始以削夺去,既而风影诏狱,于是矫旨,缇骑四出矣。”由于此书中记有明末辽东锦宁之战,文中有“奴酋”、“酋首”、“夷”等字眼,语涉清廷忌讳,此书被列为禁书。其体例正如《凡例》所言: “是编虽曰逆珰事略,然忠臣义士,直言谠论,无不毕具”。 “惟一人一事而汇为三十二类,每类先叙事,后引疏中语,足为奸人针砭,可堪救时良剂者采焉。”其取材与宗旨大致与《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中兴圣烈传》相同。

笔阵图

笔阵图

专论写字笔法著作。一卷。旧题晋代卫夫人撰。卫夫人,名卫铄。但是否是卫夫人的作品,历来有争议,暂且不论。其论述的方法和论述的落点,都源于蔡邕《九势》;并且《笔阵图》中提出了一系列前人所未论及的书法美学概念,如:“用笔”、“师古”、“执笔”、“骨”、“肉”、“筋书”、“墨猪”、“意后笔前”、“意前笔后”、“善鉴者”、“善写者”等等,又论述了文房四宝、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品评等带有体系性的“书道”,无形中总结了汉魏以来的书法美学思想。所列“一”、“丶”、“丿”、“㇂”、“丨”、“㇈”、“勹”七法,影响深远,历来书论家多奉为圭臬。有《法书要录》等诸本。

王心斋语录

王心斋语录

此《王心斋语录》选自日本永嘉元年和刻本《王心斋全集》,分上、下,分别为《全集》卷二、卷三。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2日),原名王银,字汝止,号心斋,明朝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思想家王阳明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叙述天地由变坏而生成的情况;人类的出现及地狱、须弥山和四大部洲的情况;四大天王及至三十三天的情况;铁围山及诸地狱、劫运的情况。最后叙述阎浮提洲诸国的情况,如西方晋国、北方月氏等等。内容大致取自《大楼炭经》、《起世经》等,亦有任意编造的成分。本经未为中国历代经录著录,隋以后历代经录载有伪经《妙法莲华天地变异经》一卷,或即此经。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界根本成身会三十七尊,由大日如来出生之次第。单名出生义。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现存二卷。唐代法照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略称五会法事仪。亦称《五会念佛颂经观行仪》、《广法事赞》。佛教仪轨书。唐法照撰。三卷。是作念佛法会时所依唱赞之本。作者认为“念佛三昧是真无上深妙禅门”,为了“依《大无量寿经》五会念佛”,故撰此书。原著三卷,现敦煌遗书存中、下两卷,共录赞文四十六种。中卷首录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后附《阿弥陀佛咒》、《念诵法》及《往生西方记验》。其下有《宝鸟赞》、《观经十六观赞》、《阿弥陀经赞》等十七种赞文。其中在《宝鸟赞》后设《第八赞佛得益门》一章,在第十七段赞文后设《第九化生利物门》、《第十回向发愿门》各一章;最后普劝众生五会念佛,并引各种经文,详述五会念佛的功德。下卷首称系从“《第八赞佛得益门》分出,众等尽须用第三会念佛和之”;然后录《依无量寿观经赞》、《依阿弥陀经赞》、《叹散花供养赞》、《净土五会赞》等二十九种赞文;最后叙述写作此书之时间、地点及回向发愿。本书反映了净土宗流传及其宗教活动的实际情况。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