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特

奈特
  • 姓名:奈特
  • 全名:富兰克·奈特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伊利诺伊州麦克莱恩县
  • 出生日期:1885.11.7
  • 逝世日期:1972.4.15
  • 民族族群:

富兰克·奈特(Frank Hyneman Knight,1885.11.7 - 1972.4.15),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创始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麦克莱恩县。1911年获米利根学院文学士,1913年获田纳西大学文学士、文学硕士学位,1916年获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1927年执教于艾奥瓦大学,1927—1952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52年以后成为名誉教授。1950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经济组织》(1933);《经济秩序与宗教》(与T. W.梅里安合著,1945);《自由与改革》(1947);《竞争伦理学及其他》(1951);《论经济学的历史与方法》(1956);《智力与民主行为》(1960)等。


奈特对经济学的最主要的贡献为在1921年发表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第一次指出了风险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决定性区别。把风险区分为可保的和不可保的两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利润理论,认为利润就是在不确定环境下作出决策的企业家承担不可保风险所获得的代价。此后,他转而研究资本理论,并在此过程中发起了一场对奥地利学派资本理论的批判。其专论《经济组织》已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名著。他以文章的形式发表作品,论证一些具体问题和估价可能的解决办法。他还发表过许多论文论述社会组织的自由形式,但只是停留于分析。反对所谓社会工程的尝试,不断提出具体的社会改革主张,他不愿使自己完全从事于单一的探索或解答。其他一些作品是研究同经济学有关的方法论与哲学问题。

奈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南非洲历险记

南非洲历险记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著。全书共23章。英国和俄国两国天文学家组成了一个科学委员会,为了测定米制单位的精确度,来到了南非洲地区进行测量演算。由于双方领导人各自的利益和嫉妒,导致合作终止。他们各执一摊,开始了艰险的工作历程。在荒凉的非洲内陆,他们受到了当地土著人的攻击,他们能逃脱吃人族的追捕,完成他们的使命吗?

玉台书史

玉台书史

书法史传,一卷。清 代书学家厉鹗撰。厉鹗 (1692~1752),字太 鸿,号樊榭。浙江钱塘 (今属杭州)。康熙举 人。嗜书,工诗。此书专辑历代妇女中工书 者为一编,各具一传,并附书迹、题跋,各 注出处,征引有据。分宫闱、女仙、名媛、 姬侍、名妓、灵异、杂录七门。宫闱收49 人,女仙收7人,附尼1人,名媛收104人, 姬侍收12人,名妓收33人,灵异收2人, 杂录3人,共211人。前后无序跋,亦不分 卷,因此余绍宋 《书画书录解题》 疑为未定 稿或某长编之一部分。有 《昭代丛书》 本、 《赐砚堂丛书》本、《述古丛钞》 本、《说库》 本、《藏修堂丛书》 本等。

三字鉴

三字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启蒙蒙学。作品采用三言顺口溜的形式,讲上古至清代的政治历史。作品共四卷,根据历史,有详有略,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人物提挈,事件贯穿,理解拓展,丰富无限,能够让广大蒙童在诵读中学到认字识读和许多历史知识。

增订伪药条辨

增订伪药条辨

《增订伪药条辨》是曹炳章在郑肖岩《伪药条辨》的基础上增补编写的一部集大成的鉴药专著。郑肖岩于1901年著成《伪药条辨》一卷,收载药物110种。曹炳章(1877~1956年),字赤电,浙江鄞县人,出身于商贾家庭,通晓中医中药。1913年在绍兴发起创设“和济药局”,倡导药品改良。先后出任神州医药总会绍兴分会评议,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热心发展中医事业,主编《中国医学大成》,著述亦多。于1927年夏在闽县(今福州市)编写成《增订伪药条辨》,《增订伪药条辨》分为四卷,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书中共载药110种,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增订伪药条辨》于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对药品的鉴别、采集、炮制等进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

澄斋日记

澄斋日记

本书记载了恽毓鼎一生的日记。其中包括文献、时事、读经史子集笔记、论古文诗词、民俗风情、家庭锁事。本书不仅反映了清廷末世的腐败,也在古籍版本书画手迹,行医处方,天气天象,地理地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故本书具有很高听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是值得推荐的一部好书。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论述中国隋唐两朝制度的历史著作。陈寅恪著。1945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1954年三联书店再版,此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重印。共10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分叙论、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附论8部分。以详赅的史料与精辟的考证阐说隋唐二代制度之全体因革要点与局部发展历程。提出隋唐制度有3个源头,一为北魏、北齐,来自承袭汉魏制度的东晋南朝前半期制度以及保有汉魏制度的河西凉州文化。二为梁、陈,为梁代继承创作陈氏因袭无改之制度,至隋统一中国吸收采用,又传入李唐。三为西魏、北周,为关陇区内保存之旧时汉族文化与六镇鲜卑文化的混合品。三者之中又以北魏、北齐与梁陈之源最为重要,西魏、北周之源实较微末。这一观点改变了唐朝制度为西魏、北周遗物的传统观念,推进了隋唐制度的研究,使该书成为影响较大的一部研究古代制度史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