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万春

- 姓名:俞万春
- 别名:字仲华,号忽雷道人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 出生日期:1794
- 逝世日期:1849
- 民族族群:
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号忽雷道人,晚号黄牛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北京。兄弟七人,排行第二。幼丧母,多疾,由淑人钱氏抚养成人。诸生。家有藏书万卷,自幼博览群籍。嘉庆十八年(1813),随父居广东,逢黎民起义,助父平之。道光十一年至十二年(1831—1832)间,又逢瑶民之变,助父平息,以功叙官,不就。继而归浙江,寄寓杭州西湖,悬壶行医。道光二十二年,英军犯海疆,曾向浙江巡抚刘玉坡献战守之策,受到赞赏。晚年皈依佛门,闭户家居,以著述自遣。道光二十九年元旦卒,终年五十六岁。精医道,善骑射,通兵法,著有《医学辨症》、《骑射论》、《火器考》、《戚南唐〈纪效新书〉释》、《净土事相》,均未刊行。因对《水浒传》的巨大影响深感恐惧和仇恨,又受其父之命,自道光六年开始撰写小说《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至二十七年始完成,历时达二十二年,“三易其稿”(俞晴湖《荡寇志序》),“未遑修饰而殁”(俞龙光《荡寇志·识语》)。其子俞龙光于咸丰元年(1851)加以修润,徐佩珂于咸丰三年刊于南京。该书虽为《水浒传》的续书,但其“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引同上)。生平事迹见叶德均《俞万春及其〈荡寇志〉》(《小说月报》第三十五期)等。
俞万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副题《附乐队指挥约翰·克莱斯勒的传记片断》,德国长篇小说。恩·特·阿·霍夫曼作。1820—1822年在柏林出版。《雄猫穆尔的生活观》原计划写3部,第1、2部先后于1820—1822年在柏林出版,立即遭到反动派的猛烈攻击,作者被迫在报上刊登启事,宣布主人公在车祸中死去,就此搁笔,没有再写第3部。全书虽未完成,但已实现作者目的。赫·津格尔认为:“作品本身乃是一部完成的未完成稿。”雄猫穆尔的形象由此激起许多作者的兴趣,很多作品写到了雄猫的有关生平,赫·席夫写了长篇小说《雄猫穆尔的遗作》。小说先后被译成俄、英、法等各种欧洲文字出版。叙述是在两个平面上展开的。一部分是乐队指挥克莱斯勒尔的日记,以虚幻的笔调描绘现实;另一部分是雄猫穆尔的手记,体现了德国市侩的特点,表现出志得意满、矫揉造作的精神状态。克莱斯勒尔作为一个艺术家,处于疯癫的精神状态,不满现实生活,追求某种高尚的理想,遭到上流社会的排斥。他的理想模糊不清,但他对现实矛盾的认识却很清醒。雄猫穆尔饱食终日,有着一整套生活哲学,他先是在猫群里周旋,后来企图与狗为伍。霍夫曼以此讽刺了德国资产阶级贵族社会的风习。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现代社会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是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伊利亚特
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它和《奥德赛》一起,称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集中地描写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这场战争的第十个年头里二十多天的事情。第十年上,希腊联军的猛将阿喀琉斯的一个美丽的女俘为主帅阿伽门农所夺,阿喀琉斯在盛怒之下退出了战斗。特洛伊人就乘机大举进攻,一直把希腊人逼到海边,眼看连战船都快保不住了。这时,阿喀琉斯的部将帕特洛克罗斯目睹希腊军情势危急,请求阿喀琉斯把盔甲借给他,奔上战场。特洛伊人看到阿喀琉斯的盔甲,以为阿喀琉斯又亲自出战,便纷纷逃跑,总算挽回了希腊人的败局。可是帕特洛克罗斯毕竟不是特洛伊大将赫克托耳的对手,终于被刺死在特洛伊城外。亲密伙伴帕特洛克罗斯之死,使阿喀琉斯十分悲痛和后悔。于是他再度上阵,杀死了赫克托耳。阿喀琉斯为帕特洛克罗斯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葬礼。赫克托耳的老父王普里阿摩斯靠神的指引,从阿喀琉斯手里赎回了儿子的尸体,并为他举哀下葬。史诗到此结束。《伊利亚特》是人类童年时代描写战争的巨著。全诗一万八千多行,分二十四卷,但记述故事的时间只有二十四天。史诗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穿插了许多神话和历史传说,塑造了英勇、果敢、坚强的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的英雄形象。它被誉为欧洲史诗的典范,对欧洲和世界文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禅真逸史
又名《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八卷四十回。故事内容据明刊本“凡例”所云,为写齐梁“两朝隆替兴亡”。鲁迅《小说旧闻钞》则以为系“凭空结撰”。前半主叙东魏镇南大将军林时茂的经历,后半主叙其徒聚义起兵的故事。林因得罪丞相高欢之子高澄,弃官为僧,号澹然,奔梁,为妙相寺副主持,旋又受住持钟守净的排挤、诬陷而出逃。几经磨难,因得天书三卷而有异术,遂广结江湖豪杰。大盗苗龙先是为林复仇,火烧妙相寺。其后代杜伏威、薛举、张善相等众小英雄又拜林为师,三人同习武艺韬略。因偷习天书,得异术,义结金兰,聚义造反,树起“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旗帜,攻城略地。只因听从了林澹然的指点,顺时而行,先受招安于梁,复归大唐受封。林澹然也功德圆满,坐化升天。此书有明天启古杭爽阁主人履先甫原刻本,题“清溪道人(方汝浩)编次”。清初有翼圣斋复刻本。光绪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妙相寺全传》,另一石印本则作《残梁外史》。近有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略有删节。
列朝诗集
明诗总集。八十一卷。清钱谦益辑。此书收录明代两千人诗作。分乾、甲、乙、丙、丁、闰六集,乾集分上、下,丁集分上、中、下。乾集二卷收录明历朝皇帝及宗室诸王作品。甲集三十三卷收录明初洪武(1368)至建文(1402)期间作品。甲前集专收元末明初诸家(多为元遗老),像刘基、宋濂、杨维桢这样有影响的诗人便在甲前集、甲集两次出现。刘基在元末所作,多哀时愤世之音,编入《覆瓿集》;他参加石抹幕府后诗风大变,诗作编入《犁眉公集》;两者分别编入甲前集、甲集之首。乙集八卷收录永乐(1403)至天顺(1464)六朝诗人作品;丙集十六卷收录成化(1465)至正德(1521)三朝诗人作品;丁集十六卷收录嘉靖(1522)至崇祯(1644)六朝诗人作品。闰集六卷,收录高僧、名僧、道士、异人、金陵法侣、香奁、宗室、内侍、青衣、佣书、无名氏、神鬼、滇南、朝鲜、日本、交趾、安南、占城诗。此编次大有深意,可见有明一代诗人的完整系列,又寓以明运虽然中衰,但必有中兴之日。而把有叛逆思想的李贽列于三大异人之首,可见其卓识。另外也收录一些孤寒之士和奴隶佣工诗篇。钱氏编此书仿《中州集》之例,以诗存人,保存有明一代文献,为研究明诗、明史者重要参考资料。因书成于明亡之后,钱氏虽曾降清,顺治三年(1646)罢归后,对清统治者多有不满,借此书以发泄,故在乾隆朝因“语涉诽谤”被列为禁书。现仅有清初绛云轩钱氏自刊本传世。
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六卷,唐圆测撰,日本宗祐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