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真

李玄真
  • 姓名:李玄真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玄真,女道士。唐朝辽东人。庐山崇玄馆道士。其高祖父越王李贞以下四人均死于岭南,开成时,玄真亲护四丧归葬祖茔。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撰《上清金母求仙上法》一卷,书中绘有灵符,并译解为文字,是研究符箓文字的重要典籍。修于《道藏》。

李玄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罗圭峰文集

罗圭峰文集

三十卷。 明罗玘撰。罗玘字景鸿,江西南城人。成化末年 (1487)领京闱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谥号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著有《罗玘圭峰文集》。据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称,罗玘的诗文集一刻于盱眙,再刻于南国子监,又有武进孙氏本,均已佚失。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五年(1526)陈洪谟、余载仕刻本,题名为 《翰林罗玘圭峰先生文集》,陈洪谟自为之序,夏良胜为后序。到崇祯年间,其文集又出现两种刻本,一是崇祯七年(1634)盱江罗玘氏代文堂刻本,题名为《文肃公圭峰先生文集》,共三十七卷,附录一卷;另一是崇祯七年黄端伯、吴兆刻本,题名为《罗玘圭峰先生文集》,共三十卷,首一卷。该集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罗玘八世孙罗玘美才据黄端伯、吴兆刻本重新刻印而成。罗玘博学好古,为文务为奇奥。其文规抚韩愈,多抑掩其意,迂折其词,使人思之于言外。陈洪谟序称:“闻其为文,必呕心积虑,至扃户牖,或踞柘,隐度旬日,残逾岁时,神生境具,而后命笔。”稍有不甚满意之处,便反复修改。其文幽渺奥折,磊落嵚崎,尝有意作态,虽不及韩愈之文浑厚,但在明代人之中,亦是难能可贵。该集有 《四库全书》本。

平凡的死

平凡的死

现代短篇小说集。滕固著。上海金屋书店1928年3月初版。内收《自记》1篇,《旧笔尖与新笔尖》、《平凡的死》、《眼泪》、《下层工作》、《离家》、《为小小者》等短篇小说6篇。其中《旧笔尖与新笔尖》叙述“我”离家去日本东京,后又返回上海的“将近一个月的流浪生涯”。作品用日记体形式,记下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和旅途的见闻,反映了当时日本各阶层的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悲哀心理。《平凡的死》写中学同学“江北学究”,是“我们朋友中唯一的趣人”,他有“神奇不测的智略”,但在学生时代被校方除名,工作又屡屡不顺心,最后“到一家报馆里当校对员”,收入微薄,终于在一个隆冬的晚上,喝醉了酒,冻死在“校对室里”。本集小说写出了下层人民的不幸命运和青年知识分子的不安灵魂。作者在《自记》中说:“这集的命名,虽则其中有 一篇叫做《平凡的死》,全集的习作,没一篇不是已死的东西,而且是平凡的死”。

艺彀

艺彀

三卷彀补一卷。明邓伯羔撰。此书共三卷,补一卷,援据经籍,考订旧文,甚为详赡。虽多本于旧文,但广征博引,多有精到之处。如其怀疑汉有两个牟融,辨《出师表》原有两本等,皆有一定见解。又如引《西京赋》证澹、淡为两字、引《唐六典》证畊、耕为两字,比《六书辨析》还有精到之处。又如辟苏氏梼杌之妄,正邵子称外臣之非,尤能力持公论,不附和门户之局。但其中也有疏漏之处。如:《续博物志》本是南宋李石所撰,书中又明明出现曾公亮、王安石、曾慥之名,而邓伯羔仍疑为此书作者是唐时人,甚为疏舛。又如:邓伯羔据《西溪丛语》以及《七修类稿》认为落霞为鸟名、虫名,亦有失别择等等,但瑕不掩玉,邓伯羔能在明隆庆、万历以后,士大夫惟尚狂禅,不复以稽古为事之际,尚能广征博引,考古论今,且足备参稽,在当时犹为笃实之学也。此书有明刊本及《四库全书》本,《中国丛书综录-子部-杂学类》有著录。

送高闲上人序

送高闲上人序

一篇。书论。唐代韩愈撰。愈(768—824年),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后迁居昌黎,故人称韩昌黎。贞元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擅长文学,散文最著名,后世誉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魁。高闲研习佛经,又擅长书法,为唐代高僧(即上人),后去湖州开元寺为僧,直到逝世。本文是韩愈晚年所作。文中借谈论学习书法之理,隐寓反佛之旨。作者先从凡事要用心专一,终身不二说起,并借庖丁解牛,师旷奏乐等故事暗写高闲兼学书法不能登堂入室。此序述张旭治草书之术,赞其草书之神奇,并指出高闲上人“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旭也”。

先正读书诀

先正读书诀

《先正读书诀》采摘唐宋以来著名儒家学者的读书经验,汇编成的一本小册子,采集前辈儒家学者著作46部,分为192条,内容广泛,编排随意。涉及名人30位,如荀卿、朱熹、韩愈、欧阳修、张载、苏东坡、程端礼、黄庭坚、范仲淹、王应麟、宋濂、焦循、唐训之、陶爽龄、施虹、许衡、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魏禧、陆陇其、陆世仪、李光地、郑耕老、冯班、王敬之等,其中选择最多的是朱熹和二陆(陆陇其、陆世仪),此三人为理学集大成者,读书格言又极为丰富,故所选比例大。周氏的用意,《先正读书诀·王大准序》阐述道:“世之学者,或失驰骛,或失隐怪而拘迂,矧急功名、营利禄、囿风气、好辨难耶!于戏,读书而能识圣贤要旨,味经史精腴,通古今常变,正国家经权;穷则著为文章,达则政行利济,岂易学哉!岂易学哉!”从此可以看出读书目的正确何其重要。所贵于青少年立志为学,要在懂得国计民生,吸收典籍的精华,不论穷达,都要有所作为,不可仅作为利禄之具。

迦叶结经

迦叶结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佛灭度后,迦叶举阿难九过,及结集三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