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明

陆德明
  • 姓名:陆德明
  • 别名:名元朗,以字行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
  • 出生日期:约550年
  • 逝世日期:630年
  • 民族族群:

陆德明(约550年—630年),名元朗,以字行。生于梁末,殁于唐初,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在陈、隋、唐初都作了官,历任国子助教、秘书学士、国子博士诸职。陈至德初(五八三年),曾采集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馀家。又兼采诸儒训诂,考证各本異同,撰成《经典释文》三十卷以总会之。它所音释的书,以儒家经传为主,再兼及其他书籍。计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共十四种。《老子》和《庄子》不是儒家经典而被收入与羣经並列,这是当时承魏晉南北朝玄学大行的馀风,士大夫称《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作为清谈的依据,因连及此二书。


陆德明在《经典释文自序》中谈到他“研穷六籍,采摭九流,搜访異同,校之苍雅”。可以知道他取材的广博。他必然是首先搜罗而涉览了几百家的音义专著,然後舍短取长,写成荟萃羣言的《经典释文》。从来研究经学、文字学、音韻学、训诂学的人,都重视这部书。但是它的作用,並不限于对说经、解字、审音、明义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已。很显然,陆德明通过撰集《经典释文》这一巨著,对于整理古代文献,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上承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体例,对所收十四种书,有条不紊地在《叙录》中加以介绍。使经传起源、传授本末、註家姓名、音义述造,一一详叙,有裨于後学尤大。所以《经典释文》的《叙录》部分,乃是全书纲领,寓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深意,实郑玄以後一人。

陆德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茶笺

茶笺

明代茶书,1卷,明闻龙撰。龙字隐鳞,一字仲连,晚号飞遁翁,四明(治今浙江宁波)人。工诗博学,崇祯时举贤良方正,坚辞不受,年八十一卒。事具《鄞县志》及《宁波府志》。此书凡千余字、无序跋,有《续说郛》本(卷三七)、《古今图书集成》本,当为未完节录之本,别无传本。书共有十则,大致论茶的采制,四明泉品及茶具、烹饮法等。有些切身体验。其书成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因为徐《茗谭》第十一条有云:“钱唐许然明著《茶疏》、四民屠豳叟著《茗笈》、闻隐鳞著《茶笺》、罗高君著《茶解》、南昌喻正之著《茶书[全集]》,数君子皆与余善,真臭味也。”徐书成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故可推知。但万国鼎先生《茶书总目提要》及陈椽先生《茶业通史》(第150页)俱称闻龙《茶笺》编成于明崇祯三年(1630),似误。

金匮要略广注

金匮要略广注

金匮类著作。清李彣撰。三卷。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好诗文,笃志医学,曾从张卿子、潘邓林两师研经数年,因欲“究伤寒论之旨者,舍金匮要略无由从”,遂取而释之,首刊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卷一为从脏腑经络先后病起至血痹虚劳病止,卷二为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起至黄疸病止,卷三从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起至果实菜谷禁忌止。计二十五篇。每篇列有总论,概言其要;中列仲景原文,后有李氏之注,多按《素问》、《难经》医理析释,间引诸家之言。引证资料丰富,为学习研究《金匮要略》较有价值的参考书。有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周易浅述

周易浅述

八卷,清陈梦雷著。书成于康熙甲戍年(1694年)。清陈梦雷(1650—1741)撰。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翰林编修。康熙二十一年(1682)缘事谪戍沈阳尚阳堡。越十八余年赦罪还京,奉诏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三千余卷。雍正即位,再戍北边外,死于戍所。此编成于康熙甲戌年,是他初到尚阳堡时所作。立论以朱熹 《周易本义》为主,不用其卦变之说,参考书仅涉及王弼《易注》,孔颖达《正义》、苏轼《易传》、胡广《周易传义大全》及来知德《周易集注》,不用来氏错综之说。其训释《周易》经传,大旨本于缘象诠理,义颇简明而切于人事。末附《易》图三十幅,乃陈氏之友杨道声所作。

性理大全

性理大全

明胡广等奉敕编辑。又名《性理大全书》,70卷,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的汇编。采宋儒之说共120家,明成祖亲撰序言,冠于卷首。前25卷收入宋儒著作九种,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张载的《西铭》、《正蒙》,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朱熹的《易学启蒙》、《家礼》,蔡元定的《律吕新书》,蔡沈的《洪范皇极内篇》。第26卷以后分13个专题汇编各家言论,分别为理气、鬼神、性理、道统、圣贤、诸儒、学、诸子、历代、君道、治道、诗、文等。前25卷照录原书,后45卷根据门类逐条采录,只注姓氏,不注书名。此书广辑宋儒理学名篇于一书,堪称“大全”,所设门类也较同类各书为详,惟其成书太速,不免庞杂冗蔓。有明殿刊本,明景泰六年(1455)书林魏氏仁实堂刊本,万历二十五年(1597)吴勉学刊本,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重修明板印本,《四库全书》本等。

佛家名相通释

佛家名相通释

熊十力(1884~1968)著。熊十力,原名升恒,字子真,湖北黄岗人,中国近现代哲学家,曾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后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2、3、4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家名相通释》、《破破新唯识论》等。本书著于1937年,共分2卷,上卷基本上依据《大乘五蕴论》的内容而加以增广,以解释佛教基本概念的形式,综述佛教法相学体系,并对数论、胜论等印度佛教之外的哲学派别的思想内容进行略释。下卷以《百法名门论》为主,兼取《成唯识论》的佛教名相概念,详为疏释,叙述了佛教唯识学的思想体系。在本书前言“撰述大意”中,作者提出“今日治哲学者,于中国、印度、西洋三方面,必不可偏废”,强调博学的学术功底。在治佛学方面,提出“分析与综合,踏实与凌空”的读佛“四要”,以分析理解名相,以综合寻其系统,此时须要踏实,终则凌空,无所执著。本书取名名相通释,为研究佛学的入门读物,且自成体系,为研究佛教法相唯识学的典籍,在近代佛教研究史上有一定地位。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