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

- 姓名:段玉裁
- 别名:字若膺,号茂堂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金坛人
- 出生日期:1735
- 逝世日期:1815
- 民族族群:
段玉裁(1735-1815),清著名文字训诂音韵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茂堂(曾字乔林、淳甫,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生而颖异,读书有兼人之资。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至京师见休宁戴震,好其学,遂师事之。以教习得贵州玉屏县知县,旋调四川,署富顺及南溪县事,又办理化林坪站务。寻任巫山县,年四十六,以父老引疾归,键户不问世事者30余年。嘉庆二十年卒,年八十一。段氏一生著述甚丰,是乾嘉学派中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文字训诂音韵学家。主要著作有:《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春秋左传古经》、《汲古阁记文订》、 《说文解字注》、 《经韵楼集》等,计30余种。段氏精通典籍,勇于创新,在文字、训诂、音韵方面,都有深刻的研究和精湛的见解:首先,他著《六书音均表》,通过离析《诗经》和群经用韵,把古音学理论建立在可靠的文献材料基础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他的古音研究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依据《诗经》和群经用韵,分古韵为6类17部,并依据声音的远近分合的次第从新加以排列,二是“支”、“脂”、“之”三部分立,认为此“三部自唐以前分别最严”,为当时和后世的音韵学者所公认,这是段氏在古音学上的一大创见,三是对“四声”的意见和前人不同,提出“古无去声”说,认为周秦时代仅有三声,即平上入,到魏晋时代才渐有去声字,去声字是由上声、入声而来,四是宏扬顾炎武、江永以谐声偏旁求古韵的方法,提出“同声必同部”的理论。段氏的古音研究,不守前人窠臼,注重文献材料,大胆创立新说,能够做到信而有征。钱大昕以为凿破混沌,后易其体例,增以新加,十七部盖如归也。戴震伟其所学之精,云自唐以来讲韵学者所未发。实堪称清最有成就经学家之一。段氏于周秦两汉之书,无所不读,诸家小学,皆别择其是非。并积数十年之精力,专治《说文》。他以古音为枢纽,对文字的形音义进行全面的研究,在文字训诂领域、特别是在《说文》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阐明许书体例,发凡许书观点,订正许书讹误,对《说文》一书的流传和广泛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他在《说文》研究中“有述有作”,创立了形、音、义综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他指出:“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在为王念孙《广雅疏证》所作的序文之中,他更加深刻地说明了三者的关系:“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文,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对文字不仅注重对形、音、义进行横向的综合分析,具有辩证的观点,而且注重进行纵向的历史考查,因而能够对字义作出系统深刻的说解。此外,段玉裁对汉语词义的系统性和两重性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他最先明确提出“凡字有本义,有引申之义,有假借之义”的词义系统理论,并且用它指导了《说文解字注》一书的词义说解,并从“字书”与“雅书”及经传注释研究的结合中注意到词义概括性(段氏称之为“隐括”)与具体性(段氏称之为“随文解之”)的两重性,使词义说解逐渐走上科学的道路。段玉裁的语言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最高成就。他一味尊许,又过于自信,因而著述中不乏主观武断之处,后人多有批评。在古音研究上,由于他“一以考古”,疏于审音,其古韵分部未为精密,也有疏漏之处。
猜你喜欢的书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诗集,收集了林徽因生前发表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山中一个夏夜》等诗词。
结社集会律
清朝末年颁布的一项单行的行政法规。该法是清末社会大变动的情况下,清政府为加强对社会生活的控制而制颁的。《结社集会律》颁布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初九日,计三十五条。该律规定,严禁“秘密结社”,对“各省会党”要严行惩办,并给“政事结社”、“政论集会”、“整列游行”设立了各种苛刻条件及违律罚则。如第十九、二十条规定:“无论何种结社,若民政部或本省督抚及巡警道、局、地方官,为维持公安起见,饬令解散或令暂时停办,应即遵照办理;无论何种集会或整列游行,巡警或地方官署为维持公安起见,得量加限禁或饬令解散”。故清政府的这一《结社集会律》,基本精神是抵制日益高涨的民主主义思潮和不断深入的民主革命运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秩序。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
本书(三册四四○面二六四、○○○字)不分卷,依照原书按年辑录。故宫博物院前于民国二十一年就所藏清代军机处档案辑印「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八十八卷,本书即据以集成一种光绪初年以讫甲午之战与台湾有关之中日关系史料。内有两特点:第一,由于台湾与琉球邻近,在对日关系上往往有所牵连;凡与球戴有关文件,均予选入。第二,甲午之战国内反对和议条款之文件约占全书三分之一(凡有论及台湾者,概行采入):此等大多属于「留中不报」之陈奏,多为他书所未见。本书与前编第一九八种「清季外交史料选辑」比较;显见前编一书原辑者对于军机处存档已有所取舍或尚有未及获悉;即加上述国内反对和议条款之件,前编原书则十不及一。
木人剩稿
木人剩稿,五卷,清弘赞编,开沩录,程化龙序,依驹本印。
那罗延天共阿修罗王斗战法
那罗延天共阿修罗王斗战法,一卷,唐宝思惟译,尾题那罗延法,日本禅 题记,一二八一。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一卷,失译,梵Sa&mdotabvyukt&amacrongama。附吴魏二录,于大部中撮要,译出别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