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

刘熙
  • 姓名:刘熙
  • 别名:刘熹,字成国
  • 性别:
  • 朝代:东汉
  • 出生地:北海(今山东昌乐)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熙(生卒年不详,约生于160年左右),或称刘熹,字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官至南安太守。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生当汉末桓、灵之世,献帝建安中曾避地交州。据陈寿《三国志》说,吴人程秉、薛综、蜀人许慈都曾从熙问学。曾仿《尔雅》体例,撰成《释名》一书。其书以音同、音近的字解释字义,探求事物命名之由来。刘熙注意到当时语音与古音的异同,系统地运用声训来推求语源、辨证古音和古义,是从语言领域系统研究语源的第一人,对后世语言学、训诂学理论影响颇大。另有《孟子注》一书,今不传,清人有所辑录。

刘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北方档案

北方档案

《北方档案——世界迷宫II》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首位女性“不朽者”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世界迷宫》的第二部,是主要以父系家族史为脉络的回忆,讲述自己的祖父、父亲以及同父异母的兄弟的生活。《北方档案》与《虔诚的回忆》《何谓永恒》共同组成《世界迷宫》三部曲,尤瑟纳尔将母亲家族与父系家族尽可能上溯到最久远的年代,细数两大家族走向没落的过程,两大家族最后只剩下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没有子嗣,还改变了姓氏,选择了与家族决裂的道路。家族的命运象征着人类的命运,历史纵然拥有作为佐证和借鉴的力量,但人类总是重复错误,悲剧性似乎不可阻止。

鄱阳集

鄱阳集

十二卷。宋彭汝砺撰。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历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江州。彭汝砺为官耿直,敢言人所难言,曾陈十事,指谪朝政利害,风节凛然。史称汝“砺词命雅正,有古人风,而诗笔亦谐婉可讽。”明瞿佑《归田诗话》曾极推其诗词“情致缠绵”。王士祯在《居易录》中,曾引其梅花诗中“潇湘此日堪肠断,随处幽香著莫人”句,来考证朱淑真词耶律楚材诗内“著莫”二字的出处。其诗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汝砺曾著易义、诗义、奏议、诗文五十卷,大多佚失。《鄱阳集》乃诗集十二卷,本集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周彦、高泽履刻本,并增辑《补遗》一卷,和 《四库全书》 本存世。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

晋人嵇康著,从声音本性与情感特征的关联上研究音乐本质的著作。同阮籍一样,他们都去探究追寻“乐”的“自然”本体;与阮籍不同的是:嵇康从“养生论”角度去发掘,而“养生论”在阮籍的乐论中没有什么地位。嵇康认为音乐可以养生,而养生的根本在于精神上的和,因此,嵇康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和”。《声无哀乐论》的直接理论基础是他的养生论。这种养生,与道家“全身保生”的养生不同,主要是“养神”即培养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但是,《声无哀乐论》又不是以“养生”为直接出发点的。他的直接出发点在于“养生”后面的“本体”——“和”。“和”不仅是“养生”而且也是“乐”的“本体”。人体有盛衰,“和”不变;音乐有“五音”,“和”常存。“乐”的“本体”—“和”,是永恒的常驻不变的,它本身没有欢乐与悲哀可言。人之所以感到似乎“乐”有“哀乐”,是把现象与本体混为一谈了。在嵇康看来,“哀乐”是人的情感的体现,是情感的特征,与“乐”的“本体”不是一回事,“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如果你高兴了,就从“和声”中听到欢乐;如果你悲哀了,就从“和声”中听到忧愁。其实,“和声”还是“和声”,它并不改变本性,还是如风一样,自由吹拂。至于你感到“哀乐”那是你的情感使然,并非声音使你“哀乐”。这一点,在美学上有重要价值。它强调了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审美和艺术欣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审美感受的个体差异现象。“声无哀乐”而人能感受哀乐,人有哀乐却不能改变声音,正说明声音超越了哀乐,不被哀乐所局限。这正是艺术的本质。就是要使艺术超出有限而达到无限,使“至和之声,无所不感”,“兼御群理,总发众情。”

金谷怀春

金谷怀春

《金谷怀春》是一部写爱情的小说,又名《怀春雅集》、《融春集》。作者不详何人,但见《百川书志》 注为“ 国朝三山凤池卢民表著,又称秋月著”。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说是“前代骚人”卢梅湖著。此书大约产生于明中叶成化年间,在小说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戏曲家曾据以改编成《忠节记》、《怀春记》、《罗囊记》等有影响的传奇;名著《金瓶梅》 曾引用其中许多首诗词;孕育了才子佳人小说的诞生。不见此书的单行本,校点底本自《花陈绮奇言》中引出。书署“ 吴门翰史茂生选评”,校点时删其旁批及总评。

人间词话讲疏

人间词话讲疏

民国许文雨著,初版于 1937 年 2 月。该书主要内容包括对《人间词话》91 则的讲解,每则都进行了适当的注解,对王国维论词之意多有发明。例如,在讲解 “境界说” 时,会深入剖析王国维对于 “境界” 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诗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等。同时,书中附录了《人间词话补遗》《王国维先生生平及其学说》以及《王国维年表》,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王国维的生平经历、学术思想及其《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等,增进对《人间词话》的理解与体认。

康有为事实

康有为事实

康有为平日议论,专以散君局、废君权为本意,以平等为要旨。今年春间,康适在京,乘外患日亟,人心忧惶之际,造言煽惑,意图乘机举事。每向众人昌言,不?云此时若有人带兵八千人,即可围颐和园,逼胁皇太后,并逼胁皇上,勒令变法,中国即可自强。此语闻之者甚多,固不独御史文悌一人。文御史劾康疏内所云,杨深秀告该御史以万不敢出口之言,即指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