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考尔

克拉考尔
  • 姓名:克拉考尔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法兰克福
  • 出生日期:1889年2月8日
  • 逝世日期:1966年11月26日
  • 民族族群: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Kracauer,1889年2月8日—1966年11月26日),德国作家、记者、社会学家、文化评论家和电影理论家。他有时与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学派联系在一起。他以主张现实主义是电影最重要的功能而著称。


克拉考尔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07年至1913年学习建筑,1914年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1920年之前一直在奥斯纳布吕克、慕尼黑和柏林担任建筑师。


1922年至1933年,他在《法兰克福报》(法兰克福的一家主要报纸)担任电影和文学主编,并担任该报驻柏林记者,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和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等人共事。1923年至1925年间,他撰写了一篇题为《侦探小说》(DerDetektiv-Roman)的文章,对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探讨。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克拉考尔继续这一趋势,建立了分析马戏团、摄影、电影、广告、旅游和城市布局的理论方法。1927年,他出版了著作《大众装饰》(OrnamentderMasse),强调研究大众和大众文化的巨大价值。


1930年,克拉考尔出版了《受薪大众》(DieAngestellten)一书,对新白领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进行了批判。这些员工精神上无家可归,脱离了习俗和传统,他们在新的娱乐“分心产业”中寻求庇护。观察家们注意到,这些中下层雇员中的许多人在三年后迅速接受了纳粹主义。本雅明在一篇当代评论《DieAngestellten》的文章中称赞克拉考尔的分析非常具体,他写道:"整本书都是在试图处理日常现实中的一个片段,在此构建,在此体验。现实被压得如此之紧,以至于它不得不说出自己的颜色和名字"[4]。


克拉考尔越来越多地批判资本主义(阅读了卡尔-马克思的著作),并最终脱离了《法兰克福汇报》。大约在同一时期(1930年),他与LiliEhrenreich结婚。他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政府的“恐怖极权主义”也持严厉批评态度[5]。


1933年纳粹在德国崛起,克拉考尔移居巴黎。1941年3月,在法国大使亨利-霍普诺(HenriHoppenot)及其夫人埃莱娜-霍普诺(HélèneHoppenot)的帮助下,他与约翰-雷瓦尔德(JohnRewald)等其他德国难民一起移民到了美国。


1941年至1943年,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作,因其德国电影方面的工作而获得古根海姆和洛克菲勒奖学金的资助。最终,他出版了《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1947年,他出版了《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APsychologicalHistoryoftheGermanFilm)一书,从魏玛共和国的电影中追溯纳粹主义的诞生,并为现代电影评论奠定了基础。


1960年,他出版了《电影理论》:该书认为现实主义是电影最重要的功能。


克拉考尔晚年曾在不同机构担任社会学家,其中包括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应用社会科学研究主任。1966年,他在那里死于肺炎。


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死后出版的《历史,最后之前的最后一件事》(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69年)。

克拉考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园丁集

园丁集

印度诗集。泰戈尔作。1913年出版。中译本吴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本诗集共收入85首诗。诗集的主要内容是歌颂爱情。诗人热情地讴歌爱情,细腻地刻画了处于特别情绪之中的女主人公的独特心境,表达了她们爱情的强烈与内心的羞涩的统一,并且还展示了爱情的无限神秘与莫可名状的暗示。如《园丁集》——12,就是表现了爱之丰富的最壮丽的诗篇,在这里,情人的心被比做湖水,他的情妇被邀来装载她的水壶,湖水依恋地环抱她的双足,汩汩地诉说心中的秘密,形象地表现了淹没一切其他感情的强烈爱情。《园丁集》——28,则通过一个男子的自白,讲述了爱情的神秘;它是那么深沉,一切言语和表情都是无从表达的。一个情妇要完全了解她的情人,正如月亮要探测大海的深浅。除爱情外,诗集中还表现了诗人肯定现实、执著现实、反对解脱的生活态度,为诗集增加了不少的乐观与欢快。诗集中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抒情诗、寓言诗、哲理诗、宗教诗等。诗的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从而使诗集立意新颖,构思奇妙,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太上洞玄灵宝十师度人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师度人妙经

仙人向诸国王述治正之法,倡导君礼臣忠。天尊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劝诸国王以十戒为十师,读经书经,行道行善,以求国安。

丘祖垂训文

丘祖垂训文

邱祖垂训文。本文是邱祖训导门人的话。能够皈依玄门是难得的机缘,应当好好把握,遵守玄门的法度,根据个人的缘法深浅按照三乘之法修行;倘若作奸犯科,必然受到神灵的追责。《邱祖垂询文》旨在整顿道教教风、维护道教信仰的神圣性与淳正性,在当世和现代社会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是对广大慕道、修道之人的勉励和警训。

诗序补义

诗序补义

 (清)姜炳璋撰 姜炳章,字石贞,号白岩,清象山 (今浙江省)人。乾隆进士,知石泉县,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署江浦,旧县坝久废,谕民修筑,躬亲督之。堰成,开田数千亩,民因号为姜公堰。所作《诗序补义二十四卷》,以诗序首句为国史所传,如苏辙之例。但又有不同,删除首句下的申明之语,存其原文,与首句中离一字书之,一一订其疏舛。炳璋认为,有诗人之意,有编诗之意,如《雄雉》为妇人思君子,《凯风》为七子自责,是诗人之意。《雄雉》为刺宣公,《凯风》为美孝子,是编诗之意。朱子顺文立义,大抵以诗人之意为该诗之旨。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则以编诗之意为一篇之要。尤其可谓解结之论。原作今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

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

一卷,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成就一切吉祥事业,消除众罪,寿命延长,远离众病。

自爱经

自爱经

一卷,东晋昙无兰译。佛受舍卫国王四街道请,说三种自爱之法。有两商人见之,一人心念赞佛,一人心念毁佛,毁者,随即轹死,赞者,寻得作国王。请佛至其国内供养,佛为说最重五罪,一不忠孝,二恶心向罗汉,三谤佛,四破僧,五毁盗三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