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考尔

克拉考尔
  • 姓名:克拉考尔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法兰克福
  • 出生日期:1889年2月8日
  • 逝世日期:1966年11月26日
  • 民族族群: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Kracauer,1889年2月8日—1966年11月26日),德国作家、记者、社会学家、文化评论家和电影理论家。他有时与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学派联系在一起。他以主张现实主义是电影最重要的功能而著称。


克拉考尔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07年至1913年学习建筑,1914年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1920年之前一直在奥斯纳布吕克、慕尼黑和柏林担任建筑师。


1922年至1933年,他在《法兰克福报》(法兰克福的一家主要报纸)担任电影和文学主编,并担任该报驻柏林记者,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和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等人共事。1923年至1925年间,他撰写了一篇题为《侦探小说》(DerDetektiv-Roman)的文章,对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探讨。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克拉考尔继续这一趋势,建立了分析马戏团、摄影、电影、广告、旅游和城市布局的理论方法。1927年,他出版了著作《大众装饰》(OrnamentderMasse),强调研究大众和大众文化的巨大价值。


1930年,克拉考尔出版了《受薪大众》(DieAngestellten)一书,对新白领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进行了批判。这些员工精神上无家可归,脱离了习俗和传统,他们在新的娱乐“分心产业”中寻求庇护。观察家们注意到,这些中下层雇员中的许多人在三年后迅速接受了纳粹主义。本雅明在一篇当代评论《DieAngestellten》的文章中称赞克拉考尔的分析非常具体,他写道:"整本书都是在试图处理日常现实中的一个片段,在此构建,在此体验。现实被压得如此之紧,以至于它不得不说出自己的颜色和名字"[4]。


克拉考尔越来越多地批判资本主义(阅读了卡尔-马克思的著作),并最终脱离了《法兰克福汇报》。大约在同一时期(1930年),他与LiliEhrenreich结婚。他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政府的“恐怖极权主义”也持严厉批评态度[5]。


1933年纳粹在德国崛起,克拉考尔移居巴黎。1941年3月,在法国大使亨利-霍普诺(HenriHoppenot)及其夫人埃莱娜-霍普诺(HélèneHoppenot)的帮助下,他与约翰-雷瓦尔德(JohnRewald)等其他德国难民一起移民到了美国。


1941年至1943年,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作,因其德国电影方面的工作而获得古根海姆和洛克菲勒奖学金的资助。最终,他出版了《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1947年,他出版了《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APsychologicalHistoryoftheGermanFilm)一书,从魏玛共和国的电影中追溯纳粹主义的诞生,并为现代电影评论奠定了基础。


1960年,他出版了《电影理论》:该书认为现实主义是电影最重要的功能。


克拉考尔晚年曾在不同机构担任社会学家,其中包括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应用社会科学研究主任。1966年,他在那里死于肺炎。


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死后出版的《历史,最后之前的最后一件事》(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69年)。

克拉考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猿猴世界

猿猴世界

[法]皮埃尔·布尔。人猿世界是一部具有深刻蕴意的科幻作品,它的结尾被认为是最伟大的构思。影片描述泰勒在太空船里一觉醒来后,着陆在一个陌生的星球上。他发现在这个星球上居住的人类已经变得和动物没什么区别。而类人猿成了这里的统治者。他吃惊地发现这个星球上的猿类有着和人类相近的等级制度,人猿是统治者,猩猩是居中阶层而黑猩猩则是地位最低下的族群。泰勒和人猿科学家吉拉、考耐利斯交上了朋友,但他却受到人猿博士赞斯的百般迫害。最后泰勒逃出了人猿的控制,但他走在海滩上突然看到了坍塌的自由女神像!原来这个被人猿统治的星球正是多年以后的地球。人类的核大战在很久以前将一切化为乌有,而大自然在重新进化过程中开了个荒唐的玩笑..

飞鸟集

飞鸟集

诗歌集。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发表于1916年。该诗集共收入短诗325首,其中的一部分为诗人1916年访问日本期间所作的即兴诗,其余为诗人选译自《碎玉集》等几个孟加拉原文诗集。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简炼明快的诗句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抒发了自己的种种感受。整本诗集以格言诗和哲理诗为主,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哲理; 语言凝炼、瑰丽。短小的诗行,犹如芳草小葩,清新秀丽,典雅朴实。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1961年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古代汉语》书稿的原始基础是 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讲义》。讲义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个部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等先生编写。本书是王力教授主编的一部非常传奇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通论性经典作品。在编写这部书稿的时候,就动用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古代文化研究领域最顶尖级的专家。那些响当当的名字,王力、丁声树、朱文叔、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姜亮夫、叶圣陶,各个全都是今天学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大师。这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笠阁批评旧戏目

笠阁批评旧戏目

古典戏曲目录集。清人笠阁渔翁著。作者姓名及生平不详。这一戏曲目录,共记载了明、清传奇179种,每种下注有作者姓氏,并分为9个等次。而其所列曲目,往往有其他的戏曲目录所不载的,因此该目在曲目考证上有相当的价值。作者对所列戏曲目录所作的品次(即将其分为9等),是一家之见,而又未加评述,故价值不大。其总评对戏曲价值的认识,对南北曲的差异分析,对演唱的论述,对创作方法的阐释,虽然承袭了前人之论,但也有个人的发挥,如其中说:“况事本陋,而思路一新,曲白俱随生色;曲本凡,而人境一妙,臭腐且化神奇。”这些对戏曲实践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因为作者也本是曲家,所论自含有其个人实践的经验在内。《笠阁批评旧戏目》附见于清乾隆间笠阁渔翁《笺注牡丹亭》刻本,曾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7集。

注心要法门

注心要法门

《注心要法门》,唐代着名僧人宗密对澄观所着《心要法门》的注疏。一卷。

频吉祥禅师语录

频吉祥禅师语录

15卷,清 智祥说,德能等编(依驹本印)。卷第一住衡阳云峰佛国禅寺语录,卷第二住衡阳云峰佛国禅寺语录,卷第三住宁州云岩无住禅寺语录,卷第四住宁州云岩无住禅寺语录,卷第五住湖州弁山龙华禅寺语录,卷第六住湖州弁山龙华禅寺语录,卷第七小参晚参,卷第八示众普说,卷第九佛事,卷第十牧麟堂集,卷第十一机缘垂问卷,第十二像赞示语,卷第十三拈古,卷第十四颂古,卷第十五颂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