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易简

- 姓名:薛易简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薛易简,唐古琴演奏家。生卒年不详。天宝(742—756年)年间以琴待诏翰林。九岁学琴,十二岁能弹杂曲三十及《三峡流泉》等三弄,十七岁弹《胡笳》两本及《别鹤》、《白雪》等名曲。后周游四方,吸收各家专长,闻有解者,必往求教。曾与当时著名古琴演奏家董庭兰交往。其美学观点,认为弹琴具有观察社会风气和实施审美教育的功能,强调“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又可以“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等,反映其重视弹琴对于审美情感、意志、思维的震摄、愉乐、陶冶等作用。认为常人的欣赏观点,以“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为美,而未识“志士”作为审美表现的主体,应该以“声韵皆有所主”为美。在审美接受心理上,“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中情感伤”;“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反映弹琴审美心理感受与审美表现者之间的直接交流。重视琴乐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以动人心,感神明者,无以加于琴。盖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强调知音之难,反对世俗以杂音悦乐为贵的美学观念。提出“弹琴之法,必须简静”的审美创作原则,要求演奏者“定神绝虑,情意专注”,指出从弹琴姿态中反映出精神不集中的七项毛病,为后世音乐家所重视,从而引出许多弹琴规范。著有《琴诀》。
薛易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高注金匮要略
金匮著作。不分卷。清·高学山撰,撰年不详。高氏融合前人学说,取众家之精要,结合个人学习心得和临床实践将《金匮要略》予以全面注释。对杂病的病机、诊断、方义等阐析较详。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主观、附会的解释。原稿分为四册,末册佚去二页,近人王邈迖为之增补校订
惊梦啼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全称《新镌绣像惊梦啼》,六回。目次页题“天花主人编次”,首有序,署“竹溪啸隐题于白隄之草堂”。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作品写明末事,称之为前朝,当系清初人。序中云: “惊梦啼一说,其名久已脍炙吴门,乙卯秋, 其集始成,因嘱余为之序。”此乙卯当指康熙十四年(1675)。故事盛传于苏州,序写于杭州,可推断作者为江浙人。书流传不广,仅在乙卯序刊本。书叙明末嘉兴与县员外任三畏,年逾半百而无子,其妇妒,不敢纳妾。一日趁大妇醉,与丫环春桃有染。后被大妇知,怒将春桃卖与做豆腐的利大郎为妻。六月后,春桃生一子,盖三畏之子也。利大郎母子欲溺婴儿,赖春桃百般遮掩,幸得存焉,取名天寄。有金山寺和尚无相者,云游募化,三年积资千金,欲蓄发还俗。一日来到嘉兴,偶遇春桃,勾搭成奸,并相约潜逃。春桃朦胧之中,做得一梦。梦中无相已成百万富翁,春桃被厌弃,两人争吵之中,无相竞“把春桃揪翻在地,望心窝一刀刺入,春桃大哭道:‘负心贼我死也’。只这声啼哭,早惊醒了利大朗。利大朗见春桃梦中啼哭,知是作了恶梦,……春桃醒转,喉中尚是哭声,却一身冷汗如雨,半晌说不出话来。“《惊梦啼》者,其名由此而来也。春桃醒悟,与其夫利大朗巧计赶走无相,并得了无相的千金之资。两月后,无相探知原委,诉诸县衙。春桃当堂揭露无相,而春楼夫妇终无罪开释。其子天寄,后亦终归任氏。
唯识义灯增明记
《唯识义灯增明记》四卷,日僧善珠撰,是对慧沼《唯识了义灯》的注释。收入《大正藏》第65卷。
沩山警策注
沩山警策注,两种,各一卷,宋守遂注,内题注沩山警策。明大香注并序。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二卷,明佚名注,内题䦚通显道甚深功德宝卷,有慧定募刻跋。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刘宋罽宾国沙门求那跋摩译,七言偈,种种劝诫,令修学正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