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琳

华琳
  • 姓名:华琳
  • 别名:字梦石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天津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华琳,清画家,画论家。字梦石。天津人。初习举业于梅成栋,不就。乃致力于六法,精研数十年。每作一画悬壁间,玩视累日。辄毁去。绢幅则洗后再画。有窃其画而鬻于京师,则购还后洗涤干净,故其画不传。美学上,认为绘画是画家“借此静细之工,以祛粗躁之气”的表达情感方式。要求以“笔活”表达画家的气质、情思的笔墨情趣,认为“活”,是指“形活”与“笔活”的结合。“活,岂惟画石之笔当活,何笔不当活?但不可止取形活,如止取形活,则躁率轻浮之病皆生。”尤其注重中国画中之白的理论分析,指出画中之白本来就是纸素之白,即画面上笔墨不及处。但与不作绘画的纸素之白有质的不同,画中之白与黑相须为用,已成为整个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画中之白”成为绘画六彩之一,白中有情,无画处正是“画中之画”,“画外之画”。把“计白当黑”提高到一种“境界”的美学范畴高度来认识,超越了前人的美学。又提倡“南宗”美学,以用笔为其精髓,反对只求形似,不知用笔的观点:“若夫南宗之用笔,似柔非柔,不刚而刚,所谓绵里裹针是也。”强调画到无痕迹的功夫,“直似纸上自然应有此画,直似纸上自然生出此画。”认为绘画“惟以邱壑为难”,要“惨淡经营,然后落笔”。“故文心俶诡而不平,理境幽深而不晦,使人观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而又一气婉转,非堆砌成篇,乃得山川真正灵秀之气。”注重变化,在继承古人艺术传统中,要做到“或夺胎古人,而欲变其面目;或自出炉冶,而欲写其性灵”。其美学观有相当深远影响。著有《南宗抉秘》。

华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马丁·伊登

马丁·伊登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小说展现了一个信奉尼采“超人”哲学的个人主义者奋斗的一生。水手马丁偶然结识资产阶级女子罗丝,崇仰她所属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他脱离海上生涯,把“捷足先登,强者必胜”当作座右铭,刻苦攻读,发奋写作。可是屡次退稿不仅使他生活无着,而且招来各种非难和打击;更因为他对社会的激烈批评和坚执己见的态度引起包括罗丝父母在内的体面人士的不满。罗丝囿于阶级偏见,屈从家庭压力,和他一刀两断。他的一篇论文偶尔发表后,引起一场国际规模的争论,使他成为新闻人物。从此,他以前所有的文稿全成了出版界的抢手货,他也成了腰缠万贯的名流。从前蔑视、打击过他的人们一改故态,全来巴结讨好他,甚至罗丝也热望重叙旧情。他一方面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堕落,拒绝罗丝;另一方面又觉察和低层人们的精神隔膜,不愿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被幻灭感包围的马丁最终只能用自杀求得解脱。

悟真直指

悟真直指

《悟真篇》作者张伯端,注解悟元子。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故欲尽其性,必先穷其性之理;欲至其命,必先穷其命之理。能明其理,则真知确见,而不为假者所惑,可以尽性,可以至命。否则,不穷其理,是非罔辨,邪正不分,入于旁门曲径,着空执相,非是修真,乃是务假。务假之学,与道日远,适以自误其性命,乌能修持其性命?此紫阳仙翁悟真篇之所由作也。

后花园

后花园

《后花园》是萧红的短篇小说,通过后花园里一个小磨官的情感经历,映射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助。萧红小说《后花园》的叙事方式极有特色,她在借鉴传统话本小说叙事框架的同时,成功利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转换来刻画人物,营造了越说越心酸、越说越悲凉的艺术氛围。同时,她也很关注民间信仰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大灯花”和“白虎神”等情节的设置,就是基于这种思考。

真言宗纲要

真言宗纲要

香港黄绳曾先生著《真言宗纲要》一书,详析真言宗教相,解说修学密法之疑问,让有意学习者能知此门之大概。成书至今逾半世纪,尚未有能过此者。真言宗,日本密宗的通称。大乘佛教的一派。源于传入中国的印度密教,由空海(774-835)传入日本,成为独立的一宗。亦称真言陀罗尼宗、秘密宗、瑜伽宗、三摩地宗。真言即梵语陀罗尼咒语的意思。认为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要素构成,互不妨碍。凡人与佛一样,只要口念真言,心中思佛,动作仿佛,自身即可成佛。空海曾以高野山金刚峰寺、东寺(教王护国寺)为根本道场。平安本期觉鑁开创新义真言宗,与旧来的古义真言宗对立。新义派进而又派生丰山派和智山派。古义派也派生出诸多分派,直至今天。

宗门无尽灯论

宗门无尽灯论

凡二卷。日本临济宗僧东岭圆慈(1721~1792)着。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圆慈以宗由第一、信修第二、现境第三、实证第四、透关第五、向上第六、力用第七、师承第八、长养第九、流通第十,次第阐示信心修行之法门,卷末附录行持论一篇。‘无尽灯’系取一灯分百千灯,灯灯无尽之义。

观音经义疏记条个

观音经义疏记条个

观音经义疏记箇条,一卷,日本实乘撰,按箇条总目作条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