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饭牛

- 姓名:戚饭牛
- 别名:名牧,乳名红儿
- 性别:男
- 朝代:民国
- 出生地:余姚(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877
- 逝世日期:1938
- 民族族群:
戚饭牛(1877—1938)晚清民国余姚(今属浙江)人,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名牧,乳名红儿,字荷卿,一作和卿,又字达材,以号行,别号蓑笠神仙、牧牛童、牛伯伯、天问阁主等,笔名牛翁、老牛、白头宫监等。王大炘连襟,包天笑同学。幼孤奉母居苏州桃花坞,娴吴语,有“神童”之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于临顿路开“活乐窠”画店。三十四年任上海《国魂报》主笔之一,加入丽则吟社、著涒吟社,师事杨葆光,能诗善对,尤喜诗钟,与契友杨锡章、奚囊等并称“《国魂》九才子”。曾加入南社。1914年与奚囊等创办销魂语社社刊《销魂语》,为百新公司编辑《色迷》。1916年任松江东吴四校高等班国文教员,以法书楹联参加南汇义赈。1919年为中华图书集成公司编辑《小说博览会》《花国百美图》。1922年创办半月刊《笑》,并任主任。曾任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1925年任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教授,后改任上海女子文学专门学校诗词教授兼函授部主任。五卅运动时期发起成立上海理教联合后援会,后被聘为上海各团体外交后援会名誉文牍主任、中国国宪协进会文书主任,参与筹备组织上海新闻社,任外埠编辑。其长篇小说《马永贞演义》被笑舞台改编为社会剧后轰动上海,并为明星影业公司改编为电影。1927年任南方高级中学国文教员,1928年再任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曾与苏州弹词名家魏钰卿义结金兰,互为师友,并为魏钰卿增写改编《珍珠塔》唱篇,别具特色。又与林步青、范少山为老友,擅唱小调歌曲,创作各种小调山歌、开篇弹词、小热昏时调、杂曲百多篇,被编刊为《时调歌曲》四集。酷嗜灯虎,擅猜谜、制谜,所作《饭牛廋词》被张玉森辑入《百二十家谜语》。曾加入上海灯谜团体萍社、大中虎社,任《文虎》半月刊特约撰述,有“文坛虎痴”之称。善画山水、花卉,工行、楷书,尤擅摹《云麾碑》。1930年任艺海金石书画社文牍、研究部教授,并被上海理教联合会聘为会刊《理路》主笔。1932年始于亚美等电台教授国学,并任上海市教育局主办的第一次说书竞赛会评判员。次年率先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新弹词《欢喜冤家》,由周凤文弹唱,被誉为三绝。又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弹词《啼笑因缘》,由沈俭安、薛筱卿弹唱,并灌制唱片。1938年为汪梅韵改作弹词《双金锭》脚本,自成一家。另作弹词《红绣鞋》及《热昏水浒传》《西厢记鼓词》《狗屎香新苏滩》等。为文喜作趣味小品,有《姑苏小志》《真吴语》等,亦为通俗小说名家。另著有长篇小说《绿萍》《山东女侠盗》《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和短篇小说集《江湖秘诀百种》,以及《诗人小传》《百名人小传》《饭牛翁小丛书》等。
戚饭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唐摭言
简称《摭言》。笔记。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撰。十五卷。定保,南昌人。光化进士,后仕南汉,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本书为记载唐代科举制度掌故专著,十五卷,分一百○三个子目,近十万余字。每条有论赞,所述典故,有选举志所未备者。大部分篇幅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有关活动、遗闻轶事,所记颇为详备,为史志及他书所不及。唐代诗人零章断句为别集失载者,亦多赖以保存。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从中多有取材。
老残游记
题洪都百炼生撰,实为清末刘鹗作。二十回。内容写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反映了晚清的某些社会现实。全书以玉贤、刚弼两个“清官”的暴政为线索,写出社会的黑暗。书中着重抨击那些名为“清官”,实即酷吏的虐民行为。但书中又美化清政府,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运动采取否定的态度。《老残游记》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对事物的描写比较细腻,文笔生动,对自然景物和某些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方面描写,具有特色,这在我国已往的小说中是少有的。另有续集九回,其中六回曾于解放前印成单行本,后三回收在《老残游记资料》中。
锦绣衣
清代拟话本小说集。无名氏撰;题“潇湘迷津渡者编次”,“西陵醉花驿使、吴山热肠樵叟细评”。今此书仅存残篇。卷首题“纸上春台第三戏新小说锦绣衣第一戏”,可知全书当为3篇。《纸上春台》一书在日本的《舶载书目》中著录,题“新小说纸上春台第三献目录”,凡6篇:一、《换嫁衣》;二、《倒鸾凤》;三、《移绣谱》;四、《错鸳鸯》;五、《十二峰》;六、《锦香亭》。一件衣物竟能激起轩然大波:家破人亡,引出奇情百出,匪夷所思,演绎男女悲欢。有奇遇而后有艳遇,攀名花更要折野花,香泽尤在,鬓影绰然,皆属妄情少年。
南柯记
明代传奇名,汤显祖作。剧本取材于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成语“南柯一梦”,即指此事。剧情略谓:因小故被主帅免职家居的裨将淳于棼,一日醉卧于榻上,梦中见槐安国使者来迎,被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20年,颇多善政。后檀萝国入侵,公主受惊而亡,他回朝后拜为左丞相,权门贵戚,争相趋奉,他自己亦以权倾一时,日趋堕落,淫乱无度。右丞相乘机进谗,诬他弄权结党,终被国王遣归乡里。醒来才知是一梦,并发现槐安国即庭中大槐树洞里的蚁群。经契玄禅师点化,发愿灭情,乃大悟成佛。这是一个借梦境以批判社会、批判人生的政治剧。淳于棼从一个抱负不凡,但却不拘小节的落魄之士,终于时来运转,成了一个政治上有所作为的贤吏,而最后堕落为荒淫势利的权臣。淳于棼的道路体现了善情受到污染而蜕化成为恶情,这正如作者在《题词》中所说的“一往之情,则为所摄”。淳于棼的失败、堕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对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的幻灭之情。作者还借助契玄禅师手中慧剑来斩断淳于棼的痴迷,从而得出“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这样一个看破红尘,“一切皆空”的结论。反映了汤显祖对现实社会悲观和绝望的心情。
春秋谳义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王氏之说则列于三家之后,称之“谳”。干文传、寿道《序》称此书乃是放求朱熹《周易本义》、《诗传训辞》、《礼经制度》、《四书集注》、《集义》、《语录》宗旨,“凡释经引证之言,师友讲明之论,其有发明《春秋》之旨者,具载本经,证以胡氏释辞”,花了近二十年功夫而成。此书虽以程、朱、胡为主,但于程、胡之说尚有歧异,而于朱熹则无一异词,叶梦得有《春秋谳》一书,王氏可能未见,故书名与之相同。但议论则不及叶氏之精。此书虽唯朱熹是从,但亦多调和之论。如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条,胡安国提出夏时冠周月之说,且云本之程颐。朱熹对胡氏此说曾加以驳斥,而王氏《谳》主胡氏之说,又以朱熹之语委曲以证之,殊为不类。此书原十二卷,后脱佚后三卷。现存万卷楼抄本。
无见先睹禅师语录
无见先睹禅师语录,二卷,元先睹说,智度等编,明谭贞默序,黄溍序,了达跋,行端跋,日本道澄跋,附塔铭,内题妙明真觉无见覩和尚住华顶善兴禅寺语录。又名《妙明真觉无见睹和尚住华顶善兴禅寺语录》。本书为其住天台山华顶善兴禅寺之语录。卷上收示众、小参、法语、颂古、真赞。卷下收偈颂、山居诗、题跋、临终遗诫、辞世偈。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七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