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本求真

汤本求真
  • 姓名:汤本求真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石川县
  • 出生日期:1876年3月21日
  • 逝世日期:1941年10月22日
  • 民族族群:

汤本求真(1876年3月21日-1941年10月22日),出生在石川县农村一个富裕家庭。由于父亲的热望,他放弃律师志向,考入金泽医学专门学校专攻西医。他以名列榜首的成绩毕业后,在家乡开设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诊所。就他展翅鹏程之际,突遇不测风云,先是家境渐衰,后是瘟疫肆虐。1910年,汤本的家乡痢疾蔓延,他终日忙于巡诊。当时西医没有良药,不少村民殒命。有一天,他拉开家门,令他不敢相信的眼前一幕竟是心爱的4岁长女奄奄一息地倒在妻子身旁,原来长女也染上痢疾,妻子束手无策,只是不停地用手指蘸着盆里的清水抚摸女儿额头。妻子虽然盼回了行医的丈夫,但西医回天无术,长女夭折。不久,祖母和祖父也因患痢疾辞世。


亲属们不治身亡使汤本求真对明治政府的西医一边倒政策产生了疑虑,这成为他转而探求汉医的契机。不久,他拜著名汉医和田启一郎为师,踏上潜心钻研、全力复兴汉医之路。后来,他在自己撰写的《皇汉医学》一书的序文中抒怀道:“明治43年,长女患痢疾夭折,我悔恨自己所学之西医回天无术,在家中烦闷焦躁几个月,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地步……我偶阅汉医和田启一郎先生所著《医界之铁锤》一书,使我感奋振作……”


据《日本学辞典》记载:公元前219年徐福寻仙药时将汉医带入日本,公元526年针灸传入日本,160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鉴真和尚等许多名人对此做出了贡献。江户时代(1603-1868),汉医由吉益东洞、尾台榕堂两大名医流派继承弘扬,得以长足发展。明治维新后,西医涌入日本,由于明治政府崇拜西医并排斥汉医,导致汉医在明治末年濒临绝境。和田启一郎是明治年间(1868-1912)长野县的汉医,他挺身而出,在《医界之铁锤》一书中抨击明治政府打压汉医,堪称捍卫汉医的先锋。汤本从师和田后,将汉医治愈例报告给和田,后来,这些治愈例载入《医界之铁锤》修订版中。


1915年,汤本求真在神户市兵库区大开街首创以汉医为主西医为辅的诊所,为市民诊治仅靠西医无法治愈的顽症。同年,他撰写出版了《临床应用汉方医学解说》单行本,以亲身经历阐述中医长处。1919年,他又在东京本乡新花町开设了一个中西医结合的诊所。


1927年6月,汤本求真在他治愈的一位律师的资助下,倾注弘扬汉医的满腔热忱,挥毫撰写并出版了《皇汉医学》第一卷,翌年出版了第二卷和第三卷。著者汲取上百部前人医书精髓,以西医出身的汉医观点,并以17年亲身体验,系统地阐述了汉医的独到之处,奠定了日本现代汉医的理论基础。该书的问世,不仅在日本吹响了复兴汉医的号角,而且于1929年末在上海被译成中文出版,鞭挞了于1929年2月通过《废止中医案》而对西医一边倒的国民政府。据说各地中医经常向求治者和各界人士出示《皇汉医学》,以日本一位西医出身的中医学者的观点宣讲中医的独到之处,呼吁“汉医科学化”,据理抗击当局取缔中医。当时,政府打压中医甚嚣尘上,国内外各界人士掀起的捍卫中医的运动如火如荼,《皇汉医学》中文版的发行使中医发祥地捍卫中医的烈火愈烧愈旺。1936年1月,国民政府迫于各界压力公布了《中医条例》,中医地位在法律条文上终于得到了保障。由于这一著作对保护中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在新中国医学界受到高度评价。有一件事可从侧面证明这一点:汤本求真的弟子清水藤太郎在北京观光时患病,向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求治。当时,医院里挤满了患者,当清水递上写有汤本求真弟子字样的名片后,他立刻被领进诊室就诊,收款处还如数退还了就诊费。汤本求真在中医发祥地有如此威望,这令清水藤太郎感动不已。《皇汉医学》曾5次再版,至今在日本仍被奉为中医经典。


汤本求真为弘扬汉医不仅著书立说,而且注重培养后继人才。1930年2月,他招收大塚敬节、荒木性次、佐藤省吾等人为弟子。大塚敬节为《皇汉医学》所感佩,从土左远道慕名而来,他在汤本的精心培育下,后来成为名扬日本列岛的杰出汉医。


1941年10月22日,汤本求真在出差途中因患急性胃肠黏膜炎辞世,享年66岁。

汤本求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祈福求愿。行道者依次在玉皇天尊神座前点燃宝灯,供奉十七慈光,礼拜赞颂,念诵《高上玉皇心印经》,并启告发愿,祈求玉皇天尊赐福,「有求斯应,无愿不从」。忏文所谓十七慈光,指大神通光、大慈悲光、大喜舍光、大忍辱光、大平等光、大柔和光、大自在光、大利益光、大如意光、大智慧光、大吉祥光、大解脱光、大皈依光、大功德光、大圆满光、大无碍光、无能胜光等。

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

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

道家道教房中术古籍

天豹图

天豹图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名《英雄奇缘传》、 《剑侠飞仙传》,十二卷四十回。不著撰人,作者不详。存清嘉庆十九年(1814)韦胜书坊刊本,首嘉庆甲戌(1814)张氏序,十二卷四十回。又民国二年萃英书局石印小本,书题“绣像剑侠飞仙天豹图”,六卷四十回,无张某序,有人物绣像四页。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有英秀堂刊小本,首道光丙戌(1826)张某序,为郑振铎旧藏。书叙明成化年间扬州府江都县一官宦子弟花子能,其父花锦章,官居当朝宰相,二叔花锦文、三叔花锦龙、四叔花锦凤亦皆当朝权贵。

法喜志

法喜志

四卷。全称《名公法喜志》。明代夏树芳撰,冯定校阅。约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一部辑录历代名儒百官和忠孝节义之士的持佛态度及言行事迹的传记体著作。所收人物始自汉武帝时的东方曼倩(即东方朔),终于元末明初的杨铁崖(即杨维祯),共二百零八人,多为崇佛者。本书编纂宗旨在于集录参禅学道之士,但唐以前的人物则不限于此。卷首有竹观衡、邹迪光、顾宪成、吴亮的序及自序。

绿萝恒秀林禅师语录

绿萝恒秀林禅师语录

清发林说,光悠等编。二卷。收住云南开化府专禅寺、沅江府万寿寺、皈依禅寺、绿萝山继祖堂语录、示众、小参、机缘、颂古、联芳偈、赞、自赞、书问、杂著、行实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苦阴经

苦阴经

佛说苦阴经,一卷,失译人名。即中阿含经中苦阴经上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