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本求真

汤本求真
  • 姓名:汤本求真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石川县
  • 出生日期:1876年3月21日
  • 逝世日期:1941年10月22日
  • 民族族群:

汤本求真(1876年3月21日-1941年10月22日),出生在石川县农村一个富裕家庭。由于父亲的热望,他放弃律师志向,考入金泽医学专门学校专攻西医。他以名列榜首的成绩毕业后,在家乡开设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诊所。就他展翅鹏程之际,突遇不测风云,先是家境渐衰,后是瘟疫肆虐。1910年,汤本的家乡痢疾蔓延,他终日忙于巡诊。当时西医没有良药,不少村民殒命。有一天,他拉开家门,令他不敢相信的眼前一幕竟是心爱的4岁长女奄奄一息地倒在妻子身旁,原来长女也染上痢疾,妻子束手无策,只是不停地用手指蘸着盆里的清水抚摸女儿额头。妻子虽然盼回了行医的丈夫,但西医回天无术,长女夭折。不久,祖母和祖父也因患痢疾辞世。


亲属们不治身亡使汤本求真对明治政府的西医一边倒政策产生了疑虑,这成为他转而探求汉医的契机。不久,他拜著名汉医和田启一郎为师,踏上潜心钻研、全力复兴汉医之路。后来,他在自己撰写的《皇汉医学》一书的序文中抒怀道:“明治43年,长女患痢疾夭折,我悔恨自己所学之西医回天无术,在家中烦闷焦躁几个月,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地步……我偶阅汉医和田启一郎先生所著《医界之铁锤》一书,使我感奋振作……”


据《日本学辞典》记载:公元前219年徐福寻仙药时将汉医带入日本,公元526年针灸传入日本,160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鉴真和尚等许多名人对此做出了贡献。江户时代(1603-1868),汉医由吉益东洞、尾台榕堂两大名医流派继承弘扬,得以长足发展。明治维新后,西医涌入日本,由于明治政府崇拜西医并排斥汉医,导致汉医在明治末年濒临绝境。和田启一郎是明治年间(1868-1912)长野县的汉医,他挺身而出,在《医界之铁锤》一书中抨击明治政府打压汉医,堪称捍卫汉医的先锋。汤本从师和田后,将汉医治愈例报告给和田,后来,这些治愈例载入《医界之铁锤》修订版中。


1915年,汤本求真在神户市兵库区大开街首创以汉医为主西医为辅的诊所,为市民诊治仅靠西医无法治愈的顽症。同年,他撰写出版了《临床应用汉方医学解说》单行本,以亲身经历阐述中医长处。1919年,他又在东京本乡新花町开设了一个中西医结合的诊所。


1927年6月,汤本求真在他治愈的一位律师的资助下,倾注弘扬汉医的满腔热忱,挥毫撰写并出版了《皇汉医学》第一卷,翌年出版了第二卷和第三卷。著者汲取上百部前人医书精髓,以西医出身的汉医观点,并以17年亲身体验,系统地阐述了汉医的独到之处,奠定了日本现代汉医的理论基础。该书的问世,不仅在日本吹响了复兴汉医的号角,而且于1929年末在上海被译成中文出版,鞭挞了于1929年2月通过《废止中医案》而对西医一边倒的国民政府。据说各地中医经常向求治者和各界人士出示《皇汉医学》,以日本一位西医出身的中医学者的观点宣讲中医的独到之处,呼吁“汉医科学化”,据理抗击当局取缔中医。当时,政府打压中医甚嚣尘上,国内外各界人士掀起的捍卫中医的运动如火如荼,《皇汉医学》中文版的发行使中医发祥地捍卫中医的烈火愈烧愈旺。1936年1月,国民政府迫于各界压力公布了《中医条例》,中医地位在法律条文上终于得到了保障。由于这一著作对保护中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在新中国医学界受到高度评价。有一件事可从侧面证明这一点:汤本求真的弟子清水藤太郎在北京观光时患病,向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求治。当时,医院里挤满了患者,当清水递上写有汤本求真弟子字样的名片后,他立刻被领进诊室就诊,收款处还如数退还了就诊费。汤本求真在中医发祥地有如此威望,这令清水藤太郎感动不已。《皇汉医学》曾5次再版,至今在日本仍被奉为中医经典。


汤本求真为弘扬汉医不仅著书立说,而且注重培养后继人才。1930年2月,他招收大塚敬节、荒木性次、佐藤省吾等人为弟子。大塚敬节为《皇汉医学》所感佩,从土左远道慕名而来,他在汤本的精心培育下,后来成为名扬日本列岛的杰出汉医。


1941年10月22日,汤本求真在出差途中因患急性胃肠黏膜炎辞世,享年66岁。

汤本求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

由门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有《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本五十五卷)。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嘉兴藏函。止刻法语五卷。丙申岁。龚孝升入粤。海幢华首和尚得余书。楗椎告众。访求鼎湖栖壑禅师藏本。曹秋岳诸公。僐写归吴。谦益手自仇勘。撰次为四十卷。大师著述。援笔立就。文不加点。字句不免繁芿。段落间有失次。东游时。曾以左氏心法序。下委刊定。见而色喜。遂削前藁。今兹仇勘。僭有行墨改窜。实禀承大师坠言。非敢僭逾。犯是不韪也。

虏庭事实

虏庭事实

原书已佚,仅于涵芬楼《说郛》卷八存留数则,分为姓氏、风俗、仗责、拜天、黄鼠、婚聘、过盏、放偷、披秉、哑揖、丧葬、血泣、释奠、寺塔等条,记述了女真各部当时的政治、生活习俗等内容。

梅品

梅品

赏梅专著。南宋张镃撰。1卷。镃有诗名,工画竹石古木,酷好梅花。淳熙十二年(1185)购得南湖滨曹氏荒圃。园中原有古梅数十株,又增取别圃之红梅、千叶缃梅,合300余株,移种成列,分区培植。建轩堂临之,时与诸诗友聚会观赏。因“审其性情,思所以为奖护之策”,叙赏花之感受,于绍熙五年(1194)撰成此书,书于堂上,使观赏者有所警省,以爱敬梅花。全书分为四事,共58条。“花宜称”26条,“花憎嫉”14条,“花荣宠”6条,“花屈辱”12条。其澹阴、晓日、薄寒、细雨、夕阳、竹边、松下等条,皆为宜梅的自然环境,能使观赏者感到赏心悦目;而狂风、淫雨、烈日、苦寒等,皆于梅不利,且败坏赏花者心情。此书反映出宋代文人艺梅、好梅、赏梅的风尚。周密《齐东野语》全录之。传世单行本有《百川学海》、《夷门广牍》、《说郛》、《香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皇朝经世文四编

皇朝经世文四编

清末何良栋辑。五十二卷。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被迫推行一些新政。何氏乃继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搜辑新出救时济世之文成此编。西人论说亦采入。治体、学术、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外部九纲仍二、三编旧例,惟改洋务为外部。较二、三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富强、国债、税则、钞法、银行、赛会、公司、公法、议院、善举、埠政、治道、史传、地志等。纲目与早出之求自强斋主人《皇朝经济文编》略同。反映了义和团运动以后出现的新形势。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撰人不详。似为唐宋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称汶水真人蒙上清上玄玉女赐以神龙之珠,并得妙炁之符。得道升真之后,又对丹元讲道传经,并授龙珠和符箓。经文称若依法烧香拜祝,明目看珠,则珠化为龙,负人上游九天,取龙炁炼形,可以出入龙之口鼻。若以黄笔书升龙符于青素之上,置鲤鱼口中,则赤鲤化龙,载人上升成真。

离骚草木疏

离骚草木疏

楚辞音义。宋吴仁杰撰。四卷。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淳熙进士。历任罗田令、国子学录。一生致力经籍,著述甚丰。有《洪范图》、《乐舞新书《古周易论》、《两汉刊误补遗》等。是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四库提要》曰:“是编大旨谓《离骚》之文,多本《山海经》,故书中引用,每以《山海经》为断。若辨‘夕揽洲之宿莽’句,引朝歌之山有莽草焉为据,驳王逸旧注之非,其说甚辨。以其征引宏富,考辨典核,实能补王逸训诂所未及,以视陆玑之疏《毛诗》,罗愿之翼《尔雅》,可以方轨并驾,争骛后先,故博物者恒资焉。迹其赅洽,固亦考证之林也。”论之甚详。全书共四卷,释《楚辞》中草木五十五种,故名。每种皆先引原文,次引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之说。后以“仁杰按”以明己见,说中杂引《尔雅》、《神农》以详释之。多结合文意而推及草木性情,以发明屈赋借喻之微言大义。然文中也有穿凿附会处。此书版本颇多,重要者有:宋庆元六年(1195)罗田方式原刊本,明人影宋钞本,《四库全书》本,同治中仪征张炳炎辑《榕园丛书》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