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芝

- 姓名:莫友芝
- 别名:字子偲,号郘亭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贵州独山人
- 出生日期:1811
- 逝世日期:1871
- 民族族群:
莫友芝(1811~1871),清代学者。字子偲,号郘亭,又号紫泉,晚年号眲叟。贵州独山人。少年时代随父莫与俦迁居遵义。幼从父学,稍长,拜沙滩黎恂为师,与郑珍同窗共读。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十七年与郑珍进京会试落第。次年,受知府平翰聘请,与郑珍共同编纂《遵义府志》。道光二十二年(1842),受聘主讲湘川书院。二十六年,再次赴京会试,在琉璃厂寻购古籍时邂逅并结交曾国藩。其后,数度赴京会试,均未如愿。咸丰九年(1859),自京南下游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从曾国藩幕府逾10年。其间,与名流学士结交酬唱,遍访江南藏书文斋,专事古籍校刊、注释,着重研究版本目录学与金石学。同治十年(1871),自水路赴扬州途中,突患急病,死于舟中,归葬遵义。莫友芝精通汉学、宋学,于声韵、训诂、经史、金石、版本目录,无不探讨,并工于诗文,与郑珍并称“西南巨儒”。对金石及版本目录学致力尤深,所著《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一书,流传甚广,成为后世学者案头必备之书。版本目录学专著还有《宋元旧本书经眼录》3卷、《持静斋藏书记要》2卷、《郘亭书画经眼录》4卷。其他著作有:声韵训诂学专著《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1卷、《韵学源流》1卷;史志专著《遵义府志》48卷、《黔诗纪略》(又名《贵州诗纪传证》)33卷;诗词、杂文《郘亭诗抄》6卷、《郘亭遗诗》6卷、《影山词》2卷、《郘亭遗文》8卷。总集为《独山莫氏郘亭丛书》,共66卷。莫友芝书法以隶、篆见长,富有金石味。
猜你喜欢的书
贫穷的人们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宫本百合子,1916年发表于《中央公论》。小说写城市长大的地主孙女“我”,在回故乡度假期间,想接近贫困的农家子弟,却遭到无情的嘲弄和伤害,但“我”坚信“贫富人之间讨厌的鸿沟迟早会被填平”。表达了作者乐善好施、同情弱小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描绘出一幅处于赤贫和蒙昧状态下的农村日常生活图景,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小说语言简洁、文风质朴。被誉为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山海经
山水志。作者不详。十八卷。分《山经》五篇,含南山、西山、北山、东山和中山“五经”,又名“五藏山经”。约成于春秋战国; 《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和海内南、西、北、东八经。可能是西汉作品。第三部分《大荒经》分东、南、西、北四经,附《海内经》。疑为西汉以后人作。其中“五藏山经”至为重要,记载平实雅正,体现了作者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是书以山为纲, 以方向道里为纬,记述古代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全书共记山名五千三百余个,水名二百五十多个,人名百四十多个,动物百二十余种,植物五十余种,以及众多矿产。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地理、历史、民族,医药、巫术、动物、植物、矿产等多方面。还记载了诸如“夸父逐日”、 “羲和浴日”、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等远古神话传说。堪称“史地之权舆,神话之渊府”。特别海经部分保存神话资料颇多,除《楚辞·天问》,他书均不能与之相比。该书对考究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和神话传说等均有重要价值。全书约三万余字。晋郭璞为之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著作,以清代毕源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较为重要。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善成堂仿毕氏图注原刻本,民国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民国十一年(1922)南林刘氏求恕斋刻本。198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山海经新探》中辑有谭其骧《(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提要》、杨超《〈山海经〉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何幼琦《〈海经〉新探》等可资参考。
书法正传
十卷。书论。清代冯武撰。武,字窦伯,别号简缘,江苏常熟人。其父知十,从父班,号钝吟。班以书法名当世,武受其学,善书。前四卷选辑元明人论著,以确立执笔、用笔、用墨、结体的规范。其序为:陈绎曾《翰林要诀》、周伯琦所传《书法三昧》、李溥光《永字八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第五、第六、第七卷为纂言上、纂言中、纂言下,纂录魏晋唐宋元明诸大家的论书精华,率皆技法名篇。第八卷为书家小传。第九卷为名迹流传。第十卷附从父冯班之《钝吟书要》。全书所辑,体现了“用笔”、“结体”、“多见佳帖”的原则,不录浮词空论,实为“求其明白,简易,深切无隐”。对文中有未显语处,易使学者猜臆之而不当。经其注解或加按语,明晰原意,疑问则可冰释。对晋唐以来历代书学名家及其他专著中散见的有关楷书的论述,尽量辑录,资料搜求之多,足资参考。书成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近人余绍宋以为武之所辑,不录空泛之词,兼出其心得以相印证,足供学者参习。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楷书技法理论集刊。此书有康熙年问世豸堂本、乾隆年间杨岱重刊本、道光年间文渊堂将此书与吴绳年《端溪砚志》合刊为《书法端溪》本、同治年间嘉兴大魁堂本、日本松山堂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世界局局本,近年有北京中国书店将此书与《图绘宝鉴》合刊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人人文库》本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中国书学丛书》崔尔平点校重排本。
登记
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初载《说说唱唱》1950年第6期。小说写的是农村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艾艾与小晚、燕燕与小进是两对自由恋爱的青年,他们的婚姻遭到村公所民事主任、区政府王助理员及老一辈农民的反对。他们勇敢地同自私自利的封建残余、新政权中的官僚主义及家长的包办婚姻作斗争。在新的婚姻法的支持下,这两对青年终于取得了婚姻的自由。作品通过艾艾与其母亲小飞娥的婚姻对比,鲜明地展示了两代妇女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不同命运,赞扬了新社会妇女的精神面貌。作品用讲故事的手法,以罗汉钱作为情节发展线索,环环紧扣,引人入胜,结尾富有喜剧色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曾以《罗汉钱》为名改编成多种戏曲。
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敬福经
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敬福经,一卷 ,「新西方胡国中来,出皇涅槃中」,尾缺,二八七七。
四不可得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略称四不得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四位梵志兄弟为避免无常之逼迫,遂于预知命终之期后,一人踊身空中,一人隐入市中闹处,一人遁入大海,一人走避山中,然皆无法免除无常之来袭,终究不免命终。佛于祇树给孤独园,以天眼目睹此一事缘,乃对诸比丘宣说此欲求经常年少、长年健康无病、长生不老、永生不死等四不可得之理。又本经之异译本有东汉安世高(148~170)所译之同名经,然今已轶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