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

高举
  • 姓名:高举
  • 别名:字鹏程,号东溟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山东淄川人
  • 出生日期:1553
  • 逝世日期:1624
  • 民族族群:

高举(1553—1624),字鹏程,号东溟,行二,生于明嘉庆三十二年(1553年),卒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山东淄川人。其先祖为齐国卿族,始祖高全,明朝初由蒙阴县狗跑泉村迁淄川城北月庄村,祖父处士高冔,字殷宗,别号仰黉。祖母名王则,被皇帝诰封为孺人,是刑部郎中王逵(字养淳,罗村镇大窎桥人)的女儿,宁波太守王崇义(号方田)的姐姐。其父中丞柳溪公高汝登,字自卑,号柳溪。


高举,万历丙子(1576年)举人,万历庚辰(1580年)张懋修榜,进士。授完县知县,调蒲圻,丙戌(1586年)擢河南道监察御史,戊子(1588年)巡按南直隶,壬寅(1602年)提督北直学政,甲辰(1604年)改任大理丞,戊申(1608年)升大理寺少卿,己酉(1609年)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己酉(1609年)被皇上任命巡抚浙江。高举为官二十多年,所做事情、上疏奏文,上关系国家大计,下考虑民生,符合实际,不随大流,不为名,不怕强权,切中时弊,以正直敢言.主持正义而着称。


高举在任大理丞,大理寺右少卿,直隶巡按期间,掌管大理司印,负责计量法典,所办理案件大都公正。高举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命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等地,成为朝廷封疆大臣。辛亥(1611年)东夷、外族入侵都获大败,片帆无归。皇帝赐白金锦缎若干,升俸一级。高举任浙江巡抚近6年,要求告老还乡。他离开浙江后,浙江的老百姓为其立了《抚浙去思碑》。以颂其抚浙之功德。退职归来,手不停歇,他一生善文,且精通音韵,又编缉书卷,著作有《陶世名言》、《古今韵撮》、《中原音韵》、《韵略异通》、《埙篪编》等书籍。流传于世,被列为乡贤。

高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假情妇

假情妇

《假情妇》于一八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至二十八日首先在《世纪报》上连载。一八四二年六月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属“私人生活场景”。一个男子受人之恩,却爱上了恩人的妻子,他与恩人夫妇一起生活,每日奋受煎熬,是为了爱情而背叛友谊,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还是相反?这个主题早在一八三〇至一八三一年就已在作者心中形成,在《趣话》的《剑友》中已经第一次显现。本篇试图塑造一个忠诚、正直的男子形象,以歌颂纯洁无私的爱情,并反衬社交场上的逢场作戏。

印第安酋长

印第安酋长

 羽毛是印第安部落里权力的象征。这部《印第安酋长》中,“老铁手”来到印第安人领地绘制地图。在部落间的冲突中,阿帕奇人的酋长“好太阳”饮弹身亡,美丽的姑娘“丽白”为追求白人的文明与爱情却被白人杀害。年轻的酋长温内图踏上了复仇之路……《印第安酋长》为“爱因斯坦最爱读的悬疑探险小说”之一。《印第安酋长》作者卡尔·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游记探险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受到了众多世界名人的赞誉,他书中鲜明的色彩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显示了小说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永恒魅力。他是最伟大的作家。

读书分年日程

读书分年日程

元程端礼撰。凡三卷,《纲领》一卷。程氏有感于时人教育子弟读书时不懂方法、不讲程序、不得要领而编撰。《纲领》一卷提纲挈领地标出为人、修身、读书治学、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正文三卷,前二卷有“读书工程”之称,从8岁入学前开始,依次叙述读书学习的步骤、程序,每个阶段应阅读的书目及具体教授方法、学习要求,对批点经书的方法,也做了详尽明了的介绍。后“国子监以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元史·程端礼传》)。并列举了大量他所推荐的参考阅读书目和导读要点。实际上,该“读书工程”是当时在学士子的课程表,犹似今日的教学计划。第三卷收录王柏《正始之音》、朱熹《学校贡举私议》、《调息箴》及程氏自撰的《集庆路江东书院讲义》。其中《正始之音》是王柏在贾昌朝《群经音辨》、郑樵《六书略》等小学著作基础上钞编而成的关于声韵和六书的著作。程氏的老师史蒙卿曾把朱熹的读书方法概括为“读书六法”,即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系用力。程氏《读书分年日程》以此为宗旨。王重民认为,程氏《工程》“在与课程进度表相适应的各门功课的参考阅读书目单之外,还有更广泛的总书目。这种更广泛的总书目,就是清代龙启瑞的《经籍举要》、张之洞《书目答问》的先声了”(《中国目录学史》第3章第7节)。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还真集

还真集

元末明初全真道道士王道渊撰。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卷首有洪武壬申年(1392)张宇初序,称赞此书「信达乎还丹之旨」。书中所收王道渊诗文,皆论述内丹。上卷所收《金丹妙旨》最为系统。其丹法主性命双修。大略以先天三宝(元精、元气、元神)炼合后天三宝(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使精全、气全、神全。谓「修仙之法无他,全此三者而已」。其下手工夫,当于心静无欲之时内观养性,「回光返照、绵绵若存,如鸡之抱卵,如龙之养珠,自然神御于气,气养于冲,混融于心,太虚同体」,又当于冬至癸生之时闭关行功,抽坎填离,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使「一气周流,三元归体,真火煅炼,结成金胎空炁,谓之符火还丹。久久行之,渐凝渐结,太虚同体,与道合真矣」。卷中、卷下收录论说五篇,诗词歌诀二百余首。亦多言内丹,以精气神、身心意「三全合真」,性命混成为还丹秘要。谓还丹之道,不过以神气混合而复归本来性命之全体;惩忿窒欲即丹家取坎填离,水火即济之道,又称圣人心与道合,虽梦非梦,凡人心贪著事,神染于欲,梦幻颠倒。人性「本自圆成」而无不善,因禀受气质不同而有善恶之分,若能了悟本性则「万法昭然」。书中亦倡言三教合一,谓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其实不离乎一心之妙也」。部分诗词描写全真道家风,颇为传神。王道渊丹法与李道纯相近,皆为南宗与全真道合流之丹法。

全家福

全家福

当代多幕话剧。老舍著。初载《收获》1959年第2期,作家出版社1959年8月初版,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11月出版修订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8月初版的《老舍剧作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的《老舍文集》第十二卷中,都收有《全家福》。剧本写旧社会的运输工人王仁利为饥寒所迫,离开北京到外地谋生。一个铁路警察侵吞了王仁利托其捎往家中的钱财,并谎言王已客死外乡。王的妻子李珍桂闻讯后痛苦不堪,后因生活无着,改嫁他人;王的女儿被人拐卖到妓院,儿子流落入孤儿院。一家人流离失所,饱尝艰辛。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大跃进”时期,王仁利的女儿请求人民警察帮助她寻找失散多年的弟弟、母亲和父亲。终于经过人民警察的热心帮助、多方查找,王仁利一家又骨肉团聚了。剧本的主旨,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意在表明:“旧社会叫人民妻离子散,朝不保夕,新社会使人民不再含悲忍泪。”

鞞婆沙论

鞞婆沙论

凡十四卷。尸陀槃尼撰。苻秦僧伽跋澄译。又称阿毗昙毗婆沙、鞞婆沙阿毗昙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鞞婆沙,梵语vibha^s!a^(毗婆沙),意为广说、广释。本书内容系广释说一切有部之法相。说阿毗昙八犍度第一。鞞婆沙三结处第一。三不善根处第二。三有漏处第三。四流处四。四受处第五。四缚处第六。五盖处第七。五结处第八。五下结处第九。五上结处第十。五见处第十一。六身爱处第十二。七使处第十三。九结处第十四。九十八使处第十五(小章竟)。解十门大章。二十二根处第十六。十八界处第十七。十二入处第十八。五阴处第十九。五盛阴处第二十(亦名五取阴,亦名五受阴,唯是有漏)。六界处第二十一。色无色法处第二十二。可见不可见法处第二十三。有对无对处第二十四。有漏无漏处第二十五。有为无为法处第二十六。三世处第二十七。善不善无记处第二十八。欲界色界无色界系法处第二十九。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法处第三十。见断思惟断不断法处第三十一。四圣谛处第三十二。四禅处第三十三。四等处第三十四。四无色处第三十五。八解脱处第三十六。八除入处第三十七(即八胜处也)。十一切入处第三十八。八智处第三十九。三三昧处第四十(广说大章竟)。中阴处第四十一(出阿毗昙结使犍度人品非次)。四生处第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