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

高举
  • 姓名:高举
  • 别名:字鹏程,号东溟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山东淄川人
  • 出生日期:1553
  • 逝世日期:1624
  • 民族族群:

高举(1553—1624),字鹏程,号东溟,行二,生于明嘉庆三十二年(1553年),卒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山东淄川人。其先祖为齐国卿族,始祖高全,明朝初由蒙阴县狗跑泉村迁淄川城北月庄村,祖父处士高冔,字殷宗,别号仰黉。祖母名王则,被皇帝诰封为孺人,是刑部郎中王逵(字养淳,罗村镇大窎桥人)的女儿,宁波太守王崇义(号方田)的姐姐。其父中丞柳溪公高汝登,字自卑,号柳溪。


高举,万历丙子(1576年)举人,万历庚辰(1580年)张懋修榜,进士。授完县知县,调蒲圻,丙戌(1586年)擢河南道监察御史,戊子(1588年)巡按南直隶,壬寅(1602年)提督北直学政,甲辰(1604年)改任大理丞,戊申(1608年)升大理寺少卿,己酉(1609年)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己酉(1609年)被皇上任命巡抚浙江。高举为官二十多年,所做事情、上疏奏文,上关系国家大计,下考虑民生,符合实际,不随大流,不为名,不怕强权,切中时弊,以正直敢言.主持正义而着称。


高举在任大理丞,大理寺右少卿,直隶巡按期间,掌管大理司印,负责计量法典,所办理案件大都公正。高举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命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等地,成为朝廷封疆大臣。辛亥(1611年)东夷、外族入侵都获大败,片帆无归。皇帝赐白金锦缎若干,升俸一级。高举任浙江巡抚近6年,要求告老还乡。他离开浙江后,浙江的老百姓为其立了《抚浙去思碑》。以颂其抚浙之功德。退职归来,手不停歇,他一生善文,且精通音韵,又编缉书卷,著作有《陶世名言》、《古今韵撮》、《中原音韵》、《韵略异通》、《埙篪编》等书籍。流传于世,被列为乡贤。

高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戏瑕

戏瑕

三卷。成书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书名取《文心雕龙·正纬》篇:“尹敏戏其深瑕,张衡发其僻谬”义。是书多关考证。自序谓:“见有沿袭舛误者,随事随摘,随摘随记。”所考之事,举凡姓氏称谓,风俗礼仪,泛杂不论,艺文事类亦甚多。作者虽以博识自矜,然茫昧无征,附会失实处亦复不少,为《四库全书总目》所指摘,但也肯定其成就,如引陆龟蒙诗证宋玉真有《微咏赋》;引陈鸿《长恨歌传》证《说郛》所收《飞燕外传》之赝托;引《琅嬛记》出自《桑怿集》等。书中有一些关于戏曲小说的珍贵史料,如卷一“水浒传”一则云:“词话每本头上,有请客一段,权做过得胜利市头回……即《水浒传》一部,逐回有之,全学《史记》体。”“今坊间刻本,是郭武定删后书矣。”此为《水浒传》成书和版本史之重要记载。又卷三“赝籍”云李贽书,有叶昼“刻意摹仿,次第勒成,托名于温陵之名”的伪作。“李宏父批点《水浒传》、《三国志》、《西游记》、《红拂》、《明珠》、《玉合》数种传奇及《皇明英烈传》,并出叶笔,何关于李?”今存明刻本、清《泽古斋重钞》本。

墨庄漫录

墨庄漫录

笔记。南宋张邦基撰。十卷。邦基字子贤,高邮(今属江苏)人。邦基事迹不详,生活于宣和至绍兴年间,所居曰墨庄,因取为书名。内容多记杂事,士大夫轶闻,或评述诗文。书前有自序,称其性喜藏书,常榜其寓所名为“墨庄”,因而取作书名。书中多记士林轶事,间及考证与诗文评述。其中考证唐宋人诗的文字异同、典故出处,多有可取。《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明高儒《百川书志》入小说家类。常见有《四部丛刊三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玄圃山灵(匚金)秘箓

玄圃山灵(匚金)秘箓

玄圃山灵(匚金)秘录,原不题撰人。据考应为晚唐天师道道书。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编首有咸通元年(860)皇甫朋序,谓「《灵金秘录》乃玄圃山神灵密奥之妙用也」。据说玄圃山又名昆仑山,山中有神宰曰虚陀帝君,又有二十四神净,分布十二州,制天下祸福。本书所载即书符念咒,召清虚陀帝君及二十四将之道法。分三卷,二十四法。「上卷八法,可以法天地、动雷霆、易乾象、祛阴霾、壅川流、合冰河、灭烈火、驭雪气;中卷八法。可以战胜阵、藏兵卒、暴泉源、射火矢、兴阴雪、化人马、缩地脉、步江河;下卷八法,可以起光华、隐形质、变物质、附魂梦、袪恶毒、伏蛟螭、灭妖精、治强祟。」二十四法之外又附载无碍、佯死、人壶、盆取鱼、纸鹤飞、飞空住等法术。可见本书所载皆为道教杂术。

宋高僧传选译

宋高僧传选译

《宋高僧传》,又称《大宋高僧传》或《高僧传三集》。称《宋高僧传》者,盖因编纂者赞宁系北宋之僧人,故名。若就收录之对象言,所收者多为唐、五代之高僧,因此之故,近人杨文会认为称《宋高僧传》颇不妥,遂改之为《高僧传三集》。本书之体例、结构,一如《唐高僧传》。全书亦分为十科:一译经,卷一至卷三,共三卷;二义解,卷四至卷七,共四卷;三习禅,卷八至卷十三,共六卷;四明律,卷十四至卷十六,共三卷;五护法,卷十七,一卷;六感通,卷十八至卷二十二,共五卷;七遗身,卷二十三,一卷;八读诵,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共二卷;九兴福,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共三卷;十杂科,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共二卷。

庞居士语录

庞居士语录

庞居士语录,三卷,唐庞蕴说,于頔编集。南岳下第二世,嗣马祖一。明崇祯十年(1637)重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卷上辑录庞蕴与马祖、石头、丹霞天然、普济、松山、大梅等人之机缘对话,显示其空空无相、无为无我之心行;卷中、卷下为五言、七言诗及杂句,多为可资学人参悟之龟鉴。

释门自镜录

释门自镜录

凡二卷。唐代怀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搜集有关因果报应之故事,以警劝世人。分为十类,计有七十三条、雅诰二章、事迹七十一人(附见十四人)。所集以南北朝至唐代之事迹为多,为了解此期佛教信仰之珍贵资料。本书并保留他书所未载之资料,如有关三阶教徒之事迹。本书传至日本后,庆证寺僧玄智曾作续补,附于卷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