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

乔伊斯
  • 姓名:乔伊斯
  • 全名:詹姆斯·乔伊斯
  • 性别:
  • 国籍:爱尔兰
  • 出生地:都柏林
  • 出生日期:1882年2月2日
  • 逝世日期:1941年1月13日
  • 民族族群: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爱尔兰小说家,诗人,剧作家,20世纪现代派文学最杰出的大师。1882年2月2日乔伊斯生于都柏林天主教之家,从小在天主教会学校受教育。17岁时为了读原本易卜生剧作,开始学习挪威语。1898年进入都柏林大学学习现代语言,但尽管有非凡的语言才能和惊人的记忆力,他的学业并不优秀,他一直潜心钻研各时期文学,并准备从事文学创作。他反对庸俗的天主教主义,拒绝社会对他的所有要求,包括狭隘的爱尔兰文学复兴,振兴高卢语及民族政治,反对英国统治。1904年离开爱尔兰到欧洲,开始了自愿流亡的生活,先后在巴黎、的里亚斯特、苏黎世等城市生活创作,直到 1941年1月因病去世,乔伊斯所有小说都以故乡城市都柏林为背景,他的生活一直是他小说的中心。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一本短篇小说集 《都柏林人》 (1914)。他宗旨是要为爱尔兰谱写“一部道德史篇章”,从童年、青年、成熟及社会生活四方面描写形形色色都柏林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幻灭。乔伊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其中各篇小说可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并基于乔伊斯对“感悟”的观点——即在对表面平凡琐碎的事物描写中表现真实、深刻的含义。《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 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写青年斯蒂芬·迪德勒斯的成长,从他如何在天主教及民族主义气氛中渡过童年,到放弃宗教信仰,离开家乡,找到艺术灵感,体现了现代社会中艺术家的生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乔伊斯叙述时运用的语言随着主人公从婴孩时期到成年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复杂,并运用内心独白等手法刻划主人公内心世界及他周围环境。这部小说体现了乔伊斯的观点,即艺术家必须脱离家庭,宗教,政治等的束缚,远走他乡,才能真正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这部小说因内容与风格的丰富而确立了乔伊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随后他用了七年时间创作了《尤利西斯》 (1922)。小说在巴黎出版后,即被认为内容“淫秽”,而长期禁止发行,直到1933年才与读者见面,《尤利西斯》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创新,最富实践性的小说。它的题裁似乎很小——三个主要人物犹太广告商布鲁姆,妻子莫莉和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三个都柏林人在一天18个小时中的生活,然而乔伊斯把他们放在欧洲古老文明的背景上,使小说主题变得异常宏大。三个主要人物与荷马史诗《奥德修记》 中三个人物相对,18个章节与史诗篇章相呼应。乔伊斯通过这个以古指今的平行结构用喜剧性讽刺揭示出过去历史与现在现实的强烈对比,并赋予表面卑微渺小的现实以悲剧性深度。这部作品中,现代都市中现代人的生活被刻画得淋漓尽至。技巧上乔伊斯变幻使用了么摹仿、梦幻、象征、意识流、现实主义等许多不同方法,并与主题相适应。由于小说中大量运用典故,技巧变化多端,语言晦涩,造成了读者理解的困难。乔伊斯最后一部小说《菲尼根们的苏醒》 (1939) 前后花了15年时间,作者自己认为是一部杰作。乔伊斯试图全力刻划一个现代“普通人”形象,它讲的是一个人一个夜晚的梦幻和狂想,这个人自始至终没有苏醒过。小说以死亡,复活及历史循环往复主题为中心,乔伊斯认为现代西方社会已是混乱腐朽不堪,人们整日昏昏然,虽死犹生。为了表现这种夜晚意识状态,乔伊斯运用了一种梦境语言,词句叠加融合在一起,产生很多喻指,为了使小酒店老板代表整个现代西方社会中普通人,他还经常把英语和其它一些欧洲语言混杂在一起使用,增加了作品难度。乔伊斯与弗吉尼娅·沃尔夫被认为是现代文学中意识流创作的代表人物,而《尤利西斯》代表了意识流创作的最高成就。这用意识流技巧是为了深入探求人的精神活动,更真实地表现内心纷乱的思绪和感触。它表面上看是杂乱无章,毫无逻辑,毫无条理的,实际上却总是围绕着一个时隐时现的中心。在语言上意识流文学也尽管与内容相适应,乔伊斯采用省略句子,成分残缺,语法不规范,省去标点等真实地表现意识活动的特点。詹姆士·乔伊斯早期创作深受易卜生、福楼拜、契诃夫等人影响,其它作品还有诗集《室内乐》 (1907) 剧本《流亡者》(1918)。

猜你喜欢的书

金匮启钥·幼科

金匮启钥·幼科

儿科学著作。4卷。清黄朝坊编撰。是书卷一为总论、赋禀等35篇; 卷二为脐风证论、用火口诀等17篇; 卷三为天钩、腹痛等18篇; 卷四为伤寒、伤风等6篇。全编师宗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幼幼集成》,旁参诸家,折中去取,增删而成。

针灸资生经

针灸资生经

七卷。宋王执中撰。王执中,字叔权,瑞安(今属浙江省)人,南宋乾道进士,官从政郎澧州教授。此书撰成于乾道间 (1165—1173),初刊于嘉定十三年(1220),共七卷,不著撰人姓名。初刊本序称东嘉王叔权作,绍定四年(1231)重刊序称澧阳郡博士王执中作。据考叔权为王执中字。此书卷一分部位论述头、胸、腹各腧穴,并分经络论述四肢腧穴,附入各种新穴位,腧穴图四十六幅。卷二论述针灸法及定穴、宜忌等。卷三至卷七论述各证的取穴与施治。作者重实践而不泥旧说,纠正了古代医籍中一些错误,如对魄户、大椎、巨骨、照海、申脉、肓门、鸠尾等腧穴的辨误,对足三里穴当以犊鼻下三寸为是的考证,都颇有见地。书中分列于各篇中的眉冲、明堂、当阳、穷骨、百劳等行之有效的别穴(即传统医籍不载的新穴位),在临床上和理论上均有价值。书中所述取穴标准: 取男左女右中指第二节内庭两横纹相去为一寸,谓同身寸,后世一直沿用。此书内容十分丰富,除论述周身穴位主治和针灸方法之外,还阐说各科诸种病证一百九十三种。徐正卿在初刊本序中称:“针灸之书,至是始略备,古圣贤活人之意,至是始无遗憾。”此书集宋以前灸法之大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迄宋以前所未见的一部因证配穴,内容丰富的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发展影响很大。明清之作,多取法于此书。有宋嘉定庚辰(1220)徐正卿初刊本,元刊广勤堂本,明刊麻沙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谭宾录

谭宾录

笔记小说集。唐胡璩著。《郡斋读 书志》谓其所记“皆唐朝史之所遗”。内容涉及 中唐以前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于盛唐人物 记载尤详,至如马周、于休烈、高季辅、秦叔宝、 尉迟敬德、薛仁贵、郭子仪、褚遂良、卢照邻等 无不见于集中,对“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人物李 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亦有生动记载。此集描写 人物众多,既有文学价值又具史料价值。《新唐 书·艺文志》、《文献通考》著录十卷,《宋史· 艺文志》作五卷,后佚。《太平广记》收有佚文一 百二十一条。有《类说》、《说郛》诸本,均系残 本。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

一卷。明瞿元锡撰。《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记瞿式耜拥戴桂王抗清,留守桂林殉难事。顺治七年(1651)清军攻桂林时,桂林守将各营怯战怀私,清兵一至,四散奔窜,城中竟无兵可用,然瞿式耜、张同敝毫无畏惧,从容就缚。记瞿式耜等被俘后,拒孔有德利诱劝降,问答颇为具体,指孔有德为毛文龙门子。又记朱元烨微服出走,甫至月城被乱兵所杀,此二事均为《明史·瞿式耜传》所无。又,《明史·瞿式耜传》称朱元烨为丁元烨,亦属讹误。卷尾述瞿式耜孙昌文自永历行在赴桂林收尸改葬经过,间有荒诞不经之语,而记瞿式耜安葬经过及地点,当确而无误。又记杨艺请于孔有德敛葬瞿式耜,称杨艺为礼部主事,是为当日瞿式耜荐杨艺于永历所授之职。《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所述瞿式耜殉难经过,称瞿式耜为先太师,全谢山谓当是留守族人口吻,而末段昌文安葬事,似为昌文往返桂林所闻见自撰。《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有《荆驼逸史》本。

周礼全经释原

周礼全经释原

十四卷。明柯尚迁撰。柯尚迁字乔可,自号阳山石人,福建长乐人。嘉靖中由贡生官邢台县县丞。《周礼全经释原》六官分十二卷,附《周礼通论》、《周礼通今续论》各一卷。书中训解,标“释者”是采辑古注,称“原者”是柯尚迁自注,进而推阐作经本意。柯尚迁稍变宋俞庭椿学说,割裂《地官》,补《冬官》。将“遂人”以下《地官》之事,分为《冬官》,从“遂人”到“施下土”整六十人,以符六官各六十之数,称为“全经”。此书还改经文,如改“安扰邦国”为“富邦国”,以吴澄所补“惟王建国”以下四十字冠于《冬官》之首,使古经窜乱。然而,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训诂经义,条理分明,对经义有所阐发,备成一家。朱彝尊《经义考》所载,卷数与《四库全书》卷数相同,但注内有《源流叙论》、《通论》各一卷,而《四库全书》除《通论》外,还有《周礼通今续论》,《源流叙论》仍在卷首,不在十四卷之中,与朱彝尊所注不符。版本有:明隆庆四年(1570)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刊本。

张子抄释

张子抄释

六卷,明吕柟(1479—1542)辑。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著述很多,流传很少。此书摘录张载《正蒙》、《经学理窟》及语录、文集等,各附以释文,体例与《朱子抄释》、《二程子抄释》、《《周子抄释》略同。凡卷一至二《西铭》第一、《东铭》第二、《正蒙》各篇第三至十九,卷三至卷四《经学理窟》第一至十一,卷五为语录七十余条,卷六为书、记、戒、贺书、策问、边议、论边事状、经略司画一等若干条,最后为张载《行状》。此书所录,皆张载著述之精华,较《张子全书》为精要,发其大旨,颇便初学。故《四库全书》收入子部·儒家类,又有《惜阴轩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