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刘长卿
  • 姓名:刘长卿
  • 别名:字文房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宣州(今安徽宣城)人
  • 出生日期:725?
  • 逝世日期:789?
  • 民族族群:

刘长卿 (725?—789?),唐代诗人。字文房,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其家久寓长安。少居嵩山读书,屡试不第,入国子监为诸生,曾任朋头。约于天宝后期登进士第。安史乱起,自洛阳避地江东。至德二载任长洲尉,三年曾摄海盐令。因事陷狱,上元元年贬南巴尉。二年自贬所归,漫游江南。约于广德元年至大历初,入朝任殿中侍御史(一说监察御史)。大历四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约于十年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犯赃,贬睦州司马。十四年迁隋州刺史。建中三年,因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作乱去官,闲居扬州江阳县茱萸村。约卒于贞元六年。长卿交游甚广。与其过往之文人有李白、元结、张继、李嘉祐、朱放、严维、秦系、耿纬、皇甫冉、皇甫曾、皎然、灵一、灵澈、萧颖士、独孤及、梁肃等。其于肃、代时期诗名颇著,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其诗各体皆工,尤善五律,自诩“五言长城”。高仲武评其诗“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张戒称其“笔力豪赡,气格老成。……其得意处,子美之匹亚也。‘长城’之目,盖不徒然”(《岁寒堂诗话》)。胡应麟称其诗“自成中唐,与盛唐分道矣”(《诗薮》)。《唐诗归》、《删补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等选本均将刘长卿列于中唐第一人。长卿与秦系唱酬诗于贞元七年编成《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久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长卿集》一○卷。今存《刘随州文集》一一卷,凡诗一○卷、文一卷(另有《刘随州诗集》一○卷,附外集一卷,外集乃割裂本集中诗而成)。《全唐诗》卷一四七至一五一编其诗为五卷,《全唐诗逸》卷三补二句,《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补一首,《续拾》卷一九补一首,重录二首;《全唐文》卷三四七收其文一二篇。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极玄集》卷下、《元和姓纂》卷五、《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校笺》卷二。

刘长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英国女作家奥斯丁(1775—1817)的长篇小说。描写小乡绅班纳特先生几个女儿的恋爱、婚姻故事。班纳特财产不多, 5个女儿都未出嫁。他太太急于为女儿攀亲,却反而把事情弄糟。次女伊丽莎白活泼、端庄,为豪门少爷达西所爱。达西傲慢自负,引起她的反感。加之她又听信了谗言,形成偏见,便拒绝了达西的求婚。达西后变得谦和有礼,谗言也得到澄清;他还促成了伊丽莎白的大姐的婚事,并出巨资帮助她私奔的妹妹完婚,挽回了她家的名誉。伊丽莎白消除了自己的偏见,与达西结成美满姻缘。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衬托出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闭塞和保守。作品的主旨在于反对为金钱而婚嫁,也反对轻浮从事,强调感情对缔结理想婚姻的重要性。

唐五代两宋词简史

唐五代两宋词简史

郑振铎著,在本书中,作者从汉唐的乐府词开始,研究词学的发展。以中晚唐词、五代词、敦煌卷子中所见词和变文、北宋词、南宋词为脉络,梳理了词作为文学形式的产生、发展、极盛乃至*终形成固定体例的过程。每讲一个时代,作者都会引用大量词作,以形象细致的语言阐明各时期词风的不同,以及词在当时取得了怎样的新发展,又有何发展机缘,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简史。

燕尾须

燕尾须

短篇小说,为《侠盗鲁平》系列里的一部。《囤鱼肝油者》中被绑肉票角度的讲述。

唐大诏令集

唐大诏令集

北宋宋敏求编。共130卷,为唐代各朝诏令的总集,系作者根据其父宋绶所纂辑之稿整理而成。体例上共分为帝王、妃嫔、追谥、册谥文、哀册文、皇太子、诸王、公主、郡县主、大臣、典礼、政事、蕃夷等13门类。每一门类下又分有细目。诏令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官文书,它和《起居注》、《实录》一样,同为记述当时政治大事的直接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唐代的《实录》除《顺宗实录》5卷外,都已佚失,更显出其珍贵,可以纠正两《唐书》记载上的错误和弥补其空白。如根据该书第99卷所载咸通三年十月《分岭南为东西道敕》,可以纠正《新唐书·方镇年表》中以象州为蒙州之误,并弥补其龚州、藤州、岩州三州之缺。根据该书第81卷《修晋书诏》,可以纠正《旧唐书·房玄龄传》及《令狐德棻传》中将贞观二十年始修《晋书》为贞观十八年之误。又如唐敬宗本为宦官所杀,两《唐书》均隐晦其事,而在该书第114卷《江王下教》中则具载其详。杨太真本是寿王妃以及她后来度为女道士的经过,《旧唐书》亦颇隐晦,而在该书第40卷《册寿王杨妃文》和《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中,则明证其事。特别是该书第83卷以后政事、蕃夷二大类中所收诏令,直接关涉到唐代的政治、经济、法律、选举、职官、婚姻制度,以及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丰富资料,是研究唐史的人所不可忽略的。宋敏求,字次道,曾任馆阁校勘并预修《唐书》。治平中,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后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曾补撰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5朝《实录》。谙熟唐代史事,因而所录较为完备。

大乘起世论

大乘起世论

《大乘起世论》,中国佛教禅宗僧人所撰典籍,作者不详,一卷。 本文献以自设问答的形式,论述了禅宗修持诸多要义。前有序文,後有结偈。作者认为真谛之门幽秘,即使圣者也难以知晓,必须行者本人亲证。主张先须安心,并要善於发现与亲近善知识。如果不能得遇善知识,则难以证知真谛实相。主张修行者必须不起分别智,不起一念,不见一物,但又反对不作一事,不为一事的枯禅,主张行住坐卧,随时都在禅中。问答部分的结尾,以机锋的形式,启导学人不要执泥於语言文字。本文献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总体风格上,都带有浓重的禅宗南宗色彩,应属於慧能系南宗僧人所撰。

景教三威蒙度赞

景教三威蒙度赞

唐代景教经典。与《尊经》共成一卷。由六纸粘接而成,《三威蒙度赞》占三纸,二十四行。首行题“景教三威蒙度赞”,末行题“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一卷”。“三威”谓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蒙度”为仰望救赎之意。全经有七言诗四十四句,系教会举行宗教仪式时诵唱用的赞美诗,相当于拉丁文本的《荣归上帝颂》。原件最早由罗振玉著录刊布,见《敦煌石室遗书》第三卷(1909)。一般认为,此经为叙利亚文本的汉译本,译者则为八世纪来华的景教传教师景净。法国吴其昱已找到与该经对应的希腊文、拉丁文和叙利亚文版本,并将汉文本与叙利亚文本一一比较,见其《景教三威蒙度赞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七本第三分册,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