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与褣

赵与褣
  • 姓名:赵与褣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赵与褣[容上衣下],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官蕲州司理,权通判事。


南宋嘉定十四年辛巳(1221年),二三月间,金国的左副元帅、枢密副使仆散安贞率领十万金兵,渡过淮河,攻陷黄土关、入麻城,临团风,围黄州,过上下巴河,侵蕲州,攻破并血洗罗州城。


罗州城保卫战,与褣偕郡守李诚之拒守。时朝命权殿前司职事冯榯将兵应援。榯逗遛不进,诚之等竭力捍御,凡二十五日而城陷,诚之及其僚佐家属皆死之。与褣全家十五人亦并殁於难,仅以身免。


另一位在罗州城战死的将军赵汝标,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八世孙。


罗州城保卫战前后共26天,其中外围战1天,守城战25天。州城有九里三十六步,一千三百个城垛。宋军投入守御兵力是:禁军(中央军)、厢军(地方军)、民兵(农民中的丁壮)、市兵(市民与茶商军)七百,每人负责两个城垛,州学射士(学生军)二百二十,在战斗中陆续进城的前线守关溃军一百三十,广济黄梅民兵四百,部署于北门外的义甲(农民军)二千,共3000余人。而金兵由三万增至十万。这是金国在灭亡之前最大的一次侵宋战争,也是南宋在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抗金战争。3000余名军人,加上全城百姓,抵抗十万名如狼似虎的金兵。城破之后,身中数箭的赵与褣从尸堆里逃得性命。到他奉命返蕲安抚流亡时,可怜城内“官民屋宇,仓场库务,尽成灰烬,骸骨山积”。蕲州的州、县官吏自李诚之以下,40余人及其大部分亲属,同日遇难,尸骨枕藉,无法辨认。金兵直杀到三月二十八日才撤,全城死难者,虽无确切统计,但据记载,死难者除3000兵丁和本州百姓之外,还有自上、下巴河、团风、麻城、浠水等地避难至此的流民在内,共约十余万之众。而仆散安贞所率之金兵,伤亡亦惨。他们未曾料到会在罗州城遭遇到这么顽强的抵抗,仆散安贞更未料到,损兵折将的部队撤回金国后,面临着尚书省以“谋反”罪控告他,金宣宗下诏责其“独活宋宗室,悖德于敌仇”。当年6月,仆散安贞及其3个儿子一起被金国朝廷所杀。

赵与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茵梦湖

茵梦湖

德国作家斯托姆的中篇小说。主题是资产阶级社会婚姻不自由的悲剧。男女主人公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在一起长大,彼此相爱。莱因哈德到外地去进大学,伊丽莎白发誓要等他。可是这个脆弱的姑娘最后还是拗不过母亲,被迫嫁给了有钱的奕理虚。丈夫在茵梦湖畔拥有庄园和田产,但感情贫乏,伊丽莎白跟他生活在一起感到非常痛苦。几年以后,莱因哈德从外地归来,与伊丽莎白仍然象从前那样彼此相爱,但是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一切都无可挽回。莱因哈德将永远是孤单的,只能回忆过去的时光,为没有实现的幸福而悲伤。男女主人公对自己的不幸持消极的忍受态度,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但他们的悲剧却是对婚姻不自由的控诉。小说采用回忆的形式,富于抒情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学余堂文集

学余堂文集

《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外集》二卷。清施闰章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宣城 (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授刑部主事,因试高等,充山东学政,取士有“冰鉴”之誉。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有异绩,人呼为 “施佛子”。著有 《矩斋杂记》、《蠖集诗话》、《拟明史》、《青原志略补辑》。诗与山东莱阳宋琬齐名,号 “南施北宋”。王士祯选 《感旧》、《山木》二集,所录闰章诗最多。又取其五言近体八十二联,为 《摘句图》,见所撰《池北偶谈》中。施闰章尝语王士祯门人洪升曰:“尔师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吾诗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筑起。”王士祯亦记于《居易录》。平心而论,王士祯诗自然高妙,固非施闰章所及,一些吹捧语是不足为定评的。但他也确是当时文坛著名人物。施闰章所论,或亦微有所讽,寓规于颂。其 《蠖斋诗话》有曰:“诗如其人,不可不慎。浮华者浪子,叫号者粗人。窘瘠者浅。痴肥者俗。风云月露,铺张满眼,识者见之,直一页空纸。故曰君子以言有物。”观其持论,宗旨可见。其所作古文亦摹仿欧、曾,不失矩度。然视其诗品,稍逊于文。魏禧为作集序,乃置其诗而盛许其文,有一定道理,当然也有失全面。外集二卷。一为《砚材拾遗》,乃奉使广东时记所见端溪石品。一为 《试院冰渊》,则历年典试序文及条约。又有别集四卷。其二卷为 《蠖斋诗话》、二卷为 《矩斋杂记》。诗话别择未精,瑕瑜参半。杂记颇涉神怪、尤为小说家言。王士祯谓施闰章五言诗 “温柔敦厚,辞清句丽”。有乾隆四年(1739) 刊本、《四库全书》 本。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元道士混然子王玠(字道渊)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咒,为除灾难。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八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明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初十日的“圣旨”及宗泐、如玘的《进新注楞伽经序》,书后有翰林学士宋濂的《新撰楞伽经后题》。是奉旨注解三经之一种,完成于明洪武十一年七月,同年即奉旨刊板印行。经注前有“引文”,略述《楞伽经》几种译本及此经大义。以下依经文顺次注解。所录原文称“本”,注文前加“注”字。见载于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等。

大云无想经

大云无想经

大云无想经佛经涅槃部典籍,此经可以说了义经中的极致。信受者甚为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