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实

- 姓名:顾实
- 别名:顾实之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常州)人
- 出生日期:1878年
- 逝世日期:1956年7月
- 民族族群:
顾实(1878年-1956年7月),又名顾实之,字惕生,号惕森。江苏武进(常州)人,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早年就读于龙城书院,后赴日本帝国大学留学,习法学、文学,获2个学士学位。青年时期怀有匡世济民之志,鼓吹革命,在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他利用暑假写成《穆天子传今地考》草稿,给当时在日本的孙中山看。孙中山看完后,说自己愿意为此书写序,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荣光。但是顾先生因为书未完成,当时没有催要孙中山写序。回国后,与人创办争存、育才小学,提倡男女同校、剪辫,反对缠足。民国后到上海,在《申报》馆和商务印书馆任编辑,编有《辞源》(文学部分)、《说文解字诂林》、《说文解字诂林补遗》、《佛学大辞典》、《说文编纂》(500卷)、《畴隐居士传》等。还撰稿投寄于《民呼》、《民立》等报刊,反对袁世凯窃国称帝。从20年代起,投入教育界,先后在江苏省立第二中学、省立第三师范任教,在东南大学、沪江大学国文系任教授。并在南京创办中山中学,将多年积蓄,在南京成贤街购地29亩,筹办中华国学社。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断,避至后方,在重庆复旦大学任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南京创办育神学院。教学期间,先后主编了《中国文字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图书馆指南》、《汉书艺文志讲疏》、《诗法捷要》、《穆天子西征讲疏》、《杨、朱哲学》、《庄文天下篇讲疏》等书。1911年民国建立后,中国汉族人的传统文化复兴。北京北大的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鲁迅、胡适等反思中国落后于世界列强,对孔孟之道采取批判的态度。北京那时也有“国学”,只是“整理国故”。1905年废止科举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兴起,效法西方大学而设置的文、理、工、法、商、医、农七大学科,取代了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作为四部之学基础的“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清代姚鼐(1731—1815)所提出的文章学(义理、词章、考据),也被整合到文科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后被江苏文史馆聘为馆员。1956年7月逝世。
顾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啤酒谋杀案
《啤酒谋杀案》,又名五只小猪,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于1941刊载于美国报刊。故事讲述了侦探波洛受到委托调查一起十六年前的悬案的故事,最后通过出人意料的结局,揭示了人性当中的爱恨转变。
西湖小史
《西湖小史》一卷,清·李鼎著,书中记述西湖的一些名胜古迹,间有评论。李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和仲,生平不详。而山阴历史上曾有陆游杰出,一山之隔之会稽亦素称报仇雪耻之地,后之文人,视其先贤,何可愧哉!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范中林医案整理小组编著。全书约10万字,收载医案69例,按六经顺序编排。即从太阳证病例开始,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等六经证病例编排而成。每例医案列有概况、病史、初诊、辨证、复诊和按语等项内容。所选医案涉及内、外、妇、儿、眼诸科,均按六经进行辨治。该书反映范氏临床特点,无论伤寒杂病,主张抓住六经主证及其变化,掌握三阴三阳传变规律,辨明病在何经,即用其法其方;善于运用经方,随证化裁,方简药专,谨守仲景法度。并根据临床经验,对《伤寒论》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己见。本书1984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洪恩灵济真君自然行道仪
洪恩灵济真君自然行道仪,明道士王某奉旨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自然行道仪式,为《洪恩灵济真君斋仪》之一。
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
唐代变文。作者佚名。今存敦煌写本10种:S2614,前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及P2319、3107、3485、4988、S3704、盈字76、丽字85、霜字89,李木斋旧藏本。这篇变文讲唱的目连救母故事,源自《佛说盂兰盆经》,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生悭吝之心,欺诳凡圣,堕入地狱,这时证得阿罗汉果的目连,凭借佛力,上天入地,寻求其母,历经天宫圣境,冥路阎罗,阿鼻地狱,刀山剑树地狱、铜柱铁床地狱,后得佛赐12环锡杖,蒙佛威力,方得救母脱离苦海,诣彼西方佛国,“感得天龙奉行其前,亦得天女来迎接。”在佛法颂扬声中结束。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描绘出天界的神圣,地狱的凄惨,刑罚的酷烈,狱卒的凶横,无不令人叹绝。整理本见《敦煌变文汇录》(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玉岑山慧因高丽华严教寺志
十二卷。清李翥编辑。慧因寺,为东南大刹,创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吴越王钱镠时,马鸣之教,流入东土。第五传至晋水,疏释华严经义。高丽国王子僧义天,慕名前来乞为弟子,晋水示寂。高丽国进贡二座金塔。时苏轼为杭州知州,上疏制止,复奉诏进香幡,为置田,故世俗相传,并称高丽华严教寺。自宋以来,人称胜地。明天启中,其寺主持止水,又名僧梦,据术而飞,适遇阳羡 (今江苏宜兴)李翥,请其为寺作志。此志共十二卷,为:原始、景物、祖德、檀那、宫宇、碑记、传志、杂文、题咏、法嗣。是志体例详明,搜录完备,堪称佳作。其中檀那一门,载苏轼谢绝高丽国贡金塔上疏道: 妄淡庸僧净源通晓佛法,以致义天羡慕来朝,从源讲解等;又载寺院中落,众僧皆谓苏轼取寺前护龙沙,以筑湖堤所致。按理苏轼不应在该寺檀护之列,但既为伽蓝,以护该寺,又历世相传,至吕纯如重建碑,乃叙及苏文忠二三事。佛教因缘,诚有不可解者,无从议其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