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实

顾实
  • 姓名:顾实
  • 别名:顾实之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常州)人
  • 出生日期:1878年
  • 逝世日期:1956年7月
  • 民族族群:

顾实(1878年-1956年7月),又名顾实之,字惕生,号惕森。江苏武进(常州)人,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早年就读于龙城书院,后赴日本帝国大学留学,习法学、文学,获2个学士学位。青年时期怀有匡世济民之志,鼓吹革命,在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他利用暑假写成《穆天子传今地考》草稿,给当时在日本的孙中山看。孙中山看完后,说自己愿意为此书写序,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荣光。但是顾先生因为书未完成,当时没有催要孙中山写序。回国后,与人创办争存、育才小学,提倡男女同校、剪辫,反对缠足。民国后到上海,在《申报》馆和商务印书馆任编辑,编有《辞源》(文学部分)、《说文解字诂林》、《说文解字诂林补遗》、《佛学大辞典》、《说文编纂》(500卷)、《畴隐居士传》等。还撰稿投寄于《民呼》、《民立》等报刊,反对袁世凯窃国称帝。从20年代起,投入教育界,先后在江苏省立第二中学、省立第三师范任教,在东南大学、沪江大学国文系任教授。并在南京创办中山中学,将多年积蓄,在南京成贤街购地29亩,筹办中华国学社。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断,避至后方,在重庆复旦大学任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南京创办育神学院。教学期间,先后主编了《中国文字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图书馆指南》、《汉书艺文志讲疏》、《诗法捷要》、《穆天子西征讲疏》、《杨、朱哲学》、《庄文天下篇讲疏》等书。1911年民国建立后,中国汉族人的传统文化复兴。北京北大的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鲁迅、胡适等反思中国落后于世界列强,对孔孟之道采取批判的态度。北京那时也有“国学”,只是“整理国故”。1905年废止科举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兴起,效法西方大学而设置的文、理、工、法、商、医、农七大学科,取代了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作为四部之学基础的“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清代姚鼐(1731—1815)所提出的文章学(义理、词章、考据),也被整合到文科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后被江苏文史馆聘为馆员。1956年7月逝世。

顾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莫里哀先生传

莫里哀先生传

伟大的喜剧往往包孕着悲剧的精神内核,而这内核就是一个喜剧作家最正直的良心。一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有什么能妨碍我含笑谈真理呢?” 十七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是布尔加科夫最喜欢的喜剧作家之一,布尔加科夫不仅改编过莫里哀的多部戏剧作品,还为他创作了传记体小 说,用生动而富幽默的笔触记录他如戏一样“含笑谈真理”的一生。两位深谙喜剧之最高精神的大师之间,虽然生活的年代相隔三百余年,相互之间却存在着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契合。他们操着讽刺、幽默、荒诞的喜剧语言,撕下了各自时代社会和体制最丑陋的外衣。

北史演义

北史演义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六十四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 “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 “门人谭载华南溪氏校订”。作者杜纲,字振三,号草亭,参见附录小传。卷首有序,序署“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端阳日愚弟许宝善撰”,并有凡例二十条。今存乾隆癸丑(1793) “吴门甘朝士局刻”原刊本、嘉庆二年自怡轩重刊本、道光二十二年敬业山房刊本等。本书记述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纷繁复杂、战乱最为激烈频仍的时期。这段历史时间虽不长,但它包括了六个政权的分裂与更迭,它们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其中的政治军事事件、人物经历等变化频繁。但作者以北齐的建立直至灭亡为主线,以北齐高祖高欢的出世作为切入点,将这段关系复杂难理的历史梳理得井井有条,眉目清晰,显示了良好的文学与史学素养。

心泉学诗稿

心泉学诗稿

宋诗别集。6卷。蒲寿宬著。关于蒲寿宬的字号及其在宋末的人品节操,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论证甚详。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152《心泉记》云:“初,君行山间,得泉一泓,爱之,有会于心,即其所结庵,匾曰‘心泉’。”知心泉当原为其室名,后又为其别号,即以名集。此集编于入元之后,原本久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蒲寿宬赋4篇,古律诗及绝句凡267首,诗余18首,重新编次为《心泉学诗稿》6卷。诗中多写青山秀水,恬淡心情。就诗论诗,颇堪讽诵。然生当亡国之时,徜徉于剩水残山之间,极少有黍离麦秀之悲,故于其人品节操,不能无讥。

治心经

治心经

曾国藩的《治心经》,讲心、身并治,口、体兼防。他认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表面的毒是愤激,没有涵养,有一点长处即向人炫耀,有一点不顺就勃然大怒,这都不是“有厚福之人所为”。有襟怀、有气量、有品格的人,心如鼎镇,志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养心篇》)。他还主张“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建设佛化家庭

建设佛化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形,而社会乃是家庭的集合体。要使社会佛化,必须先从家庭佛化做起。人类整个的生活,不外乎精神的和物质的二方面。父母、夫妻、兄弟、姊妹间的感情,亲戚朋友间的酬应,和休闲时间的娱乐,都是属于精神的方面;而衣食住等则是属于物质的方面。 我们假使能够遵守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来感化家庭,那末家庭的精神生活,可以做到慈爱、忍耐、诚实;物质生活可以做到勤劳、节俭、知足。因为佛教是从慈悲喜舍做出发点的。成佛乃是慈悲喜舍的行为达到圆满成功的顶点。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

亦称《禅经秘要法》、《禅秘要法》。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编译。三卷。是鸠摩罗什受弟子僧睿之请,综合印度大小乘禅法编译而成。全书倡说五门禅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