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准

袁准
  • 姓名:袁准
  • 别名:字孝尼
  • 性别:
  • 朝代:晋代
  • 出生地:陈郡扶乐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袁准,西晋学者、政论家。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西北)人。字孝尼,魏郎中令袁涣之子。泰始中,任给事中,准忠信公正,勤学好问,才华横溢。性恬静知退,“著书十余万言,论治世之务,为《易》、《周官》、《诗》传,及论‘五经’滞义,圣人之微言,以传于世。此准之自序也。”(《三国志·魏书·袁涣传》)在思想上,提出才性论,主张才与性的相互统一。在治国方面,提出四本论,主张把儒家的仁义、礼制与法家的法令、刑罚四者密切结合起来。还力倡唯贤是举,赏罚分明,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所著《易传》久佚,亦不见于史志,卷数及内容不详。另有《袁子正书》,载《群书治要》卷50,《全晋文》卷54辑其著作。

袁准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富克锦舆地略

富克锦舆地略

边疆地理著作。清祁巂藻纂。一卷。巂藻字春圃,号实甫,山西寿阳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 著《䜱䜪亭集》。其父为清代著名地理历史学家祁韵士,故巂藻于舆地之学亦有著述,此志即其一。记富克锦屯镇与卡伦等,凡相去里数、驻兵、未垦荒土地皆有叙述。共计屯镇十余处,较《吉林通志》记载翔实。为第一部专记黑龙江富锦及其周围地区屯镇、卡伦志书。反映道光、咸丰之际该地屯镇与卡伦驻兵情况。于清末黑龙江、吉林地方史的研究,可起拾遗补阙作用。无刻本,手稿存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室,有1985年黑龙江出版社点校排印本。

片玉心书

片玉心书

儿科著作。明万全撰。五卷。全有 《育婴秘诀》 已著录。是书刊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卷一至卷三,总论儿科疾病的辨证及治疗方法,并附歌赋及望诊图; 卷四、卷五,叙述胎毒、变蒸、惊风等三十二类疾病证治。系万氏儿科临证经验之谈,颇为详明实用。有 《万密斋医书》本,清顺治十一年 (1654) 刻本,一九五八年麻城卫生工作者协会铅印本。

古史辨自序

古史辨自序

《古史辨自序》是史学家顾颉刚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书主要是提示出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书,特别是经书上所载的古史,大多出于神话传说的演变,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一层积累起来造成的,从而把古书中的一些虚妄的伪史料清除出去,为进一步科学地研究中国的古代史开辟了道路。但由于该书篇幅有限,只能选入有关他创立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和提示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几篇论文。这是他主要的学术贡献,由此可以推定他在20世纪史学史上的地位。

诗说

诗说

三卷,清惠周惕著。此书对毛公《诗传》、郑玄《毛诗笺》、朱熹《诗集传》都不专主,多以己意考证。大旨谓《大雅》、《小雅》的区分是根据音,而不是以政来区分;“正雅”、“变雅”美刺陈错,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又疑《周南》、《召南》二十六篇全为房中之乐,不必定指某人。提出《周南》、《召南》之分,郑玄笺误以为文王;天子、诸侯都得有颂诗,故《鲁颂》不为僭越。这些说法都有理有据。但亦偶有未安之说,如以“颂”兼美刺,与“诵”相通之类。今存《四库全书》。

心经

心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着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末附四言《赞》一首。大旨以“正心”为本,以“心”之精神为圣。作者继承了自孟子以来诸儒对“心”这一哲学范畴的唯心主义观点。如《易·坤》之“六二敬说”条中,他注以程伊川的议论,认为“主一之谓敬,直内乃是主一之义。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养,久则自然天理明。”又云“心敬则内自直”;《孟子》“仁义理智”条,他引朱子之说“仁义理智,皆天所与之”;《孟子》“仁说”条中,他引朱子之说“仁者,心之德也。”注释曰:“性乃仁也。”卷末所附《赞》其三百三十六言,指出“万世心学,此其渊源,人心何伊,生于形气”,“道心伊何,根于性命,曰义曰仁,曰中曰正”,“维此道心,万善之主,天之予我,此其大者”。实际《赞》是对全部注释的总结。端平元年(1234),颜若愚刊此书于泉州府学,并附跋一首。淳祐二年(1242),至彻禁中。端平二年(1235),真德秀卒,两月后,从臣洪咨夔在经筵,宋理宗出示《心经》并言已经读过,令洪咨夔为其书作序。可见此书为当时所重。明程敏政为此书作注,并怀疑书中有引《西山读书记》的内容,非为真德秀原文,后人又多所附益。此书为宋代理学家有关“心”论的专着,将历代儒家有关于“心”的论述解熔于一帙,并作进一步阐发,是研究程朱理学的重要资料。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题为《真文忠公心经》;各版本的《真西山全集》均收录此书。

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是明末清初的读体律师(又名见月律师,西元1601~1679)采择《华严经》净行品与密教经典中之偈、咒汇编而成的律仪典籍,在清乾隆时,由宝华山第七代祖释福聚奏请入藏,收于《大藏新纂卍续藏经》第 60 册 No. 1115 (律部类的诸述部)。“毗尼”为律(梵vinaya )之旧音译,新译毗奈耶。“毗尼日用”即指日常应遵守之戒律,“切要”即指要领、纲要。该典籍内容除有甚多涉及出家人日常衣、食、坐、卧应诵念之偈、咒外,并含有在家、出家之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