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秀昌

- 姓名:钱秀昌
- 别名:字松溪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上海(今属上海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钱秀昌,清伤科医家。字松溪。上海(今属上海市)人。少读医书,因医理渊深,未能心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偶折左臂,得时医杨雨苍治愈,因从之受业。后得授骨折脱臼之整复手法,秘传治伤之方,又参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乃以伤科闻名。尝辑《正骨心法》之精义,结合其平素医疗实践经验,撰成《伤科补要》四卷(1808年),附以验方歌诀,并载有杨木接骨法治愈骨折骨不连之经验。内容简明实用,流传颇广。
钱秀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文大象赋
隋李播撰。一说汉张衡或唐杨炯撰。用歌赋形式介绍全天星斗。因偏重文学词藻,对认识星空和记忆星座位置帮助不大,故流传不广。有《传经堂丛书本》传世。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陈垣著。1941年撰于北平,刊行后不久告罄。1962年中华书局新版,1989年再次印刷发行。该书叙述宋朝南迁后,北方遗民坚持民族气节,不仕金朝,聚徒训众,自谋生活,先后创立全真教、大道教、太一教的历史源流与宗教内容。因这三教不属以前的道教,活动地域以河北为主,故称为“河北新道教”。全书共分四卷。卷一、卷二为“全真篇”上、下,叙述全真教的起源、教制、藏经、教史、末流等情况。卷三为“大道篇”,叙述大道教的起源、戒目、宫观及五祖、八祖、九祖等。卷四为“太一篇”,对太一教的起源与二祖至七祖的传授情形作了详实客观的考述。四卷共23章, 7万多字。书前有三教传授源流表四副,末附朱师的跋。书中资料主要来自作者广泛搜集的道教碑刻与文集,价值甚高。j
野叟曝言
侠义小说。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清夏敬渠撰。约写作于乾隆中叶,光绪年间刊行。小说以明代成化、弘治两朝为背景,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英雄人物文素臣。文素臣,名白,字素臣。作者描写他文武双全,胸怀大志,是个“极有血性的真儒,不识炎凉的名士”,这个“铮铮铁汉,落落奇才,吟遍江山,胸罗星斗,……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力能扛鼎,……勇可屠龙”。但朝中阉宦擅权,国事日非,他便游历天下。一路上除暴安良,扶危济贫,相继救得美貌才女璇姑、素娥和湘灵,后皆纳妾。入都后又以他起死回生之术为皇帝、王子治病,被钦赐翰林。后又平叛救驾立下大功,被晋升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并以郡主配为左妻。后又东征西讨屡建大功,加官进爵,位极人臣。二妻四妾,分居六楼,生下二十四个儿子,一百二十个孙子,一百四十个曾孙。封妻荫子,皆得高官厚禄。作者一生怀才不遇,他把自己的才学和梦想都凝铸在小说主人公文素臣身上。他故意把文素臣写为布衣出身,不曾中举而做了国师、宰相。作者一生不得志,但他渴望功名富贵,于是他自己的理想全部寄寓在文素臣身上,让他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书中许多章节谈经论史,借以炫耀才学,是当时小说之风气。
诗境浅说
诗学专著。俞陛云撰。陛云,字阶青,浙江德清人,清光绪戊戌进士。是书选录王勃、杜审言、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卢纶、白居易、许浑、李商隐、杜荀鹤等近八十位唐代诗人的诗歌或摘句。另续编收录绝句三百九十三首。所选诗歌、摘句后皆有疏解串说。凡命题、作意、境界、典实、句法、字法、声调、格律均剖析言之,从中可以窥见作者诗学思想的鳞爪,如学诗宜求意义,勿猎浮词;品诗见仁见智,无所不可;诗贵天然,不在专工雕琢;写实亦应以诗意融化而出,切忌语太说尽等。该书重视诗歌艺术性,收录了一些今人唐诗选本罕见的小家名篇。且能注意不同诗人相似或不同诗意、诗风的比较。是书有1984年上海书店根据1947年开明书店版影印本。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元杂剧剧本。简名《碧桃花》。无名氏撰。旦本。叙潮阳知县徐端、县丞张珪,俱是东京人。徐有2女,长名碧桃,次名玉兰。碧桃许字张珪子张道南。某日,道南有白鹦鹉飞入徐家花园,逾墙欲捕。适碧桃游园,2人相会。不料被徐端撞见,怒责其女。碧桃愤极,一气而亡。徐端将其葬于园中,坟上栽碧桃花一株。3年后张珪、徐端皆任满回乡,张道南状元及第,授潮阳知县。春天某日,道南步入后园,折碧桃一枝插瓶清供。是夜碧桃魂来会,道南不知是鬼,遂定百年之好。道南自此得病,久治不愈,其父为之上表辞官,回乡调理。徐端遣媒说于道南,愿以次女玉兰许之,道南应诺。张珪见儿子医药无效,请来丹霞山萨真人,为其禳祷。萨真人夜请诸仙,得知碧桃尚有20年阳寿未尽,而玉兰当于今夕暴亡,遂使碧桃借尸还魂。由是两家再合姻缘。剧中碧桃,一往情深,生而死,死而生,颇为感人。明传奇《牡丹亭》中杜丽娘还魂当受其影响。现存主要版本有:息机子刊本,《元曲选》本。
意中缘
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出。题“湖上笠翁编次,禾中女史批评”,前有书法家范骧1659年序、女才子黄媛介序,后有鉴赏家徐林鸿跋。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 约于清初成书。敷演明万历时画家董其昌、陈眉公事,惟情节全系虚构。写杨云史、林天素事。两人侨寓西湖,杨能伪作董其昌之书画,林能伪作陈继儒之书画,中经种种奇幻曲折,杨嫁董,林归陈,“各自成双”。黄媛介序云:“平增院本家一段风流新话,使才子佳人良愿遂于身后。”此即作意所在。而标曰“意中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