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桂

陈廷桂
  • 姓名:陈廷桂
  • 别名:字子犀
  • 性别:
  • 朝代:乾隆
  • 出生地:和州(今和县)人
  • 出生日期:1768
  • 逝世日期:1842
  • 民族族群:

陈廷桂(1768—1842),别名梦湖,字子犀。和州(今和县)人。乾隆五十三年(179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补刑部主事。后历任律例馆纂修、员外郎,云南、江西副考官,湖北按察使,陕西按察使,太仆寺少卿,奉天府丞兼提督学政等职。道光七年(1827)因病告退归里。工诗善书,好收藏,搜集古铜器、尊、彝、秦、汉瓦当,唐宋碑刻及数万卷古书。专事著述,已付梓的有《尚书质疑》8卷,《尚书古今文考》2卷,《续织小录》6卷, 《香草堂集》14卷, 《诗略》11卷,《试帖词》、《牝金集》各1卷,《蔗廓短书》8卷,《所独集》、《太音集》各2卷, 《历阳典录》40卷,《历阳陈氏家乘》6卷,《香草堂藏书目录》2卷,《神京风土记》10卷,《滇程日记》2卷,《豫章行记》、《沈阳于役记》、《江汉行程录》、《郧献随笔》、《入秦记》、《秦三绝录》各1卷,《笋根杂录》6卷, 《历阳诗囿》12卷,《年谱稿》1卷。并重修和州志稿,未付梓即病故。

陈廷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

经名: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又名《步天纲飞六纪玉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经自称始于汉刘京,颇不可信。多引《太上隐书》、《青要紫书》、《太上四极明科》诸六朝古道经。述步罡踏斗之道。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吴敬梓作。共五十六回。作品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儒家士子,他们并无真才实学,却喜附庸风雅,追逐名誉地位,他们出仕是贪官污吏,在家是土豪劣绅。作品中还描绘了一些表面上无意功名,自赏清高的人物,而实际上是趋炎附势、庸俗无聊的寄生虫。作品中还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以及杜少卿、沈琼枝等正面人物形象,他们或品行高洁、或敢于反抗、或藐视科举。作品就是在这一系列形象的塑造中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及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并对贫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作品大量地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鲁迅说此书的特点是“感而能谐,婉而多讽”,自它出世后“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作品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来体现高超的讽刺艺术,结构上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与事件, “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语言准确洗炼,三言两语,就使人物穷形极相。

钦定皇朝通志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八卷,“器服略” 六卷,“乐略”二卷,“职官略”八卷,“选举略”三卷,“刑法略”六卷,“食货略”十六卷,“艺文略”八卷,“校雠略”八卷,“图谱略”二卷,“金石略”七卷,“灾祥略”三卷,“昆虫草木略”二卷。卷首有“凡例”十二则。宋代郑樵曾撰《通志》二百卷,分帝纪、皇后列传、年谱、谱略、列传等目,记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又有清代三通馆奉敕所修《续通志》,门类沿袭《通志》,记事上接《通志》,止于明代。是志则上起清太祖天命元年 (1616),止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 (1785),不但体例与《通志》、《续通志》相比,省去本纪、列传、世家、年谱,而且细目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删简和增补。如“都邑略”,《通志》载四裔,是志仅载清统治区域;谥略”,《通志》分为三等二百又十品,是志仅录尊谥与赐谥;“金石略”,《通志》分载泉币、钟鼎彝器款识和诸家碑刻,是志只收御定诸帖及奉敕石刻;“天文略”,是志细述历数、仪象,比《通志》全面,“地理略”,是志备载各地河流,比《通志》详细,“六书略”,是志则记有满蒙回等多种文字,“七音略”,以汉满梵音翻切配合十二谱。当然是志的价值不能与《通志》相比,但其反映了清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内容还是比较丰富,不失为一部有用的工具书。是志记事起止年代与《清朝通典》相同,两书相较,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作用与价值也大体相仿。是志最常用的本子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是志影印精装一册。

奉天靖难记

奉天靖难记

《奉天靖难记》是一本浙江汪启淑的家藏本,以记录作为载体。纪明成祖初起至即位事。盖永乐初年人所作。其於懿文太子及惠帝,皆诬以罪恶,极其丑诋。於王师皆斥为贼。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其语多诬伪,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战胜白沟河,上惠帝书,并移檄天下,军中仓卒,语多可笑。姜氏《秘史》所载,最得其真。是书於《上惠帝书》颇有删润,而《移檄》则置之不录。则其文饰概可见矣。

缠子

缠子

一卷。旧本题周缠子(生卒年不详),国别不详。《汉书·艺文志》无录,今存佚文,本诸子抄,收为墨家第五。 关于缠子,我们已经完全不清楚他的姓名、国别等等资料,甚至生平都不大清楚。唯一知道,他是六国时人,墨家的学徒,与儒家的学徒董无心(《汉书·艺文志》有《董子》一篇,在诸子儒家类)相见论道。 《缠子》一书,汉、隋、唐志皆不著,书亦佚。马总意林始载《缠子》一卷,引其书二节。大概《董子》一书记述二人之事,故亦称《缠子》。今仅存译文六条。收入本诸子抄,为墨家第五。 班固《汉书》、《隋书·经籍志》均未著录该书,唐宋之间,始见征引。由于其书有董无心论难之语,往往又称《董缠子》,盖附见于《董子》书中,非有专书。清人马国翰辑《董子》于儒家,又辑《缠子》入墨家,两书本为一帙,非有两书,用之者不可不戒。现存的版本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等。

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