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

- 姓名:杨伯峻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市
- 出生日期:1909
- 逝世日期:1992
- 民族族群:
杨伯峻(1909~1992)语言学家。1909年9月1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现为中华书局编审、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文物局咨询委员、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研究生专题讲座教授。四岁发蒙,十岁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之后入修业小学(高小)、修业中学、楚怡中学。中学未毕业,值大革命风暴前夕,到达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本科中文系,从学于钱玄同、吴承仕、余嘉锡、黄节、陈垣等人,获益较多。而主要收获乃得自叔父杨树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至1930年间,北京地下党组织几乎全部破坏,与党失去联系,非常苦闷,开始注释《列子》,同正集释《吕氏春秋》的同班好友许维遹互相协助,交换材料。毕业时,《列子集释》脱稿,交给杨树达。1931年,拜黄侃门下,成为“黄门弟子”。大学毕业后,经同学友好张百川(今名勃川)介绍,到泰山任冯玉祥、李德全夫妇的私人语文教师。不久随冯徙居张家口。1933年离张家口,教中学语文,并写出《中国文法语文通解》,该书以音韵为纲,描述古今虚词的衍变。1935年,应冯玉祥之约到南京,任研究室成员,抗日战争期间,转徙宜兴、无锡、南京、济南、开封、郑州、武汉、长沙、衡阳、桂林、贵阳,然后定居重庆。1940年离开冯玉祥返回长沙,从此与冯断绝联系。为生活计,仍教中学。1948年和地下党取得联系,被调回长沙,重新入党。1949年长沙解放,曾搞新闻,统战工作。1953年申请回学术单位,遂调至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写出《文言语法》,被翻译成日文。不久又完成《论语译注》,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采用为教本,香港亦有翻印本。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调到兰州大学中文系,完成《孟子译注》,初版用兰大中文系名义出版。1960年调任中华书局编辑,写出《文言虚词》和《文言文法》。后参加重新组织的二十四史点校小组工作,就吴则虞未定稿加工、删繁、订误、补漏,完成《晋书》校点本。他一生珍惜光阴,刻苦读书,勤于著述,至老不衰。著作有:《中国文法语文通解》(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文言语法》(私营北京群众出版社出版,北京出版社重版)、《论语译注》(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列子集释》(龙门联合书局出版,中华书局重版)、《孟子译注》(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古汉语虚词》(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另有论文多篇,散见于解放前《国文月刊》,解放后《中国语文》等刊物。最新著作有《春秋左传注》、《春秋左传词典》等。
猜你喜欢的书
霍华德庄园
《霍华德庄园》是福斯特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之一,在著名的兰登书屋“现代文库”评出的“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名单中位列第38名。 小说围绕着一幢美丽的古老庄园——霍华德庄园展开故事,通过描写两姐妹的婚姻生活,向人们呈现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在工业化和机械文明的冲击下所面临的种种社会矛盾,探讨了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阶级、性别、文化等问题。 福斯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饱含幽默和反讽,既有精巧严整的情节,又极富象征乃至哲理意味,将艺术性与可读性完美地融为一体。
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
《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写于1835年。《宾客聚集别墅》写于1828——1830年。这两篇在俄文版全集中只是当成片断或素描收了进去。
羽扇谱
一卷,清张燕昌撰。扇之繇来见于《周礼巾车》“重翟”注:“重翟,重翟雉之羽也。”崔豹《古今注》谓殷高宗有雉雊之征,服章多用翟,羽扇亦始于殷宗,然于经典未闻焉。周时亦仅在仪卫,至三国诸葛忠武捉白羽扇指挥三军,晋顾荣攻陈敏麾以羽扇,于是羽扇通上下用矣。傅玄云:“摇鸢鸟翼者,吴楚也。”嵇含云:“执鹤翼,楚之士也。”
医学见能
又称《医学一见能》。综合类著作。清唐宗海撰。四卷。宗海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已著录。简述临床各科证治,以冀读者“一见而能”,故名。成书于同治十二年 (1873) 。卷首论诊法,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及四诊; 卷一按人体部位如头骨、两耳、眼目、唇口等论述证治; 卷二论杂病证治,包括寒热、呕吐、咳嗽、喘齁、失血等; 卷三论妇人调经、安胎、保产,小儿外证、内证,外科疮证、刀伤跌打诸证治; 卷四附录救急之法,包括中菌毒、中煤烟毒、跌压猝死、梦魇猝死、汤火伤、自缢死等证治,并载清胸涤毒饮、清凉解热浆等验方。书中以歌诀形式提示概括,易于习诵,论述简明,切于实用。为医学入门书。有光绪十六年 (1890) 唐氏家藏版本 (附于《血证论》后),光绪二十四年石印本,一九二四年成都博文堂刻本。
巡台退思录
文集。作者刘璈,字兰洲,湖南岳阳人。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派往台湾任职。1881年(光绪七年)升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后因与台湾巡抚刘铭传交恶,被弹劾革职,流放黑龙江,卒以病死。在台期间曾集公牍辑为《巡台退思录》,书分三卷,收文140篇。除首篇《开山抚番条陈》作于1874年(同治十三年)外,其他均为作者在分巡台湾兵备道任内文稿(包括禀函札批等),对于清季台湾庶政、洋务、海防等保存资料甚丰。光绪十二年左右曾刻版刊行。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出版。
尚书广听录
五卷。清毛奇龄撰。奇龄尝语其门人:“《尚书》事实乖错,如武王诰康叔、周公居洛邑、成王宁周公、周公留召公,皆并无此事。”奇龄有见于此,欲注《尚书》而未及,乃取旧时杂记编为此书,凡一百四十五条,大旨在于辨证虞、夏、商、周之史事。作者笃信伪古文《尚书》及伪孔传,说解未免多穿凿牵合之处。然于名物典故,则援据考证,其说颇有可采者。此书初作于禹州,继撰于嵩山,屡易其稿。迨《古文尚书冤词》成书,始删订为五卷,并取《汉书·艺文志》“书以广听”以为书名。现存版本有《西河合集》本,另有严修能手写本五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