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雷

别雷
  • 姓名:别雷
  • 全名:安德烈·别雷
  • 性别:
  • 国籍:苏联俄罗斯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34
  • 民族族群:

安德烈·别雷(Андрей Белый,1880—1934),苏联俄罗斯作家。原名鲍利斯·尼古拉耶维奇·布加耶夫。出生于教授家庭。190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系。1901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参加象征派。十月革命前著有诗集《蓝色天空中的金子》(1904)、《灰烬》(1909)。长篇小说《彼得堡》(1913~1914)以象征性描写讽刺彼得堡的反动官僚。十月革命后编辑象征派杂志《理想家论丛》(1919~1922),写有自传体中篇小说《柯吉克·列达耶夫》(1922),长篇历史小说《莫斯科》(3部,1926~1932),回忆录《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1930)、《世纪之初·回忆录》(1933)和《两次革命之间》(1934)。曾从事象征派美学的研究,在诗歌、散文中最早使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韵律理论,著有《象征主义》(1910)和《韵律即辩证与〈青铜骑士〉》(1929)。


和当时的许多同时代人一样,和其前后的许多俄国思想家一样,别雷也对俄国究竟是东方还是西方,俄国究竟该往何方行,这一问题进行了严肃、独特的思考,并试图通过他的小说三部曲来表达他的思想。三部曲由《银鸽》、《彼得堡》和《无形的城堡》构成,《银鸽》和《彼得堡》相继写成并出版,而第三部却未最终完成,《无形的城堡》 后更名为《我的一生》《我的一生》也未写完,具有自传意味的《科吉克·列达耶夫》等被视为《我的一生》的组成部分。

别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尚絅斋集

尚絅斋集

五卷。明童冀撰。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九年 (1376) 征入书馆,后为浙江湖州府教授。调北平(今北京),坐罪死。著有《尚絅斋集》。其集不知何人所编,原分诗文为二集,体例杂糅。就其编目考之,原目当为《金华集》、《南行集》、《霅川集》、《北游集》四种。前三集兼载诗文,惟《北游集》有诗无文。盖后人不知古法,以诗归诗,以文归文,分为二集。而诗文之中,又不各归其类,前后复叠。幸其虽经割裂,尚未窜乱,其顺序犹有端绪可寻。今详考标题,仍分为四集,中间时有阙文。如《霅川集》中《唐五王醉归图》一篇,《书柳子厚伊尹五就桀赞后》一篇,《书王简死事传后》一篇,《书金节妇传后》一篇,《书集芳诗文卷后》一篇,《卜释》一篇,均悉有录无书。童冀在明初与宋濂、张羽、姚广孝相唱和,词意清刚,不染元季绮靡之习。虽名不甚著,然在一时作者之中,亦有一定影响。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续金华丛书》。

乾隆海丰县志

乾隆海丰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于卜熊修,史本纂。于卜熊,江南金坛 (今江苏金坛县)人,举人,乾隆十一年 (1746)任知县。于卜熊莅任,以《海丰县志》康熙十一年 (1672)、二十五年 (1686)屡经修辑,又已六十年,字迹漫漶,不可辩识,雍正九年分置陆丰后,海丰未有立志,都里人士专属海丰者未有专记,旧所纪载舆图关隘,多已不合。公余之暇,就其所未隶者,按旧本,少为增删而成。《海丰县志》 乾隆十六年(1750)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舆图、都里、建制、经政、皇言、学校、秩官、选举、人物、列女、名宦、寓贤、词翰、邑事、赋役、兵防、杂志、外志十六门,卷未附补编一卷。此志将旧志二十一类,并为十八类,合为十卷。前后编次略异,如旧分舆图为一类,山川、沿革各分一类,现舆图为总,纪山川、沿革即分属舆图内。又记明代循吏冯渠、周一敬。又收录叶梦熊《冯侯遗爱记》、陈子壮《周侯去思碑》。宋文天祥屯兵于此被执,其地有表忠祠,方献之为之记,具载词翰志中。该志尚有同治一年 (1866) 补刻本和民国十九年(1930) 铅印雍正本。

大六壬秘本

大六壬秘本

神后属子,其数九,味咸,女虚危三宿三位。
子加日上,乘天后,为小女。子加小吉,加土,为老妇。子乘六合,为匪类。
五子加日辰为公姑。子加酉为孀妇。子加辰作虎为军妇。子加卯作常为娼妓。
亥加子为孩童。子加亥作天空为幼女。加巳日上为嫁妇。子加辰女患,亦为水沉。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

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所撰。自称是从孔子22世孙孔猛那里得来的,但其后各代学者多疑为王肃伪托之作。随着近几十年考古不断发现先秦的文献,直到70年代出土的相关史料表明,孔子家语不完全是杜撰的。它的资料来源与论语同源。证实《孔子家语》的确为先秦古籍。其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历史研究者的肯定。该书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所载古代婚姻、丧祭、郊褅、庙桃等制度和孔子的遗文轶事,综合而成。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家语》共27卷,佚于唐代。今本10卷,44篇。清代孙志祖和陈士珂各有《家语疏证》。孔颤乐处 儒家所崇尚的圣贤乐境。孔,指孔丘;颜,指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颜乐处,是孔子和颜回达到至高的道德境界之后所具有的那种心胸袒荡、不计得失、从心所欲不逾矩、洞察幽微、仕处自如的乐境。《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谓孔颜重义轻利、乐道安贫,践行道德之乐。《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至也。’”是说孔颜发愤进取之乐。《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此谓孔颜仕处自如、行道自得之乐。孔颜的道德之乐,曾特别受到宋儒的崇尚。

通天逸叟高禅师语录

通天逸叟高禅师语录

1卷,清 行高说,明德重梓,超原行略(依驹本印)。序一序二序三上堂小参机缘偈行状。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一卷,后汉严佛调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