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纲

- 姓名:罗国纲
- 别名:字振古,号整斋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湘乡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罗国纲,清代医家。字振古,号整斋。湘乡人。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 (1715)。少颖慧,以童试第一人入泮,乡试屡荐未售,因督率诸弟奋志攻读,皆入庠序。因四弟国俊于乾隆三十四年 (1769) 中进士,敕封三代,他也被赠封为承德郎。少治举业时即好读医书,朝夕研求,意欲于世稍效一得于病患者; 后弃儒从医,笃志医学50余年。晚年优游杖履,披览医书,随境施方,无不奏效,患者多有以痼疾因其治愈而享高寿者。其治医学,辨析古说,服膺《内经》,执一御万,师古而不泥古,多有创见。临床辨证论治,兼集诸家,会群籍之精蕴,由博返约,以己生平之心得立论; 立方遣药,多自制新方,广集单方,治尚精一,用药平正。对脉治、治法、伤寒、瘟疫、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痘科、疮科及本草均有精深造诣。撰有《罗氏会约医镜》20卷。又工诗文,有《荆花书屋诗文集》行世。年70余尚在世,卒年不详。
罗国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意大利之旅
蒙田于1580年9月5日从法国博蒙出发,途经瑞士和德国,进行了为期共十七月又八天的意大利之旅。离开蒙田城堡书房,他有机会深入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象而生动地记录下了所经之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人的宗教信仰,集结成《蒙田意大利游记》。与其他旅客关注点在名胜古迹上面不同,蒙田将目光停留在表现“人”的标志上,不论是乡野播种的土地,还是城市的行政结构、马路铺设、建筑特点,还有对于新出现的工艺技术与农耕器械,都表示同样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一一作一番认真的描述。
蜀都杂抄
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此乃深为四川左布政使时所录蜀中山川古迹。其论峨眉山当作蛾眉,又力辨禹生石纽为《元和志》之误,颇为有识。其他亦多随笔札记之文。
友渔斋医话
医话著作。清黄凯钧撰。八卷。凯钧另有《药笼小品》已著录。“友渔斋”为黄氏室名。本书以医话形式,记述了黄氏医疗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包括《一览延龄》一卷,《橘旁杂论》二卷,《上池涓滴》 一卷,《肘后偶钞》二卷,《证治指要》一卷,《药笼小品》 一卷。内容涉及养生、历代医书大意、五脏病证、用药及个人医案等。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嘉庆十七年(1812) 刊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
林汉达三国故事全集
《林汉达三国故事全集》讲述从东汉末期天下三分,到晋国代魏重新统一的历史,共120个历史故事。故事取材广泛,有着明显的普及历史知识的动机,有些与行文关系不大的知识常常也列出来,如古地名、河流的位置、古人名字的含义等。故事之间有上下钩连、呼应,文字风格是典型的北京口语,活泼诙谐,有不少歇后语、大俗话,读起来不累,而且很受教育。
台海思恸录
正文全卷凡五篇,题思痛子撰。另附录“中日兵事本末”一篇,罗惇曧撰;“东方兵事纪略”(“台湾篇”上下)二篇,姚锡光撰。“台湾思恸录”记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进据台湾时军民战守之经过,分台防、台北、台湾(今台中)、台南、澎湖五篇。作者未具真实姓名,未知何许人;据其“自序”,显係台产。“自序”说明此书题名之由有谓:‘盖生于台、长于台,身受台之创钜痛深、亲见台之同遭蹂躏而“痛定思痛一也’。书成于割台之后一年,以当时人记当时事,自较可信。附录作者罗、姚两氏事略,待考。“中日兵事本末”篇,溯自同治年间中日商订“通商条约”始,继而日本出兵台湾、併吞琉球,以至由朝鲜问题引起甲午之战讫和成赔款割台,始末略备。“东方兵事纪略”原分衅始、援朝、奉东、金旅、辽东、山东、海军、议款、台湾(上下)等十篇,特取其最后两篇。至其“议款篇”,另收入第四三种“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附录”。又,罗惇曧另有“割台记”篇,收入第五七种“割台三记”。按“台海思恸录”正文未见刊本,今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抄本辑编。
春秋比事
二十卷。旧题宋沈棐(生卒不详)撰。又据嘉庆四年庐陵谭月卿《序》,则称为莆阳刘朔撰,并说他亲见刘氏家本,不知其依据何在。此书原名《春秋总论》,陈亮更以今名。前以周天王、齐桓、晋文二伯及鲁、晋、齐、宋、郑诸国类次,后以搜狩、郊、盟会、朝聘、侵伐、战、救、遂、夷狄等事迹相近者类比而为之说。如“齐桓公”条下列“会十五”、“诸侯十四国从齐终始”、“小白抑强楚、卫诸侯”、“小白侵伐并吞执大夫”、“救国城国”、“三伐戎”诸条论述分说。再如“会”条下先释“会”义,再详列“经书公会一国者十有八”、“经书称会公者三”等十一条,收集经文、分类排次,最后为“总论”。宋代经学受啖赵影响,主弃传就经,于经中直寻大义,此书即是迎合这一时尚而编纂的。故陈亮《序》称此书“即经类事,以见其末,使圣人之志可以舍传而独考,此其为志亦大矣。”但此书之编纂的确有助于《春秋》一书之研究,如果摒弃其陈腐之议,至今仍是一部研究《春秋》有用的工具书。此书于元至正年间初刻于金华,此本今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