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艾衲居士

圣水艾衲居士
  • 姓名:圣水艾衲居士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豆棚闲话》题“圣水艾衲居士编”,作者的真实姓名不详。据其生活时代、籍贯、喜用化名的习惯等推断疑为范希哲,但没有实据,难下定论。有学者称他可能是杭州人,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科举不利;他的试问戏曲作品为人传颂,写小说也颇在行。明朝末年可能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所以,亦有学者说他是明朝遗民。

圣水艾衲居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真迹日录

真迹日录

书画著录著作。明代张丑编撰。五卷。主要版本有乾隆二十八年池北草堂刻本、《知不足斋》刻本、《四库全书》本、《述古丛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艺术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等。本书为《清河书画舫》续著,对于所见历代书画赏鉴的汇录。由于采取随见随记方法著录,所以没有按书画作者时代顺序排列,基本上是以各家所藏为序。著录书画名迹的作者名称、款识题跋,间有品评赏鉴之语。与《清河书画舫》相比,有所简略。其中与《清河书画舫》重复著录的书画,有数十件,乾隆年间《知不足斋》本刊刻时皆删去,而存其目。对于字句有详略异同者,则两本并载。本书汇录的题跋和作者的评鉴足资研究者参考。对于了解古代书画名迹在当时收藏流传情况及鉴定考证也有一定意义。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

原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奉敕编修」。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金箓斋」是供帝王修奉的斋法,用来消除天灾、救度帝王。「三洞」是道教经籍的分类法,指洞真、洞玄和洞神三部,也可泛指道教的经典及学说。「赞咏」是指道士举行斋醮仪式时诵唱赞颂词。《道藏》所收斋醮科仪中的大量赞颂词章,既有道士作品,也有文人帝王作品。此书卷上为宋太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白鹤赞》十首、《太清乐》二十首。卷中为宋真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玉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白鹤赞》十首、《散花词》二十首。卷下为宋徽宗御制《玉清乐》十首、《上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步虚词》十首、《散花词》十首、《白鹤词》十首。以上各类唱赞歌词共一百六十首,皆行金箓斋时所用,表达思慕神仙之意。其词藻雅丽,可歌可诵。唐宋以来的赞咏词是一种配乐的歌词,从形式上看,赞咏词虽然保存了步虚词的入乐法式,但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七言诗的基础上加入许多衬句。按《通志•艺文略》着录《太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真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徽宗御制金箓斋道场词》一卷,当即本书。

金丹直指

金丹直指

金丹直指,南宋道士周无所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卷首有淳祐庚戌年(1250)作者自序,自称从张伯端徒裔方碧虚、林自然得金丹之道,证验有效,遂撰此篇。原书前半篇有颂诗十六首,分别颂述内丹玄关一窍、真土、阳晶、玄牝、龙虎、铅汞、真炉鼎、真药物、斤两、抽添,火候、法度、沐浴、工夫、温养。后半篇为〈或问〉,自设问答解释前十六颂。其内丹说虽出自张伯端门派,但以炼性养神为本,以无为清静为要。谓性即命,命即性,性命同出而异名,尽性乃至于命。但能清静无为,湛然若存,则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又称玄关一窍指人念头起灭处,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须不著有无,「丝毫不动露真空,个中便是真宗祖」。又称「真土」乃中道异名,得其中者性命混一,湛然圆明,谓之阳品。念中无念谓之降龙伏虎,擒汞制铅。一念未萌即真炉鼎。外应诸缘,内心无端,即真药材。动静相忘,不静中静,不动中动,却为真火候。乃至工夫口诀,沐浴温养,亦无非清静守中而已。作者又力倡三教合一。认为道家所说无名之道即佛家真空,道家炼丹修性即佛家参禅顿悟。佛道修炼皆悟心养神,其实一致。「神即心,心即道,道即禅也。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三教皆是无为之道,道同而教不同耳。」此说与北方全真派几乎完全相同。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

合三书选录而成:一为“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选录”、二为“英国档选录”、三为“美国档选录”;所选係自清道光二十二年至咸丰十一年有关台湾史料,同为前编第二○三种“筹办夷务始末选辑”之补遗,因名“补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有“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及“四国新档”两书,前一书为新编史料,原由已故蒋廷黻先生于民国十九年选自北平大高殿所藏清代军机处档案,近代史研究所今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JohnKingFoirbank)所存选抄本取其七百零八件编印成书;后一书係咸丰九年清廷军机大臣奉旨纂辑,就咸丰朝军机处档案分编“英国档”二十卷、“法国档”二卷、“美国档”四卷及“俄国档”二十卷,与后来成书之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较,约有十分之四为后书沂未收。本书所选,前者主要为关于道光年间中、英鸦片战争一役所谓“台湾杀俘”事件,次为咸丰年间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及北京条约后台湾开港问题交涉事;后者在“英国档”为道光三十年及咸丰八年至九年间英人欲在台湾购煤及迳往贸易等事,在“美国档”全属咸丰九年换约后美人请在潮州与台湾两地先行互市交涉文件(“法国档”与“俄国档”或已见前编“筹办夷务始末选辑”、或并无有关台湾史料,因无选辑)。

别传心法议

别传心法议

别传心法议,一卷,残册,宋戒珠撰,附祭怀要禅师文。

斥谬

斥谬

佛教论著。宋善熹著。一卷。针对当时将《圆觉经》与《华严经》等视为“别教一乘”的倾向,引澄观、宗密、师会等人著作加以驳斥。书中着重指出,“一一圆融”、“主伴无尽”、“性起”等说只是《华严经》所讲,非《圆觉经》所谈。认为说《圆觉经》也讲“三圣圆融”是“极谬”之谈,因为《华严经》所讲的佛是十身卢舍那佛,《圆觉经》所讲的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华严经》是“以普贤为长子”,《圆觉经》则“先举文殊”。又认为宗密并没有把《圆觉经》与《华严经》等视为“别教一乘”。此书主张树立《华严经》的至高地位,并恢复华严“五祖之道”。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