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蟾

刘海蟾
  • 姓名:刘海蟾
  • 别名:刘海
  • 性别:
  • 朝代:五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海蟾。全真派道教北五祖之一。中国民间信奉的准财神,也是九路财神之一。又名刘海,传说中的神仙。民间以夏历六月十日为刘海蟾生日。旧时汉族民间普遍信仰的神柢。也为道教信仰对象。旧时针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祗。原为五代宋初道士,名刘玄英,号海蟾子。本名刘操,字宗成。燕山人(今北京宛平人)。一说名为刘哲,字铉英,后梁广陵(今河南息县)人。曾于辽朝及第进士,后事燕王刘守光为丞相。喜谈玄论道,好黄老之学。公元911年,刘守光僭称燕帝,其屡谏不听,遂弃官遁隐华山、终南山间。民间相传其曾得吕洞宾、钟离权传授秘法,故而成道仙,民间曾将其列入八仙之列,因而,又有“刘仙翁”、“刘海蟾仙”之称。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时,封刘海蟾为“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又加封其为帝君。道教中的全真派尊其为北五祖之一。其传说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其中以“刘海戏金蟾”最为著名。后世又演绎出“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将其视为钓钱散财之神。旧时年画常将刘海、天官、状元等绘在一起,作为祈福门神。明清以后,以其传说为题材的年画已广泛流传,并被编成戏曲上演。如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刘海砍樵》、《刘海戏蟾》等。民间多将其绘为一童子双手执穿有金钱之线,作戏金蟾状。有的则在其旁添加蜘蛛、金蟾等物。在我国汉族地区根据其戏金蟾的传说,将其以线穿钱孔附会为穿针引线。因此,将刘海蟾附会为针祖,作为行业神祗供奉。


关于刘海蟾说法不一。《茶香室三钞》卷十八说“刘海蟾为辽进士刘操,纯阳弟子也,南宗道家奉认为祖。”《集说诠真》:“刘海名操,字宗成,燕山人。以明经擢甲第。仕燕王刘守光为相。平昔好谈性命,钦崇黄老。有道者正阳子来谒,操邀坐堂上。正阳子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钱间一卵高叠之。操叹异曰: ‘危哉!’正阳子曰:‘相公更危于此。’别去,操顿悟。见燕王僭妄称燕帝,谏之不听,遂托疾解印去。改名玄英,道号海蟾子,遍游访道。后遇吕纯阳授金液还丹之要,乃修真得成仙道。元顺帝至正六年封明悟弘道真君。”《通俗编》称刘海蟾事曰:“刘元英,号海蟾子,广陵人,仕燕王刘守光为相……今俗呼刘海,更言刘海戏蟾,舛谬之甚。”孟籁甫《丰暇笔谈》载:有一自称阿保的男子,自请佣于苏州贝宏文家,数显灵异。后数月“汲井得三足大蟾蜍,以彩绳数尺系之,负诸肩背,喜跃告人曰: ‘此物逃去,期年不能得,今得之矣。’于是乡里传述,以为刘海蟾在贝家,争往看之,至拥挤不得行。负蟾者举手谢至人,从庭中冉冉乘空而去。” 民间有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全真道奉海蟾为北五祖之一。参见《道教诸神》。

刘海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是海明威短篇小说合集,精选他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一天的等待》《乞力马扎罗的雪》及《世界之都》《卧车列车员》等共二十二篇小说,从中可以窥见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全貌。

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

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

清末医家马氏所撰,作者名字、生平不详。全书概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阐明小儿诊病的要领,详论小儿常见病证辨证用药的常法,由此可见小儿珍科脉症的全貌。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较详,阐述小儿初生寿夭、初生调摄、惊风痰食、五脏主病之总论,以概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绘编小儿望色、察脉、观指纹之图、歌,以提示小儿诊法的要领;略述小儿初生调理、回气、刺泡、通便诸治法,以显示小儿熏洗涂抹外治诸法的特效;分述小儿胎寒胎热、脐风撮口等病症之论治,以阐明小儿辨证择药的法则。下卷续述小儿诸热、诸汗、伤寒、疟疾等病症之论治。该书系他人手抄之作,不免有遗漏笔误之处,如目录与正文标题有多处不相对应。为此,笔者根据医理文意,前后参照,按“论”、“法”、“症”、“诸症论治”分门别类,对目录标题加以修改,以使前后表述一致,便于后人阅读。

十四经穴歌

十四经穴歌

针灸著作。旧题元滑寿撰。一卷。寿另有《读素问钞》已著录。此书载十四经经穴歌诀。将已知穴位和各穴位针灸所治病症编成口诀以传授后秀,便于记诵。有元至正元年(1341)抄本,收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元明事类钞

元明事类钞

杂事类书。清姚之骃撰,龚骏文校,牛稔文复勘。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之骃字鲁斯,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尚著有《后汉书补逸》等书。40卷。摘取元明诸书,分门编纂,形式似类书。纂述大抵皆典则可观,所载事实,足补《元史》诸志之缺及列传之所未备。但明代说部浩如烟海,所采自不可能详赅。万历以后,门户交争,所记多不足凭,所取尚较审慎。据元史、明史、明纪编年、明史纪事本末、元典章、明通纪、典故纪闻、初学记、元通鉴等书摘取元明两代的朝章典故。分天文、地理、岁时、君道、政术、官品、仕进、人伦、艺术、释道、文学、武功等二十余门。其中与法制关系密切的有:君道门中的君德、驭臣、纳谏、巡幸等;政术门中的法制、任官、赋役、盐法等;官品门中的内阁、翰林院、都御史、通判等;仕进门中的荐举、除授、科第等。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集于该馆刊印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

圆瑛大师文集

圆瑛大师文集

圆瑛(1878-1953),中国现代爱国僧人。俗姓吴,光绪四年 (1878) 生于福建古田。19岁于鼓山涌泉寺出家,20 岁从妙莲和尚受具足戒。翌年发心学习禅宗,先后从冶 开、寄禅等参学禅法。后又依通智、谛闲等修习教观, 并精研《楞严经》。宣统元年 (1909) 于宁波接待寺创 立佛教讲习所。1914年任中华佛教总会参议长。曾讲 经于福建、浙江、北京、厦门、台湾等地,远及南洋。 历任宁波天童寺、福州雪峰寺、上海圆明讲堂等九大名 刹住持。1929年与太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他 自出家后,钻研注疏,讲解经论,从未间断,被称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典范。同时为团结全国佛教徒 热爱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抗战时期,曾组 织僧侣救护队,难民收容所,并赴南洋募集经费援助抗 战。1945年开办“楞严专宗学院”。1952年代表全国佛 教徒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1953年任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同年,在宁波天 童寺病逝。遗著编为《圆瑛法汇》。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昔者世尊,游罗阅祇说经散慧。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其义微妙。净修梵行。所讲广普。时王便给使数十馀人。常采好花以给王家。後宫贵人采女大小。一日俱出城外采华。欲还入城路迳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