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泰

钟泰
  • 姓名:钟泰
  • 别名:字斋,号钟山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南京人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79年
  • 民族族群:

钟泰(1888年—1979年),字斋,号钟山,别号待庵。江苏南京人。早年肄业江南格致书院,继之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归国后任两江师范学堂日文译教,至1911年凡六年。辛亥革命曾入皖督柏文蔚幕。尔后历任安徽高等学堂教师,南京法政专门学校(后改法政大学)日文教席,并开老庄讲座,又任《共和杂志》社社长。1924年转任杭州之江大学国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37年冬,杭州陷敌,避居建德西乡。1939年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1943年任贵阳大夏大学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44年入蜀,与熊十力并任书院主讲兼协纂。抗日胜利后回上海。1948年任光华大学教授。解放后入华东师范大学。后兼任上海文史馆员。1962年应长春东北文史研究所礼聘讲学。1966年返回上海文史馆。1973年辞职回南京。1979年病逝于家。


著有《中国哲学史》、《国学概论》、《荀注订补》、《庄子发微》、《春秋正言断词三传参》等。钟泰毕生致力于先儒哲理之学,尤精周秦诸子,下及宋明理学,治学主宋学而不鄙薄校勘、训诂。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成一家言。所著有《中国哲学史》、《庄子发微》、《春秋正言断词三传参》、《顾诗笺校订》及《□斋论语诗》等。《庄子发微》是他积数十年研究之力作,其特点是将《庄子》内外杂三篇会通,相互佐证,着眼于本文,论世、知人、探微、显隐、追寻庄子哲学固有的内在的理论脉络,作出具体分析,针对当时学术界盛行以庄子为客观唯心主义者之观点,提出不同见解,揭示出为人们所忽视的庄子哲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中国哲学史》是其首刊的大著(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任教之江大学是以三年精力撰就。由《中国哲学史》可见其为学风范,盖即金松岑序中所揭出之“纯于学”而“涵泳反复”:唯其“涵泳”,体会先哲之精微,故各家各流均抱同情之理解,能抉明其学说之所以然;唯其“涵泳”,梳理学术大旨及源流,莫不切中肯綮,且言必有据;唯“涵泳”,能见人之所弊,书中驳正时贤如胡适谢无量,皆确然不可移。

钟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陕西四镇图说

陕西四镇图说

《陕西四镇图说》是明代(1368–1644 年)的边防要籍,详述了“九边”边防系统中陕西四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战略要地的边防防务。原著一共有四册,每册介绍一个镇。此书为残本,只存两册包含延绥、宁夏两镇的材料。第一册记述延绥镇,共 40 页,以一幅延镇图开篇,图后附有解说文字。接下来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延绥镇和三十六座城,以及其中堡、营、寨等防卫据点,如黄甫川堡、清水营堡等。每个据点都配有插图,图后介绍了要塞所在位置、四面的边界,驻防军兵人数、马骡、粮草的数量,乃至境外敌人游牧部落地点,遇警如何防御截杀等等。第二册记述的是宁夏镇,共 35 页,计有花马池营、高平堡以及中卫城等共三十余座营堡。此版本虽是残本,而且作者及出版时间均未知,却是现存的记录中可供研究明朝中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史料。

青龙传

青龙传

叙述刘墉之孙参劾国戚黄士功兄弟,道光帝微服私访的故事。

香宇诗谈

香宇诗谈

诗话著作。明田艺蘅撰。田艺蘅,字子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贡生授徽州训导,罢归。博学善文,著述甚丰,世比之杨慎。著有《留青日札》、《老子指玄》、《煮泉小品》、《田子艺集》及杂剧《归去来辞》等。《香宇诗谈》,《说郛续》收有三十四则。内容以评诗为主,不涉记事。书中诗学见解,其一称“诗关气运”,“汉世浑厚高古,魏国雄俊秀发,两晋平典风丽,六代富艳绮靡”。又称“诗类其为人”,“太白做人飘逸,所以诗飘逸;子美做人沉着,所以诗沉着”。其二称张说、杜甫、薛能诗用“坐”字,皆本于北齐刘逖诗“纵意坐山中”句;又称许王维《夷门歌》“七十老翁何所求”句“以后人之言,而用前人之事,浑化无迹,使人不知其妙,真点铁成金手也”。其三称“诗有似拙而实妙者”,“拙忌其俚,妙忌其纤。宋俚也,元纤也”。又于唐人中韩、白二家颇致不满,谓韩诗“粗浅殊甚,都不成语,而宋人方谓之闲远”,白诗“可笑其用字之俗”。凡此,大致可见其论诗倾向。

帝王纪年纂要

帝王纪年纂要

一卷。元察罕撰,明黄谏补。察罕,元西域板勒纥人。博览强记,精通诸国语言。官至商议中书省事。尝译《贞观政要》、《帝范》为蒙文,并节译蒙文《脱必赤颜》为《圣武开天记》、《太宗平金始末》等。著有《历代帝王纪年纂要》。察罕鉴于以往诸家所编帝王纪年,沿袭舛讹,莫相统一,乃以邵雍《皇极经世》为准,取诸家记载集正之,自太皞以下诸帝王,各载其在位年数,而略述兴废大旨于每代之前。书成于皇庆元年 (1312)。至明景泰中,黄谏为之续辑,改原本下限延琇五年 (1318)为下至洪武元年 (1368),并补入元代诸帝纪年。但该书太过简略。有《四库全书》本,《金声玉振集》 本。

平汉录

平汉录

明童承叙撰。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纪太祖平陈友谅事。首载宋濂《平江汉颂》一首。次即载《史臣赞》一首。而以《友谅兴灭本末》附於其后,谓之《外传》。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

凡八十卷。明代德清撰。简称《华严纲要》《华严经纲要》。收于卍续藏第十二册。本书系提举澄观所撰《华严经疏钞》之要义,合八十华严之经文,而总成一部。作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成于天启二年(1622)。书中往往设补义之项目,记述作者之见解,以补澄观解释之不足,然仍难以脱出澄观之释义。于明代诸宗皆禅宗化之际,作者独祖述澄观之著作,实乃发挥异彩之举。据德清《年谱》卷下,当时“华严一宗将失传”,世人对《清凉疏钞》“皆惧繁广”,“但宗《合论》”。针对这一情况,德清“但取疏文”,总结其“大旨”,编集此书,以俾“观者易了”。书中有“补义”,是为弥补澄观释文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