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诫

李诫
  • 姓名:李诫
  • 别名:字明仲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郑州管城县(今河南郑州)人
  • 出生日期:1035年
  • 逝世日期:1110年
  • 民族族群:

李诫(1035年—1110年)北宋建筑艺术家。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郑州)人。出身官僚世家。曾祖惟寅,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赠金紫光禄大夫;祖父惇裕,任祠部员外郎,赠司徒。父南公官至户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李诫祖父在祠部掌管庙祭、祠祀,使他有较多机会接触庙宇宫殿。后随父先后到西安、成都、洛阳、郑州等名城,从小受到古代建筑艺术的良好熏陶。他于元丰八年(1085)恩补郊社斋郎,不久调曹州济阴县尉。元祐七年(1092)以奉承郎为将作监主簿,开始了管理建筑工程的生涯。绍圣三年(1096)升任将作监丞,元符(1098—1100)年间因建成五王邸之功,擢宣义郎。崇宁元年(1102)又以宣德郎任将作少监,又因建辟雍之功,升任将作监,主持国家的建筑工程工作。他第二次在将作监工作期间,屡因设计管理之功受到封赏。他主持设计和修建的大工程就有五王邸、辟雍、尚书省官衙、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一项之多;因工程精良受到的封赏有迁奉议郎、升承议郎、迁朝奉郎并赐五品服、擢朝奉大夫、提升为朝散大夫、擢右朝议大夫、并赐三品服、升中散大夫,因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上的功绩,在将作监连升十六个等级,最后升任这个部门最高长官——将作监。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 ),开始组织编修建筑技术的规范,元祐六年(1091)编成《元祐法式》,但因该书“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其间工料太宽,关防无术”,故于绍圣四年(1097)令李诫重新编写《营造法式》。他用了六年时间,于元符三年(1100)撰成《营造法式》,崇宁三年(1103)颁行全国。该书共36卷,357篇,3555条。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形成规范,对当时乃至后世的建筑技术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除了充分运用自身的经验、知识、技术,还“考阅旧章”,“考究经史群书,潜心研究总结古人的成果”。他研究了《周礼》、《考工记》、《墨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唐六典》、《鲁灵光殿赋》、《景福殿赋》、《韩非子》、《管子》、《淮南子》等多种古籍;然而他并不迷信古人,将古人记载“并勒匠人逐一讲说”,“稽参众智”,集思广益,总揽古今。因此,才写出这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光辉著作。李诫还有一部《新集木书》,已佚。李诫“博学多艺能”,他是个书法家,“工篆草隶,皆入能品”。他的小篆《重修朱雀门记》,深得皇帝赏识,颁诏刻于朱雀门下。他又是个画家,“善画,得古人笔法,上闻之,遣中人谕旨,以《五马图》进,睿鉴称善。”他是个史学家,研究《周礼》、《尚书》、《左传》等,著《续同姓名录》二卷,《续山海经》十卷。他还是个音乐家,他钻研音乐,有《琵琶录》三卷。是个一专多能的奇才。(引文出自《营造法式·序言》《李诫墓志铭》。

李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理想之书

理想之书

本书是一本讲述日本文化源流和形成的书籍。从飞鸟时代开始,日本艺术经历了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藤原时代、镰仓时代、足利时代、丰臣时代、德川时代和明治时代。作者以每个时代为一个阶段,详细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作者强调,亚洲各国并不是想象中的单纯地理片段,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尽量保存和复兴亚洲瑰丽艺术的本源。

爱你如诗美丽

爱你如诗美丽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

艽野尘梦

艽野尘梦

游记集。近人陈渠珍著。全书十二章,有总叙及附录。1936年成书。著者于清光绪末毕业于长沙军校,宣统元年随钟颖入藏,驻防西藏工布,在进攻波密时有“战绩”。清朝灭亡后,他率湘中兵百余人取道青藏线东归,仅有7人生还。返湘后著此书。记载了辛亥革命前后川藏地区的真实情况,描绘了藏区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语言简洁优雅,叙事娓娓动人,用典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过人的才情。对于研究西藏历史、西藏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与经济史、清末民初人物史、辛亥革命史和清末民初军事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中国古代军事著作。战国中期孙膑著 (为其门弟子所记,可能有部分自著)。《汉书·艺文志 ·兵书略》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隋书· 经籍志》已不见著录。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 中发现其残简,经整理后编定为《孙膑兵法》。共收入竹 简三百六十四枚,一万一千余字,分上下两编,各十五 篇,共三十篇。上编有:《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 《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 《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下编 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 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 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由于简文残缺不 全,有些篇题是由整理者根据内容补加,《杀士》、《略 甲》等篇大多无法写出。虽其缺残,但仍可从中窥出其 军事思想之概略。它是对战国中期以前战争经验的总 结,是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内容主要讲治军和 战略战术的原则,包含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是中 国军事理论的一份珍贵遗产。现有山东临沂银雀山汉 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孙膑兵法》,张震泽《孙膑兵法校 理》等,可供研究参考。

大旗

大旗

短篇小说。杨朔作。北京作家出版社于1960年2月出版。

偷拳

偷拳

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白羽所作武侠小说,故事讲述杨露蝉世居冀南广平府,务农为业,承先人的余荫,席丰履厚,家资富有,但却生而孱弱,从小多病。他父宠爱弱子,恐其不寿,教杨露蝉读书之暇,跟从护院的武师李德发,习练武技,藉此强身健体;又买些拳图剑谱之类·.. 后为了投师陈长兴学习陈式太极拳,不惜装哑巴,做讨饭的,冻得昏迷过去了,这才进得到陈家做了家丁,才有机会“偷拳”学艺,正是一颗痴学的心打动了陈长兴,陈长兴将一身功夫都教给了他。后来,杨露禅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杨式太极拳,成就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