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诫

- 姓名:李诫
- 别名:字明仲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郑州管城县(今河南郑州)人
- 出生日期:1035年
- 逝世日期:1110年
- 民族族群:
李诫(1035年—1110年)北宋建筑艺术家。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郑州)人。出身官僚世家。曾祖惟寅,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赠金紫光禄大夫;祖父惇裕,任祠部员外郎,赠司徒。父南公官至户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李诫祖父在祠部掌管庙祭、祠祀,使他有较多机会接触庙宇宫殿。后随父先后到西安、成都、洛阳、郑州等名城,从小受到古代建筑艺术的良好熏陶。他于元丰八年(1085)恩补郊社斋郎,不久调曹州济阴县尉。元祐七年(1092)以奉承郎为将作监主簿,开始了管理建筑工程的生涯。绍圣三年(1096)升任将作监丞,元符(1098—1100)年间因建成五王邸之功,擢宣义郎。崇宁元年(1102)又以宣德郎任将作少监,又因建辟雍之功,升任将作监,主持国家的建筑工程工作。他第二次在将作监工作期间,屡因设计管理之功受到封赏。他主持设计和修建的大工程就有五王邸、辟雍、尚书省官衙、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一项之多;因工程精良受到的封赏有迁奉议郎、升承议郎、迁朝奉郎并赐五品服、擢朝奉大夫、提升为朝散大夫、擢右朝议大夫、并赐三品服、升中散大夫,因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上的功绩,在将作监连升十六个等级,最后升任这个部门最高长官——将作监。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 ),开始组织编修建筑技术的规范,元祐六年(1091)编成《元祐法式》,但因该书“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其间工料太宽,关防无术”,故于绍圣四年(1097)令李诫重新编写《营造法式》。他用了六年时间,于元符三年(1100)撰成《营造法式》,崇宁三年(1103)颁行全国。该书共36卷,357篇,3555条。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形成规范,对当时乃至后世的建筑技术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除了充分运用自身的经验、知识、技术,还“考阅旧章”,“考究经史群书,潜心研究总结古人的成果”。他研究了《周礼》、《考工记》、《墨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唐六典》、《鲁灵光殿赋》、《景福殿赋》、《韩非子》、《管子》、《淮南子》等多种古籍;然而他并不迷信古人,将古人记载“并勒匠人逐一讲说”,“稽参众智”,集思广益,总揽古今。因此,才写出这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光辉著作。李诫还有一部《新集木书》,已佚。李诫“博学多艺能”,他是个书法家,“工篆草隶,皆入能品”。他的小篆《重修朱雀门记》,深得皇帝赏识,颁诏刻于朱雀门下。他又是个画家,“善画,得古人笔法,上闻之,遣中人谕旨,以《五马图》进,睿鉴称善。”他是个史学家,研究《周礼》、《尚书》、《左传》等,著《续同姓名录》二卷,《续山海经》十卷。他还是个音乐家,他钻研音乐,有《琵琶录》三卷。是个一专多能的奇才。(引文出自《营造法式·序言》《李诫墓志铭》。
李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爱情定则
1923年在名编辑孙伏园的组织下,以《晨报副刊》为园地,由北大教授谭鸿熙续娶陈璧君之妹陈淑君事件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张竟生首倡其议,提出了爱情四定则,随后又不断参与讨论,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事件。 这次讨论是对封建意识与传统礼教的一次正面冲击,是对妇女解放与恋爱自由的一次大胆启蒙,是对男女平权与两性关系的全新诠释,它所体现的探索真理的勇气,昭示着一个时代的巨大进步。使人知道夫妻是一种朋友,可离可合,可亲可疏,不是一人可专利可永久可占有的。希望此后,用爱或被爱的人,时时把造成爱情的条件力求改善,力求进化。 ——张竞生 钟先生也脱不了旧思想,他以为丑,他就想盖住,殊不知外面遮住了,里面依旧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好。 ——鲁迅 如果因为解释事实,不惜迁就学理,而遂作为爱情定则,那讲的学理是很靠不住的,不敢领教的。 ——许广平 在我们这个礼义之邦里,近来很流行什么无条件的爱情,即使只在口头纸上,也总是至可庆贺的事。 ——周作人
风尘侠隐鹰爪王
武侠小说,郑证因著。《鹰爪王》为郑证因的成名代表作,故事节奏明快,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主要叙述淮上大侠王道隆(即鹰爪王)与凤尾帮结怨,率领淮阳派及西岳派等侠义道英雄,前往雁荡山分水关十二连环坞(即凤尾帮总舵)拜山的历程。
楚辞集注
楚辞研究专著。宋代朱熹著。16卷。其中《集注》8卷,《辩证》2卷,《后语》6卷。此书以王逸《章句》为底本,剔去无病呻吟的《七谏》以下4篇汉人拟骚之作,增益贾谊《吊屈》、《鵩赋》2篇。自卷一至卷五为屈赋25篇,统称“离骚”,卷六至卷八(即《九辩》以下16篇),统称为“续离骚”。此书注释依《诗集传》之例,以四句为一章,始注字义,后通释章旨。每章各系以“赋”、“比”、“兴”字样。其特点有四:一是于训诂之外阐发义理,大抵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准绳,于屈原毁誉参半,而着重其“忠君爱国”。二是注文简洁明快,无诘诎奇碎之病。三是托寓时政,籍注《楚辞》隐刺权贵,非纯学术之作。四是治学态度谨严,实事求是,于其所不知,宁付阙如。《辩证》2卷是对《楚辞》中若干疑难问题的详尽考证。盖合于《集注》中,“虑文字之太繁,览者或没溺而失其旨也,故记于后,以备参考”。(《自序》)其所考证多有创发,皆极精卓,如谓“灵修”为妇人悦夫之称,为后人《楚辞》女性中心说所依据。《后语》是在晁补之《续楚辞》基础上加以删增而成,收录荀子至吕大临辞赋52篇,每篇皆自为小序。唯此书处处以“三纲五典”强注之,不免迂阔难通,又以“叶音”法注音,亦多失其真。此书版本极多,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据宋端平刻本影印本。
古事记
现存日本最古的史书。系太安麻侣编撰。周作人译。综合日本古代神话、英雄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帝王家谱的书,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官修史书。作者太安万侣,又名安麻吕或安满。日本奈良前期史官。711年奉元明天皇诏,将宫廷舍人稗田阿礼口诵的《帝皇日继》与《先代旧辞》编写成《古事记》,并撰作序文。720年,也参与《日本书记》的编纂。被一些日本学者誉为“日本史学之父”。本书分上、中、下3卷。序和正文的散文部分用汉文撰写,歌谣和固有名词借用汉语作日语标音,形成一种奇怪的文体,颇不易懂。18世纪,著名文学评论家本居宣长著《古事记传》,系《古事记》的注释本。中文有周启明和邹有恒两种译本,前者由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本书记开天辟地至第33代推古天皇统治时期(593—618)的历史。上卷7段。讲述男神伊耶那岐与女神伊耶那美如何结为夫妻,造天地万物,直到海神女儿丰玉比卖生子天津日高日子波限建鹈葺草葺不合命的故事。全系神统谱与神话。中卷7大段。记神武天皇、绥靖天皇以后8代、崇神天皇、垂仁天皇、景行天皇与成务天皇、仲哀天皇、应神天皇。系神话与英雄传说。下卷10大段。记仁德天皇、履中天皇与反正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雄略天皇、清宁天皇与显宗天皇、仁贤天皇以后10代、用明天皇、崇峻天皇、推古天皇。皆以帝王为中心,掺杂一些神话传说。此外书中还留有古歌谣130首。本书的编成,不仅对日本文献编纂史有积极影响,且在文学史上的史料价值高于史学。全书所述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为数不多,但较具体,多为学者所引用。本书也是日本第一部记录皇家家谱之书,但其中多美化和失实。
避戎夜话
杂史。南宋石茂良撰。1卷。是编载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陷汴京事。此书逐日记载开封被围直至最后陷落的经过,其中主要写都统制姚友仲守御东南两壁的详细情况,据朱胜非《秀水闲居录》说,作者在围城期间一直住在姚友仲家,而本书中也提到作者跟随在姚的左右,后来姚在城破时被乱兵所杀,还是石茂良为他收的尸。书中记守城经过最为详尽,谓金军攻城之具有火梯、云梯、编桥、鹅车、洞子、撞竿、兜竿之类,又记宋军分别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这些攻城器具。后来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时,大量采录此书的材料。书中还对靖康之变的教训进行了总结,对宰相唐恪等人的一味主和进行了揭露,说靖康元年春金军第一次围城撤退后,朝廷不务边防守备,却尽料理些不急之务,如恢复春秋科考试、太学生免解、改舒王从祀之类,当时有民谣说:“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山东,却管陈东,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界,却管秀才解。”确实切中了时病。在宋人记载靖康事变的各种著作中,《避戎夜话》堪称第一手材料,值得研究者重视。今本已非完帙,通行者有《说库》、《广四十家小说》等本。此书有《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1982年上海书店改题为《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重新影印出版。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凡二卷。北魏昙摩流支译于景明二年(501 )。又作如来入一切佛境界经、智慧庄严经、如来庄严佛境界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对妙吉祥童真(文殊师利)宣说不生不灭之法,开示如来法身之本义、方便示现之道理及随机摄化之大用,并阐明菩提及菩萨行之义。本经另有三异译本:宋代法护等所译之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及西藏译本。其中,法护译本内容最为增广,而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为最简略、最接近原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