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汝成

黄汝成
  • 姓名:黄汝成
  • 别名:字庸玉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
  • 出生日期:1799
  • 逝世日期:1837
  • 民族族群:

黄汝成(1799—1837),清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字庸玉,号潜夫。道光间诸生。少受业于钱大昕,二十多岁时补廪膳生,初为议叙,后得通判入赀为县学官,选为安徽泗州训导,未赴任。生平博学,对天文、地理、律历、训诂、水利、赋税、盐铁、钱币,皆能精心探赜。著有《日知录集释》三十二卷附《刊误》四卷、《岁实考校补》一卷、《岁朔考校补》一卷,均传于世。另著《春秋外传正义》,未成。(事迹见《国朝耆献类征》卷四百三十二,《续碑传集》卷七十七。)

黄汝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胡敦元等学生之请所拟。所列图书共约190种。分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文学史之部三大类。开列此书目的目的,主要是为帮助普通的年青人较系统地学习一些国学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治国学的门径”。为了使此书目不仅适用于个人,还能适用于当时的中小学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所以还在每部书下,注出其最易得的版本。此目一经问世,便在国学界引起反响。梁启超曾撰文提出激烈批评,认为此目在开列时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因而阙漏较多,如史部中的《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等经典要籍此目均未收列,其批评颇中肯綮。

玄真灵应宝签

玄真灵应宝签

玄真灵应宝签,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编首序文称此书乃「九天开化主宰灵应帝君」委托嗣子七人撰成。原本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是书乃道士为人解释签意之书。全书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顺序。每一时辰有签语三十条,末附金、木、水、火、土签语五条,共计三百六十五条灵签,以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数。每条灵签包括五言签诗一首,骈文一段,求签者据以解释签意之吉凶休咎。

傲霜花

傲霜花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1947年上海百新书店初版。内收《自序》1篇。小说初载时原名《第二条路》,1941年初载于重庆、成都两地的《新民报晚刊》。作者在《自序》中说,这是一部叙述人生的书,将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所见所闻有关教育界的困苦情形,“摄取了一部分现象,来构成这部小说”,“替教育界人呼吁”。小说共48章。女主人公华傲霜是个老处女,职业是教师,受过高等教育,但情性孤傲。她热心于妇女运动,办妇女补习学校,曾说:“其实我并没有崇高的理想,只是从小在学校里念书,就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不甘寂寞,不肯承认男子对外,女子对内这个原则。不过我的交际手腕和我的理想,不能融合,往往在这二点上失败。”她抱独身主义,独处30多年后,才深觉没有男人不易生活,最后和留学生出身的老商人夏山青结合。华傲霜生活道路和人生看法的这个大转变,还由于教育界生活困苦的原因所造成。她教书无法糊口时,不得不弃教从商,与人合办合作社。她一向看不起经商,视商人为市侩。可是一旦生活不下去,自己也不得不经商时,才扭转了旧时的观念,改变了生活态度,最后同经商者结为伉俪。作者写来不无幽默感,但仍“不失正义感”(《自序》)。

元人杂剧选

元人杂剧选

顾肇仓选注。该书选录了元人杂剧15种,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较优秀的作品。该书如果按照它们的主题思想加以区分归纳,可分下列5个种类:一、属于表现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作品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张国宾的《合汉衫》,无名氏《货郎旦》,秦简夫的《东堂老》和李直夫的《虎头牌》。二、正面描写反抗统治的英雄人物的作品有:康进之的《李逵负荆》。三、以公案剧的形式,抒写民众的痛苦与希望的作品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生金阁》和孟汉卿的《魔合罗》。四、以民间传说与神话为题材的作品有:李好古的《张生煮海》和郑德辉的《倩女离魂》。五、以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具有一定意义的作品有:石君宝的《秋胡戏妻》、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白仁甫的《梧桐雨》。这几个种类大体上能概括地代表元杂剧中的主要类别,从中可对元杂剧进行初步的分析。该选本基本上以明万历年间臧晋叔选刻的《元曲选》(即《元人百种曲》)作为底本,因为臧本经过整理,较为完善,此外该书还参校了其他一些刊本,如:元刊本,《古名家杂剧》本,《柳枝集》及《酹江集》本等。该书195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另有1956年作家出版社本,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本。

王心斋语录

王心斋语录

此《王心斋语录》选自日本永嘉元年和刻本《王心斋全集》,分上、下,分别为《全集》卷二、卷三。王艮(1483年7月20日-1541年1月2日),原名王银,字汝止,号心斋,明朝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思想家王阳明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

华严清凉国师礼赞文

华严清凉国师礼赞文

华严清凉国师礼赞文,佛教颂赞文。一卷,宋.智肱述。吾祖贤首国师。开宗判教。经穷一代。义绝百家。解释唐则天圣后朝。所译华严。至十九卷。大愿未终。奄然真寂。清凉始登贤首法席。传习起信等义。念学无常师。遂人询北礼。法仿南求。负笈四方。撗经三学。复趋贤首绛纱。偶师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