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珩

刘世珩
  • 姓名:刘世珩
  • 别名:字聚卿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74
  • 逝世日期:1926
  • 民族族群:

刘世珩(1874~1926),字聚卿,一字葱石,号继庵。瑞芬第五子。13岁补贵池诸生。1890年应府县试,以堂备见遗。1894年与兄世瑛同榜中举。1901年以道员指派湖北,负责江南商务局兼管南洋保商事宜。1903年代表中国参加日本举办的全国劝业博览会。回国后,建议组织江宁省城商会,设立商业中等学堂,建立江南商品陈列所和劝业工艺局,获准后,即付诸实施。相继兼职南洋官报局、江楚编译书局、两江学务处、裕宁官银局、江宁马路工程局、两江师范学堂、江宁实业学堂。1905年清廷整理币制,上《银价驳议》、《国法刍议》,被采纳,奏设印刷厂及造纸厂,印制各种钞票证券。补度支部右参议,旋署天津造币厂监督。1908年任直隶财政监理。1911年升补左参议兼湖北造纸厂总办,加二品卿。武昌起义后,避居上海,自号枕雷处道士,筑室“楚园”,收藏金石书画,校刊古籍,编著立说。汇校元杂剧《西厢记》、明传奇《玉茗堂四梦》和《暖红室汇刻传奇》、并附《曲谱》、《曲品》等论著,另纂辑《双忽雷本事》、《贵池先哲遗书》、《聚学轩丛书》、《玉海堂景刊宋元椠本丛书》22种、《宜春堂景宋元中箱本》8种、《金石著录》5种、《秋浦双忠录》40卷。校译有《朝鲜近世史》2卷等。曾在贵池创办县高等小学、开办贵池垦务公司、池裕矿务公司。

刘世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雍正广东通志

雍正广东通志

广东地方志。清郝玉麟等监修,鲁曾煜等编纂。六十四卷。玉麟,奉天镶白旗人,官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东总督。曾煜,浙江人,官翰林院庶吉士。广东地处岭南沿海澳区,汉魏以还舆图可考。明有戴璟、郭棐、谢肇淛、张云翼诸家之书,但仅粗具崖略。清康熙二十二年始有通志,此为雍正八年(1730)玉麟承命所辑。次年成书。首为典谟、次星野、舆图、疆域、沿革、编年、礼乐、海防、学校、公署、坊都、贡赋、兵防、屯田、盐法、职官、人物、风俗、物产、外藩、艺文等三十五门。图有省总、府疆域、城郭、海防、梅岭、澳门、虎门等二十三图。全书约一百七十字。为广东现存体例内容较完备的地方志书之一。记事止雍正八年(1730)。以康熙志为底本,新增四门。旧志海防不绘图,亦不列卷,今各补入。旧志公署职官,俱详文职而略武职,详汉籍而略旗籍,今汉旗文武分类均编。旧志职官始自明,自秦迄元缺载,今俱辑补以存历代官制,并以省总各府为分序之例。特别新增《外藩志》考及海外诸国入贡道路,有由广东者,有昔由广东今改福建者,有由福建、广西境接广东者,俱历载之,以备观览;共志暹逻、荷兰、安南、苏禄,占城、锡兰等三十三国朝贡、诏赐、通使,贸易等情况。对研究我国古代南海对外关系颇有意义。编年始颛顼五帝,历雍正八年,记有关该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大事,亦为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因成书仓猝,多沿袭旧文,未免失之冗蔓,体例不一, 彼此牾。有乾隆二年(1737)刻本, 《四库全书》本。

鲲溟诗集

鲲溟诗集

诗集。明郭谏臣(1524—1580)撰。四卷。谏臣字子忠,号鲲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曾官袁州推官、吏部主事、员外郎、江西布政司参政。罢归后起郧阳巡抚,未上而卒。谏臣为官刚直,先后劾严世蕃、忤张居正。屡疏陈事,多持正。是集为其子元望所编。此本为其五世孙鸾重刊。含古近各体诗六百七十一首。集中诗《江村寒食》、《归舟晚眺》、《雨中新柳》等,皆婉约閒雅,有范成大,陆游之遗风。王世贞则称“其词咸调畅清丽,句稳而字安,不露蹊径。而近体尤讽讽可咏。”有《四库全书》本。

采石瓜洲记

采石瓜洲记

绍兴辛巳,金人渝盟。先是,遣使贺大中节,登对出悖语要将相大臣,乞割两淮襄汉之地。朝廷骇愕。上命宰相就都堂宣其悖语,侍从台谏备边之策。宰相又宣圣语:"今日更不问和与守,只问战当如何?"金已提兵驻汝州之温汤,示渡江汉,从上流以窥吴会。朝论欲遣成闵提禁卫万兵守襄汉,中书舍人虞允文言:"今金为疑形形我,上流不足虑,直恐尽撒禁卫之兵,万一金出两淮,异日何以应之?"不从,遂除成闵湖北京西路制置使以行。未几,金还汴京。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唐代华严学者李通玄撰,四十九卷。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身为李唐王室后裔,其早年钻研易理、精通儒学,后转而深入佛典,对《华严经》用功尤深。​ 这部论著围绕《华严经》展开阐释。开篇以立十门之法,即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来剖析《华严》一经义理,为理解全经搭建起基本框架。在释经文时,先对经意进行总叙,阐明经宗趣,点明教体,总陈会数,随后详细解读经文内容。​ 书中观点独特,创立 “十宗十教” 判教理论,将《华严经》全部内容划分为十段,指出其有五种因果遍周义。强调文殊、普贤与毗卢遮那佛的三圣圆融关系,纠正当时佛教界轻视文殊而重普贤的倾向。同时,其学说受《大乘起信论》影响,并将《周易》思想融入对《华严经》的解读中,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在华严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清凉国师澄观的《华严经疏钞》并称为 “华严双璧”,为后世华严学者提供新视角与思路,对中国华严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从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范。在中国,能够代表佛陀的圣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愿的白话文佛陀传记不多,本书是其一。 星云大师以虔敬,庄严的心态,写佛陀的一生历劫成道的过程,撰写佛陀深厚的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导读者深深思维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佛道!这部《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于1955年,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时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

菩萨生地经

菩萨生地经

一卷,吴支谦译。差摩竭释种长者子问:何行疾得成佛?佛答以二种之四事,此行法能生佛果,故名生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