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

雷锋
  • 姓名:雷锋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省望城县
  • 出生日期:1940年12月18日
  • 逝世日期:1962年8月15日
  • 民族族群: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40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佃农家庭。原名雷正兴。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毒打致死,祖父、哥哥、弟弟病饿而亡,母亲不堪地主欺辱,悬梁自尽。7岁成孤儿。为了糊口上山砍柴,被地主婆在手背上连砍三刀,靠讨饭和穷乡亲的照料度日。1949年8月家乡解放后,参加儿童团,投入放哨、清匪反霸斗争。1950年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上了小学,学习刻苦,第一批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土改时担任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地改革斗争,对旧社会进行了血泪控诉。1955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主动把分给自己的土地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高小毕业,选送到乡人民政府当通信员,不久调中国共产党望城县委机关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望城县治沩水工程,被评为“治沩模范”。后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在县报上发表《我学会开拖拉机了》。1958年到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学开推土机。在农场和工厂建设中,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红旗手”。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雷锋把毛泽东著作看作“粮食”、“武器”、“方向盘”,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写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和日记。通过反复学习,使他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道理。他认定:活着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确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从这一人生观出发,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热爱人民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认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立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处处以关心别人为重,热情帮助战友, 为集体、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好事。群众赞誉“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1960年在人民生活遭到严重困难时, 他把省吃俭用节余的200元钱支援人民公社和灾区。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永不忘本。不因现在过上幸福生活而忘记过去阶级压迫的痛苦, 时刻牢记剥削阶级和帝国主义还在欺压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劳动人民。他拚命工作,誓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短短一生中, 经历过几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干一行爱一行, 干一行专一行, 不讲条件, 不计得失, 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在农业战线是治水模范、优秀拖拉机手,在鞍钢3次评为“先进工作者”,18次评为标兵,5次评为红旗手。入伍后, 带病参加抚顺地区抗洪抢险, 坚持奋战七昼夜,直至战胜洪水。他关心少年一代的成长. 在抚顺市担任校外辅导员时, 经常给少年讲革命故事, 作忆苦报告, 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他谦虚谨慎, 从不自满, 做了好事不留姓名, 受到赞誉不骄傲。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他在部队两年零八个月中,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 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6月任班长后, 他带领的第4班一直是先进集体。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认他为全国优秀少年先锋队辅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于1963年1月7日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 “雷锋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都发出向他学习的号召。《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等报刊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他的事迹的文章。

雷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习学记言

习学记言

学术评论集。南宋叶适著。内容系对历代学术的评论汇辑。共五十卷,凡经十四卷,诸子七卷,史二十五卷,宋文鉴四卷。是评论历代学术的专著,其中卷十三论述《论语》,集中阐发孔子思想,经部其他各卷也常常论及孔子。该书对以往学术的评判,不仅范围广泛,而且对传统之见多有突破。是一部评论历代学术的著作,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对儒家的评论从孔子至宋代理学都有论及,除对孔子思想进行肯定性的评说外,对孟子以至宋代理学都有所批评。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称:其书“自孔子以外,古今百家,随其浅深,咸有遗论,无得免者。”

朝野佥载

朝野佥载

笔记小说集。唐张鷟撰。原二十卷,今本六卷,又作三卷。记载隋唐两代朝野佚闻,尤多武后朝事。对当时朝政颇多讥评,也记述了不少神鬼怪异之事和琐语琐闻。其中亦多怪诞不经的传说。但因究属第一手材料,故不记载为《资治通鉴》所取。鷟死于玄宗开元年间,书中有若干条记载开元以后事,系当后人所窜入。1979年中华书局排印本系据《宝颜堂秘笈》、《说郛》等本校点,并附有补辑。今人赵守俨有《张鷟和<朝野佥载>》,载《文史》第8辑。

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

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

经名: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众生说念诵十方天尊名号,除罪延生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不署撰者。太上老君劝人诵念十方救苦天尊名号。

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李昪(1831年—1864年),即朝鲜哲宗(조선 철종),朝鲜王朝第25代君主(1849年—1864年在位)。字道升,号大勇斋,曾用名李元范,是朝鲜英祖李昑的玄孙,全溪大院君李㼅之子。李昪早年流落江华岛,生活落魄。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朝鲜宪宗去世后,在纯元王后金氏的指定下,以王室旁支身份入嗣朝鲜纯祖大统,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安东金氏专权,国政昏暗,虽然没有出现大动荡的局面,但朝鲜内外部的危机在他在位时急速积聚,整个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八日(1864年1月16日)去世。时年33岁。庙号哲宗,谥号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清朝赐谥“忠敬”),葬于睿陵。他没有子嗣,由另一王族旁支李熙继承王位,是为朝鲜高宗。大韩帝国建立后朝鲜纯宗追尊李昪为哲宗章皇帝。

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

思益梵天所问经简注

佛典注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圆澄注。四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的注释书。在释第一品中,作者认为:法分五教,说有五时,此经“准贤首所判,第四顿教,大乘所收,在方等之时”。本书撰成后,即刻本流通。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随相论

随相论

全一卷。印度德慧法师(梵Gun!amati ,求那摩底)作,南朝陈代真谛译。又称求那摩底随相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乃为破外道之我执而作。内容详解俱舍释论卷十九慧品(新译之俱舍论卷二十六智品)中之四谛十六行相,其次详解为对治常、乐、我所、我等四见行,故说修无常、苦、空、无我等行相之文。文中之‘论主云’或‘论云’即指俱舍论,‘解言’即指德慧之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