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奈

魁奈
  • 姓名:魁奈
  • 全名:弗朗斯瓦·魁奈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694
  • 逝世日期:1774
  • 民族族群: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代表,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生于巴黎西部的一个地主家庭,早年丧父,16岁开始跟随外科医生学医,1717年通过外科医生资格考试,1718年开始行医,不久就任市立医院外科主任,1746年任王室外科医学会的常任干事,1744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1749年起任路易十五的宫廷医师,1752年成为路易十五顾问医生,1755年晋升为“常医”。他在凡尔赛宫常常招待当代第一流启蒙思想家,据传到大陆旅行(1764—1766年)的亚当·斯密也参加了这种聚会。魁奈通过同这些学者和思想家的接触,开阔了有关哲学、社会学、政治和经济学等问题的视野,有关经济学的研究也是这个时候开始,60岁以后在经济学特别是农业赋税问题上著书立说。


当时法国政府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已遭失败,赋税繁重,农业凋敝,工商业停滞,财政经济陷于绝境,劳动人民极端贫困。这时,魁奈应《百科全书》之邀,先后于1756年、1757年写了《租地农场主论》和《谷物论》,涉及到农业凋敝的原因,赋税和禁止谷物出口等政策的问题。这两篇论文已为魁奈的经济学说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他分析比较了大农业和小农经营得出了生产效率等方面前者优于后者的结论,并指出在良好的条件即资本主义这一大农业制度下,农业是唯一能产生“纯产品”的部门。谷物的交易和恣意课税是农业凋敝的原因,也阻碍着法国的农业的再建。因此他主张改革租税,实行地租单一税,提倡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增加农业投资,以拯救法国经济。


1758年,魁奈发表了他的主要也是最杰出的著作《经济表》,由于图解复杂,内容难懂,流传不广。此后,魁奈的著作几乎都是对《经济表》的解释、补充、修改和应用。1758年,写了《经济表及其解释或王国的经济精华》,1768年改名为《农业国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1760年写了《经济表的分析》,1766年写了《第一经济问题》,1767年写了《第二经济问题》。


魁奈创立了重农主义的各项基本经验,并吸引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有学术观点、政策观点、有自己的定期刊物的学派,即重农学派,魁奈成了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


魁奈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威廉·配弟(1623—1687年)的自然科学的进一步深化。魁奈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着“自然秩序”即客观规律。因此,竭力寻求各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规律性。完成了从分析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的转变,并把交换排除于产品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也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问题在于他们所指的生产领域仅限于农业的范畴。但是,他作为唯心主义者,认为这种符合“自然秩序”的永恒的社会制度,是基于神意的。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是由于现实的人为的制度违反了“自然秩序”的结果。并且,魁奈通过自己的著作《经济表》所展示在人们面前的,符合“自然秩序”的永恒的社会制度,当时法国社会已经出现,并且即将实现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于是这个“自然秩序”合乎运行的自然法则、或客观规律,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并且指出由于违背这种规律,从而阻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归结为重商主义或者封建制度所造成的,最为典型的是禁止谷物出口和繁重的赋税。


魁奈作为经济学家,首先提出了等价交换学说,可以说是魁奈整个经济学说的出发点和反对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只有在自然秩序的条件下,即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价值或生产费用相等的物品才能相互交换。同时指出,货币的职能只是充当流通手段,并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在交换中不创造财富,也不产生利润,这就促使他们在流通领域之外寻找财富产生的源泉。但是,由于他没有正确地了解价值,也不能正确解释等价交换的原因,因此他实际上把价值和生产费用混为一谈。


魁奈的“纯产品”学说是他的整个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系的核心和基石,由此出发,展开了他的其它经济学说。魁奈所说的“纯产品”包括社会总产值与生产费用之差。他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在自然作用下使物质财富增加,才创造“纯产品”,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工业只是加工农产品,改变物质财富的形式,将使用价值进行组合,但并不增加物质财富的数量,所以不产生“纯产品”也不产生物质财富,是非生产部门。但是,他把“纯产品”即剩余价值作为研究的范畴,指出创造“纯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使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由流通领域转为生产领域,为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他把社会分成三个阶级:生产者阶级(从事农业的阶级即农场主和农场工人,是“纯产品”的生产者)、土地所有者阶级(即地主及僧侣、贵族、国王等拥有政治权力的人)和不生产阶级(从事工业的除农业以外的从事劳务和服务的人,不生产纯产品,只是把自己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加到农产品的价值上)。并在此基础上,在《经济表》中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及其三个阶级之间的流通和分配。魁奈第一次把社会划分为阶级,对资本主义阶级关系进行分析,并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做第一次系统的分析,应该说这是魁奈的独创,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必须指出,他这种不以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而以部门为原则划分阶级的结果,混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掩盖了阶级矛盾。


魁奈的资本学说中,他还根据“纯产品”学说分析了资本与货币的不同,认为不是货币的本身,而是用货币所购买的生产资料是资本,而且只有投入到农业的资本才是真正的资本,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都是非生产资本。还根据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周转性质的不同,把生产资料划分为:“原预付”,即长期基本投资,如农具、建筑物和牲畜等;和“年预付”,即年经营资本,如种子、肥料和劳动力的费用等,从而实际上区分了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但是,他没有指出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问题,因此,无法科学地分析资本增殖和剩余价值问题。


魁奈针对当时法国经济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著作,阐述了经济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主张,反映了法国产业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严密组织机构的政治学术团体—重农学派。魁奈的重农学派做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在经济学说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魁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蚟孙鉴

蚟孙鉴

清朱从延纂辑、乾隆四十一年林德垓、庄乐耕重订。蚟孙即蟋蟀。古南方方言。《方言》第十一:“蜻蛚,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南楚之间谓之蚟孙。”《蚟孙鉴》显然沿袭了明谱的内容,又杂以他谱,兼及旧谱所无的新内容,以为增广。就篇幅而言,此谱为明清两代虫谱之冠。内容驳杂,有关色品类,虽照抄明谱居多,但亦有所发展。此谱也强调定色的基本原则,其《前鉴》中《辨蛩五色》继承并发展了《秋虫谱》的有关论述:“大都青蛩要白线金翅,黄蛩要黄线乌牙,遍体如金;紫蛩要头浓红线,腿斑肉蜜;白蛩如冰;黑蛩如墨……”但由于此谱内容来源不一,又受此前数谱的干扰,故实际定名时,则既有合于分类原则者,亦有不合原则者。当是著者心中并无定见所致。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

小说,张恨水著。大学教师周秀峰独自居住在寄宿舍里,因自己的朋友们都已成双入对,他非常着急。就在这一个春日,他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大家小姐黄丽华,黄丽华的美丽打动了周秀峰,可是他又同时感到她的富贵做派自己是不能接受的。与此同时,他倾心已久的邻居,贫家姑娘玉子也表示出了对他的好感。他一直在两个女子之前徘徊不定,但是黄丽华的优越条件已经在一点一点占据他的心……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长篇小说。杜鹏程著。1954年出版。作品在解放战争广阔的历史背景下,真实地再现延安保卫战艰苦卓绝的胜利历程,反映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必然趋势。全书以周大勇和他的英雄连队的战斗经历为中心线索,描绘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运动战、九里山阻击战、沙家店歼灭战等各有特色的重要战役,在敌我双方的殊死搏斗中,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孙全厚、李诚等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特别是第一次在长篇小说中成功地刻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同志的感人形象,既表现了彭总作为杰出的军事将领运筹帷幄、巧布战局的高度指挥才能,又描写他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和人民战士朴素无华、平易近人的淳厚风貌,充分展示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纯朴崇高的精神境界,热情赞颂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全书气势恢宏,笔力雄健,富于激昂的战斗诗情与深刻的哲理意味,被誉为建国后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部“英雄战争的史诗”。

释教正谬

释教正谬

1857年英国人艾约瑟写的基督教辟佛护教文献,三眼居士译。作者艾氏是英国基督教会宣教士。 据《佛光大辞典》的介绍,《释教正谬》网罗经典、教乘、释迦牟尼、轮回、三宝、沙门、十恶、功德、偶像、净土、观音、世界、诸天、地狱、瑜伽、持咒、宗门、止观、涅盘、无常等项,计二十章。现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编目为7490号。 其写作的动机是因为佛教“皆拜其偶像,谓之象教,今吾耶稣正教,…以上帝之命,毋许崇拜偶像,故与彼教论辨。”它一方面通过推理论证佛教在上述十个方面的谬误,另一方面,更是以《圣经》为依据来批评佛教的理论和教义,如“保罗曰:‘当弃妄言老媪之谈,练习敬虔上帝之事。’”“彼得曰:‘舍耶稣别无救主,盖天下人间,更无锡他名,可以得救者也。’”本书是为数不多的基督教新教的辟佛宣教古籍,其特点是站在基督教立场上批判佛教,“究其由来,明其非上帝所证之教,所有谬误,细为指陈。”通过与基督教的对比来批判佛教,以基督教为正教,以佛教为“由学空言”,因而有失公允,这可能也是引起佛教界多有辨驳的原因。 佛教界辩驳此书者,有日本养鹈彻定之《释教正谬初破》、《释教正廖再破》各一卷、南溪之《释教正谬噱斥》二卷,南条神兴之《释教正谬辩驳》等。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由中国佛教协会编注,其主要内容分为一、丛林,二、殿堂,三、传戒,四、度牒,五、清规,六、课诵,七、国师,八、俗讲,九、浴佛,一○、行像,一一、赞呗,一二、水陆法会,一三、忏法,一四、盂兰盆会,一五、焰口。

观无量寿经义疏

观无量寿经义疏

凡二卷。隋代慧远撰。又称观无量寿经义记,或称净影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地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为现存最早之观经注疏。本疏判定阿弥陀佛之身土为应身应土,往生其净土之九品人,乃大、小之圣人,以其修证与自力修行之通规无别,而不论弥陀本愿之胜力,所说大违净土教之义趣,故善导作观无量寿经疏破斥之。于隋唐之际,净土教义之了解,可自本疏窥其鳞爪,为研究善导观经疏不可或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