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周星

黄周星
  • 姓名:黄周星
  • 别名:字景虞,号九烟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湘潭(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1611
  • 逝世日期:1680
  • 民族族群:

黄周星(1611-1680)清代文学家。一姓周,字景虞,号九烟。湘潭(今属湖南)人,寄居上元(江苏南京)。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曾授户部主事。入清不仕,更名人,字略似,号半非,晚号笑苍道人,侨寓吴兴(浙江湖州)。康熙十九年(1680)有人以博学鸿儒荐,避不赴;迫之,乃叹曰:“吾苟活三十七年矣,老寡妇其堪再嫁乎?”遂于五月五日,自撰《墓志铭》及《解脱吟》、《绝命词》,效屈原投江,遇救得免,家人劝慰,然死志愈坚。“六月望后,夜复赴水,又为人救免。至七月十七日夜半,乘间赴蹈清流,防者觉而奔救之,公乃自绝饮食,至二十三日而卒,时年七十。”墓葬马家港长生桥畔,墓碑于清咸丰年间重立,供后人凭吊。墓碑镌刻诗句:“异乡飘泊孑然身,五日魂归故国民。饮罢蒲觞怀酒意,长生桥下吊灵均。”


黄周星是明清之际的诗人和戏曲家,也擅长小说和书画篆刻。他虽然多才多艺,但终生坎坷不遇,抑郁困顿,愤激不已。在他的作品中,盘郁着一股悲愤不平之气,充满了各种奇情异想。诗歌如《痴情三首》、《千春一恨集唐六十首》,大胆表述自己寻求“知音”的热切心情,沉痛抒写“知音”不得的愤恨情绪,想出天外,悲在心头。戏曲如传奇剧本《人天乐》,以佛经所载“郁单越”为“人乐”,以道家所称“中海昆仑”为“天乐”,叙述善士轩辕载修身积德,得仙人指引,拔宅升天,情节更加荒诞,剧中主人公,实际上是影射自己,象征着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渴望和追求。小说《补张灵崔莹合传》,以才子佳人为题材,描写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同样曲折离奇,凄凉悲咽。凡此种种,都明显地显示出黄周星文学创作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怪”。就诗歌方面而言,他客观上开了此后乾嘉时期胡天游、舒位、王昙一路的先声。


黄周星著作流传于世的主要有《夏为堂别集》、《九烟先生遗集》等。后世对他研究很少,许多问题尚有争议。

黄周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大六壬心镜

大六壬心镜

《大六壬心镜》八卷,唐不欲子徐道符撰,宋元迄今,壬家奉为土臬,因其拟经作歌,用之无不验也。然世苦无全本,余求之十余年不可得。今年春,壬友吕君汉枫出写本壬书十数本示余,《心镜》其一,私心喜焉。惜转写讹误甚多,适程伟堂先生过舍纵谈壬术,亦以未观《心镜》全书为恨。自谓曾客维扬,于《通神集》集出一册,又未知有遗漏与误摘他文否。余以吕君抄本质之,程君雀跃后,即以其所集本与余校对,其本颇善,足以订正原文。然首例起九歌,非徐君之文,又《月将起例》、《十干课起例》、《天将顺逆》三歌,兹本无,未敢定为《心镜》。又《天将旦暮起例》一歌,兹载在《杂将门》之首;又《占怪?六丁歌》是他书而误采入;兵占一门,全未集入。程君语余依其序而复以臆裒辑。

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

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

《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徐天闵注。徐天闵先生诗学造诣极高,常年讲授历代诗歌,所编讲义亦多,《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即为先生“初任武大教授时所编讲义”。所选五言诗共189首,均取自王士祯所编《古诗选》。《武汉大学百年名典: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中徐先生通过对汉魏晋宋五言诗的注解、评论,集中展示了历代诗论家研究汉魏晋宋五言诗的诸多见解;通过对诸家看法的辨析,对许多说法的是非、正误作了某种程度的清理,同时在辨析中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展示其对诗歌文学特性、美学意义、艺术形式的体认。

春秋本例

春秋本例

北宋崔子方撰。係疏解《春秋》義例的著作。凡二十卷。崔氏疏解《春秋》之作有《春秋經解》、《春秋例要》、《春秋本例》等,此其一。是書大旨以為聖人之書,編年以為體,與時以為名,著日月以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名《本例》。《宋史·藝文志》著錄:《本例》、《例要》二十卷,可知崔氏原書乃二書之合本。今《通志堂經解》本,《本例》析目錄别為一卷,以足二十卷之數,而《例要》則闕而無存。清修《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 中輯出 《例要》一卷,别為一書,而《本例》仍作二十卷。此書凡分十六門,皆以日月例推之,而又分著例、變例二則; 州分部居,自成條理。考《公羊》、《穀梁》二傳,原本就以日月例說解《春秋》。此書承之,並推日月之例以概括全經,不免有支離、牽强之失,故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專以日月為例,正是蹈《公羊》、《穀梁》之失。然此書條理清晰,推本經義,糾《三傳》之誤,於經意多有所得,實足以成一家之言。為宋代解說《春秋》的一部較為重要著作。有《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等。

大学衍义

大学衍义

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的政治哲学著作。 共四十三卷。全书以“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 本”、“格物致知之要”、“诚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 “齐家之要”为纲目;目中又有细目,“每条之中,首之以 圣贤典训,次之以古今之迹、诸儒之释经论史,有所发明者录之”。是对《大学》思想的发挥,故名“衍义”。此书以四书中的《大学》为本,推衍其义,故名。当时宋理宗荒于国政,奸佞用事。作者借《大学》之义,援引儒家典籍和史事,并附己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倡明君主为治之理。全书首刊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次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四大纲。

维摩经评注

维摩经评注

维摩经评注,十四卷,明杨起元评注,前附谢康乐十譬赞。

梵网经菩萨戒初津

梵网经菩萨戒初津

梵网经菩萨戒初津,八卷,清书玉述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