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潜

吴克潜
  • 姓名:吴克潜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浙江海宁人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91
  • 民族族群:

吴克潜(1898-1991)浙江海宁人,幼承家学博览群书,27岁到上海行医并创办《医药新闻》报任主编。后应中国医学院之聘任教授兼教务长31岁任中华全国医药联合会执行委员兼学术委员。建国后历任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中医学会理事、顾问等职。擅长中医内、儿科主要著作有《吴氏儿科》、《古今医方集成》、《病源辞典》、《药性辞典》、《医药精华集》、《诊断学》、《吴克潜医案医话集》等桃李满天下,被载入中国医学史。

吴克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诸蕃志

诸蕃志

中外交通著作。南宋赵汝适撰。二卷。汝适,宋太宗八世孙,嘉定至宝庆间官福州路市舶提举。为志海国事,亲为采访,于宝庆元年(1225)写成此书。约二万八千字。卷上所记占城(今越南中)、真腊(今柬埔寨)、三佛齐、苏吉、南毗、天竺(印度)、大食(伊朗)、默加猎(摩洛哥)、新罗(朝鲜)、倭国(日本)等四十余国事。所及范围东起日本、朝鲜,西至北非摩洛哥等地风土、物产、民族、宗教文化。卷下以志物为主,记乳香、血碣、安息肉豆蔻、槟榔、椰子等。东起日本,西抵摩洛哥,对于中国沿海诸国叙述尤其详细。

隋宫两朝演义

隋宫两朝演义

隋宫两朝演义,6册100回。民国十八(1929)年十月出版。张恂子著,王小逸评。又称《隋代宫闱史》、《话说隋朝三十七年》本书主要叙述自隋文帝杨坚夺取周室天下,经隋炀帝杨广,并及两位恭帝杨侑、杨侗,共三十余年间的隋朝历史。其中主要讲述宫闱秘辛、朝野轶事。虽然书中情节多有杜撰,但开凿大运河的壮举、隋堤广植柳树的诏令(赐柳姓杨,后称“杨柳”),以及扬州观琼花的韵事,都给中国历史和文学上平添了诗人化的一笔。“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隋朝短暂的历史足以警示后人。

小豆棚

小豆棚

文言小说集。 清曾衍东(1750?—1820前后)撰,参见附录小传。自序写于乾隆六十年(1795),最后成书约在嘉庆、道光之际(1820前后),即作者逝世之前,历时二十年上下。原书八卷。今存残钞本一至六卷。又残钞本五、六两卷,上有批语及修改文字,当是作者手笔。光绪六年(1880),项震新分类整理,略有删汰,存二百零三篇,分十六卷。书前除自序外,还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彭左海为曾衍东写的小传,项震新的叙等。其后,坊间印本有多种。作品深受《聊斋志异》影响,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是早期仿聊斋的优秀作品之一。

月洞吟

月洞吟

诗别集。一卷。宋王镃撰。《宋百家诗存》本《月洞吟》前小序云:“《宋艺文志》载镃文集二十三卷。”考《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镃集》二十三卷”,乃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学者兼诗人王镃所作。《宋史·艺文志》所收录宋人别集止于南宋理宗嘉熙(1237—1240)、淳祐(1241—1252)间,不及南宋末年之人,文天祥、刘辰翁、林景熙、谢翱等人之集皆未著录。且《王镃集》所在之位置,也正是南宋初年人之位置(该志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宋末王镃之集,可能最初只以手抄流传。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镃族裔孙王端茂始行刊刻,前有端茂之序及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汤显祖所撰之序,录诗七十馀首。《四库全书》所收《月洞吟》一卷即此本。另有明王楠刊本,亦刊于嘉靖。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有1920年李之鼎宜秋馆所刊《宋人集》本,在乙编。近人傅增湘据吴氏也趣轩写本与王楠刊本合校,补诗一百五十馀首。

大爱道比丘尼经

大爱道比丘尼经

梵名Maha^ -praja^pati^-bhiks!un!i^-su^tra 。凡二卷。译于北凉,译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作大爱道受戒经、大爱道经。内容叙述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佛于迦维罗卫释氏精庐时,姨母大爱道请求出家、受持佛之法律,佛不许,阿难以姨母对佛有养育之恩,多次代为恳请,佛遂听许之,为说比丘尼种种戒律。盖大爱道依阿难之斡旋,得出家受八敬、十戒等法,于中阿含卷二十八瞿昙弥经、中本起经卷下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四分律卷四十八、五分律卷二十九等均广说之,本经或即根据此等所说加以敷陈而成。开元释教录将本经编为北凉失译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玄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玄义

自觉圣智。第一义心。非名相之所诠。奚思议之能入。依染净而分五法。法法本真。由迷悟而辨三性。性性无性。因迷中体用差别。立八种识。识若空华。约悟时显理偏圆。称二无我。我同兔角。是以一切佛语。唯传此心。一切佛心。咸印斯语。语即非语。无劳扫空里之华。心亦非心。何事觅波外之水。正法眼藏。统权实以同归。百八句门。彻真俗而不二。穷真俗之致。乃知真俗本融。昧权实之殊。岂达权实一体。悲夫。先哲旣逝。后学肤承。畏堕名。相窠臼。翻为名。相所縳。莫究端倪。喜谈直捷法门。遂为直捷所拘。终成浅陋。旭惭薄怙。未践真修。幸遇上乘。聊窥一线。将申经义。例开五重。第一释名。第二显体。第三明宗。第四辨用。第五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