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麟士

- 姓名:蔡麟士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蔡麟士,原名蔡绍傅,是清代著名堪舆家,术数家蔡岷山四子,蔡岷山,原名蔡本江。号东瑚散人。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湖乡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851年(咸丰辛亥年)乃清朝中晚期中国最具盛名玄空风水六大派之一广东派的始祖。蔡氏育有四子,其生平之学,尽传其第四子蔡麟士。蔡麟士得其父蔡岷山之衣钵,著有《峦头心法图诀》,也为潮汕风水史上一大家。蔡氏所学堪舆术,有峦头(形势)法,理气三元(玄空)法外,尚有奇门遁甲术,六壬神课以及通书择日法等,内容庞杂,几乎囊括了与易学有关的神秘文化。换在今天,也是以成为一个专家级的人物了。蔡氏著有《地理辨正求真》及《家传衍义》两书,而《地理辨正求真》一书中所解释之二十五法,乃道出古代堪舆之秘,泄前人之伪。后其之学说,因机缘巧合,逐成一派,风水界中尊此派为“广东玄空派”,与当时神州大地其余五大派(滇南派,无常派,苏州派,上虞派,湘楚派)并称为清代玄空风水六大派。
蔡麟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治河图略
元代水利学著作。元王喜撰。一卷。王喜曾任河工,继都实(又译作笃什)、潘昂霄之后据实绘图,详加图说成书,约四千字。绘有禹河之图、汉河之图、宋河之图、今河之图、治河之图、河源之图共十二幅,图末各系图说,据文献资料略述古今黄河水害与水利关系,陈述治理方案。 《治河方略》和《历代决河总论》分别考证历史,结合当时黄河现状,制订上、中、下三策,以备御览,《元史》顺帝本纪和《河渠志》所载治河理论均与本书吻合,得知已被朝廷采纳,用于实践。有《四库全书》本, 《墨海金壶》本。王止峻《元代治河的勋绩》一文(《醒狮》1975、2)可供参考。
月季花谱
清代月季专著。作者自署评花馆主,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仅知为江苏人。成书年代亦不详。全书分为浇灌、培壅、养胎、修剪、避寒、扦插、下籽、去虫、品种共9目,品种一节列举吴下月季著名品种名称55个,并记载有栽培技术。
咏史八首
组诗。西晋左思作。关于这组诗的思想艺术成就,历来评价甚高。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钟嵘《诗品》上说:“晋记室左思,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说: “《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母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杜,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清沈德潜《古诗源》卷七说:“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后惟明远、太白能之。”张玉榖《古诗赏析》卷十一说:“太冲《咏史》,初非呆衍史事,特借史事以咏己之怀抱也。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默寓。”《咏史八首》是左思的代表作。这组诗或借古咏怀,或陈古刺今,深刻揭示了当时寒门知识分子与门阀士族之间的尖锐矛盾,批判了门阀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抒发了诗人虽志大才高却身受压抑的愤懑和反抗情绪。作品意义深刻,感情充沛,语言纯朴,笔调劲健,代表了西晋诗歌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悼离赠妹诗
晋代左思作。左思出身寒门,不喜交游,虽博学多才,但不得重用,仕途不得意,晚年退居在家,专意典籍,不问世事。现存诗仅14首,多感慨时事及生平,表达建功立业的抱负,揭露讽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显示出蔑视权贵的英雄气概。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其妹左芬被召入宫,后为贵嫔。左思与妹分别两年,思之而不能相见,作此诗赠左芬。其妹后作《感离诗》酬答。封建社会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女进宫为后妃,其亲族亦皆因之富贵荣华。但左思不是趋炎附势之徒,他不以妹妹的入宫作为自己进身腾达的阶梯。他在本诗中抒写了兄妹间真挚的同胞亲情,妹妹一旦入宫平时即很难相见,因而于离别时,他“衔杯不饮,涕洟纵横”。惟嘱善自珍重,爱惜光阴。原诗如下:“将离将别,置酒中堂。衔杯不饮,涕渍纵横。会日何短,隔日何长。仰瞻曜灵,爱此寸光。”
香囊记
传奇。明邵灿撰。《南词叙录》、《曲品》均著录。此剧演南宋张九成考中状元,因策论违忤丞相,被遣派岳飞幕下监军。不久又遭谗言,受命出使契丹,羁留漠北。其妻邵贞娘思夫心切,忽有败兵持九成所佩之紫香囊,前来易食,并谎称九成已战死。其弟欲明真相,远赴朔方探信。值契丹南下,兵破汴京,贞娘与婆母逃难,中途遇贼惊散,寄居周姥姥家。紫香囊复为赵军使之子所得,遣媒欲强娶贞娘。时九成经历十二载,始自契丹逃归,以功授观察使,遇贞娘前来告状,夫妻相会。后合家团圆,一门旌表。作者自称撰写此剧是紧步丘浚《五伦全备记》的后尘,说忠教孝,宣扬封建纲常。剧本结构松散,情节多蹈袭《琵琶记》和《拜月亭记》。又以《诗经》、杜甫诗句匀入曲中,宾白亦多文语。此种自诩才情、卖弄学问、追求典雅工丽习气,开明代戏曲史上骈俪派之先河。《香囊记》出现后即为一些封建文人称赞,誉为像《大雅》那样能“厚风俗,正人心”(见明陶奭龄《喃喃录》卷上),效尤者亦纷沓而至。徐渭《南词叙录》曾对此类“以时文为南曲”之作予以严厉抨击。今存明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继志斋刻本影印。
佛说戒香经
佛说戒香经,一卷,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与《佛说戒德香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