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华

- 姓名:吴廷华
- 别名:字仲林,一作中林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清浙江仁和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廷华,清浙江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字仲林,一作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知。乾隆(公元1736——1795年)初,曾荐修《三礼》。书室名东壁书庄。生平酷嗜经术,日读古今注疏笺义,援古证今,著《仪礼章句》十七卷。其书以张尔岐《仪礼句读》过于墨守郑注,而王文清《仪礼分节句读》以句读为主,笺注失之太略,因折衷前人以补二书所未及;每篇之中分其节次,每节之内析其句读,其训释多本郑贾笺疏,亦兼采他说。另著有《周礼疑义》四十四卷、《仪礼疑义》五十卷,《礼记疑义》七十二卷。 所著书均传于世。(事迹见《清史列传》卷六十六,《国朝耆献类征》卷二百五十二,《碑传集》卷一百○二,《清儒学案小识》卷十二。)
吴廷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十一种孤独
《十一种孤独》是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创作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于1962年,收集了作者在1951至1961年创作的11篇短篇小说。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十一种人的十一种孤独的人生。 《十一种孤独》用简约的语言塑造了社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且通过对他们的刻画描写,来剖析当时美国普通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况。该书充满活力、引人入胜。
不系舟渔集
元代诗文别集。 15卷。陈高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陈高有《子上存稿》,为明洪武十七年(1384)苏伯衡编次。但今无传本,很可能就是《不系舟渔集》的别称。本集有数种清抄本为传世善本,民国十七年(1938)由黄群编入《敬乡楼丛书》,并据抄本作了较多的校正,是流传较广的版本。卷首为苏伯衡序,明成化元年吕洪序。卷1为四言古诗,卷2为骚体诗,卷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卷6为五言排律,卷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言绝句,卷9为七言绝句,卷10—11为序,卷12为记,卷13为传、墓志铭、行状,卷14为铭、赞、箴、跋,卷15为说、书,并附有陈高撰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的《子上自识》,应是写于将诗文结集之后。卷末为附录:揭汯撰《陈子上墓志铭》、《祭陈子上先生文》,苏伯衡撰《跋陈子上书》,胡翰撰《寄陈子上录事诗》。附录之后,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本集提要等有关资料。陈高文章洁雅。他的五言古诗源出陶潜,律诗“格从杜甫,面目稍别,而神思不远”(《四库全书总目》)。从总的而貌上看,他显然有别于杨维桢一派的风格。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
本书主题为“哲学课”。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佛学传入与玄学的奇妙融合,知行合一的辩论……都将在本书中呈现,构成完备详尽的中国哲学史。本书通过哲学展现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多元性,将中国哲学的脉络抽丝剥茧,梳理得当。中国哲学直到今天还在深刻地影响国人,理解中国哲学,才能理解当下。
吴中金石新编
八卷。 明陈暐撰。 陈暐,字耀卿,河南人。明弘治 (明孝宗朱祐樘年号)间,官苏州通判。他与吴县知县邝璠,举人浦应祥、祝允明等人、共同采集郡中石刻,并汇录成此书。书分为七类,按学校、官宇、仓驿、水利、桥梁、祠庙、寺观诸碑,分类编辑。共著录一百余篇,俱载全文。此书力求搜集那些别人没有发现、别的书里没有载录的碑刻,特别是采集明初的一些碑刻,著录于书中。所录的“济农永农仓储记”、“许浦湖川塘诸记”,都是陈述郡中有关事件的石刻。至于那些歌功颂德的碑文和谄谀墓志,都削而不登,其用意颇为严谨。其中有些碑刻,其他书籍均未载,独赖此书的刊载才流传下来。传本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杂症会心录
综合类著作。清汪文绮撰。二卷。文绮有《脉学注释会参证治》已著录。作者认为古今运气不齐,方隅各异,禀赋悬殊,嗜好有别,不可拘泥古书。乃酌古准今,凡外感、内伤,详辨寒热、虚实、真假,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初刊于乾隆二十年。卷上首载魂魄论、审虚实、知生死三篇,次及中风、偏中、眩运、燥症、湿症、头痛、暑症、喘症、咳嗽、吐血、肺痈、肺痿、疟症、痢症、变症、膈症、盗汗诸证治,后列“脉间止变喘满症论”篇。卷下首载疫症、黄疸、消渴、不寐、胃脘痛、肿胀、胁痛、痹症、痿症、疮闭、肿腮、口角流涎、鼻渊、失荣、吐蚘、吐屎、鼓胀等杂证,次为妇人杂症落三月胎论、子痫及产后泄泻、血晕、发热、腹痛、呕吐、不寐、大便不通、变痉、瘀血流注经络。后有辨胸胁痛后临经变症及阴吹二篇。计总论三篇、内科三十七篇、妇科十四篇,凡五十四篇。文笔流畅,论理精要,辨证析因细致,并列有医方、医案。治法多以扶阳抑阴为主,与明名医张景岳之论颇为相合。实属作者积数十年究习古籍心得,临证体会经验总结,为内、妇科较好参考书。有乾隆二十年率川自余堂精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四卷,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有论无经,文来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