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潘恩

- 姓名:托马斯·潘恩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英国诺福克郡塞特福德镇
- 出生日期:1737年1月29日
- 逝世日期:1809年6月8日
- 民族族群: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年1月29日~1809年6月8日),18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革命家,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者。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塞特福德镇一个基督教教友会信徒的家庭。幼年随父从事缝纫业,未受过正规教育。因谋生无成,1774年移居美国。次年任费诚《宾夕法尼亚杂志》的编辑。1776年初发表《常识》一书。系统论证了北美大陆应脱离英国而独立的主张,在当时舆论界影响极大。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并加入华盛顿的军队。1776~1783年陆续发表题为《危机》(The American Crisis)的十三篇政论,其中第一篇在独立战争(1775~1783)初期的不利情况下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1777年被任命为大陆会议外交委员会秘书。1779年任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1780年被接纳为美国哲学会会员,并被授予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787~1789年往来于英、法,宣传其单拱铁桥计划,并协助起草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初在伦敦发表《人权论》第一部分,抨击保王党柏克对法国革命的抨击。次年又发表该书第二部分,批判英国君主制与贵族制度,遭到英国政府禁止后,同年底被迫离开英国赴法国,被授予法国公民权并被选入法国国民公会。因支持吉伦特派反对处死路易十六(Louis XVI 公元1774~1792年在位),1793年被雅各宾政府拘禁。1794年底出狱,仍居法国。1794、1796年先后发表《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第一、二部分,主张信仰自由和自然神论。1802年返回美国,因卷入民主共和党人与联邦党人的论争,1803年被迫隐退,在贫病中度过晚年。1809年病逝于纽约新罗歇尔。
潘恩亲身参加了18世纪两大资产阶级革命,奔走于美、英、法3个大国,致力于对启蒙思想家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在革命斗争中的实际运用。他是最早认识到用武力争取北美独立的必要性和正义性的人之一。他用确凿可信的分析证明同英国和解的不可能,“既然抵抗才有效力,那么为了上帝,就让我们达到最后的独立”(《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中文版,第28页)。他接受了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观,基于人性恶的立论对政府和社会进行区分,认为社会是对人民幸福的积极保障,而政府是一种必要的邪恶,通过“制止我们的恶行从而消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同上书,第3页)。政体就其本质来说只有两类形式:世袭制和代议制,贵族制和君主制都属于前者,“一切世袭制政府按其本质来说都是暴政”(同上书,第237页),据此他批判了英国的世袭君主制和贵族制度,而代议制“以社会和文明作为基础,以自然、理性和经验作为指导”(同上书,第241页),具有形而上、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等各方面的优越性,独立后的美国应实行代议民主制。潘恩继承了天赋人权的思想,指出人生来都有平等的天赋权利,“他的天赋权利是他的一切公民权利的基础”,而“人进入社会并不是要使自己的处境比以前更坏,也不是要使自己的权利比以前更少,而是要让那些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同上书,第142页),因此民主国家必须实行法治来保障人民的权利。“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同上书,第35~36页)。实在法应与自然法精神一致,应具备公正性、平等性和可行性。潘恩还强调了代议制度下立宪的重要性,“宪法是一样先于政府的东西,而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一国的宪法不是其政府的决议,而是建立其政府的人民的决议。”“凡与文官政府全部组织有关的一切以及它据以行使职权和受约束的种种原则都包括在内”(同上书,第164页)。他认为宪法应是成文形式的,否认不成文宪法,认为英国事实上没有宪法。潘恩提出了许多社会改革方案,反对以财产资格限制选举权,主张保卫妇女权利、解放黑人奴隶。
潘恩是具有世界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他声称“哪里没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故乡”(转引自《潘恩:自由的使者》,第32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他对启蒙思想和自然法学说的卓越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托马斯·潘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ABC谋杀案
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推理小说。一个逍遥法外的连环杀手通过字母表一步一步实施犯罪。作为死亡标记,杀手在每个被害人的尸体旁留下一本ABC铁路旅行指南,翻开的那页就是杀人之地。先是在安多弗,接着是贝克斯希尔海滩,然后是克拉克爵士被发现谋杀于彻斯顿的海边小径。看起来继续作恶的凶手毫无被擒的希望,直到凶手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向波洛挑战杀人计划……当第四封信到来,并宣布下一次作案地点是唐克斯特时,不仅媒体给予了铺天盖地的报道,苏格兰场也部署了大量警力来防范。那么罪犯能得手吗?动机到底是什么?罪犯是谁?
贫血集
短篇小说集。1944年3月文聿出版社第1版。现收入《老舍文集》第9卷、《老舍小说全集》第11卷。内有《小序》。收入《恋》《小木头人》《不成问题的问题》《八太爷》《一筒炮台烟》5篇。书名“贫血”是因为作者在抗战时期患有严重的贫血症。
听雨丛谈
《听雨丛谈》所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之事,也有部分录自他书或有关案牍。其内容甚杂,而以涉及清代满洲及旗人风俗制度为多。如卷一“红绒结顶”、“花翎”、“羽缨冠“、“四禊袍”、“黄马褂”、“绿压缝靴”、“执事乐人服色”、“黄缰紫缰”,卷五“朝珠”,卷六“钿子”,卷十二“繖扇制度”、舆制”等条,对清廷及满族服饰器用的有关情况作了细致记载。在宗教祭祀及婚丧习俗方面,则有卷五“满洲祭祀割牲”、卷六“满洲祀先不用炷香”、卷十一“祭马神”、“丹旒”、“分祭幛”、卷十二“插戴”诸条,其中提供的某些情况,确非熟知内情者不能道。又说八旗中满洲、蒙古、汉军祀之礼,各有差异,以汉军而论,“从满洲礼者十居其一二,从汉人礼者十居七八。内务府汉姓人,多出辽金旧族,如满洲礼者十居其一二,如汉军礼者十居三四耳”(卷六“颁胙”条)。反映了当时各族间文化相互影响的情况。
艺文类聚
类书。唐欧阳询(557—641)等奉敕撰。一百卷。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入唐,累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唐高祖李渊因古今图书日渐繁多,欲知事之源流颇难寻究,故于武德五年(622)命询等修纂此书,至七年乃成。分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 储宫、 人、礼、乐、职官、封爵、治政、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四十四部(一作四十八部或四十七部)。每部又分子目若干,凡七百二十余项。每目下“事居于前,文列于后”,辑录经史百家等书中有关故事、解释、传说等资料以记事。摘抄有关诗文、赋颂、歌赞等多种文体的句、段以为文,理清条序,事贯文存。并逐一注明引文出处,标以文体,或诗或赋。极便检索,并改变了以往类书有事无文之法。引征唐以前文献一千四百三十一种,今存已十不一、二,学者多用以辑佚、引证、汇录、校勘。后世类书多仿其体例。然门类子目颇有繁简失宜,分合不当之处,宋明坊刻多有窜乱。早有宋绍兴刊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明有六家刻本。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又以影印宋本作底本,取明本对校,参以凡所征引之书有传本者,以及宋以前之类书,重新校勘断句出版,附校记一千六百余条。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元杂剧剧本。一作《陶秀实醉写风光好》;简名《风光好》。戴善甫撰。旦本。剧写翰林学士陶谷奉宋太祖祖命出使南唐。南唐丞相宋齐丘托言唐王有疾,不能接见,却令韩熙载设宴款待陶谷。席间使妓女秦弱兰相诱惑,陶谷伪作道学,正色而拒绝,但又乘醉题隐语于壁上,暗示独居孤馆,有寂寞之感。宋齐丘见隐语后,设计令秦弱兰假扮为驿吏孀妻,月下吟诗,勾引陶谷。陶果入圈套,与秦发生关系,并赠一词名〔风光好〕,允诺将来必娶她为妻。次日宋齐丘设宴,席上仍令秦弱兰歌舞劝酒。陶谷不知秦即“驿吏孀妻”,仍伪作道学相拒。宋齐丘命秦唱〔风光好〕词,并出示陶亲笔写的词文。陶谷大惭,羞归宋朝,投奔吴越王钱俶。宋兵灭南唐,秦弱兰逃到吴越,由钱俶主持,陶谷与秦弱兰成婚。陶谷,字秀实,《宋史》有传。剧本所写的故事,《南唐近事》、《玉壶清话》、《侍儿小名录》、《绿窗新话》等书均有记述,但内容与此剧略有不同,元代南戏《陶学士》,明代杂剧《陶秀实邮亭记》、《醉学士韩陶月宴》与此剧题材相同。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阳春奏》本,《元曲选》本。
曼殊室利焰曼德迦万爱秘术如意法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又作大威德万爱法、焰曼德迦万爱如意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为杂密轨,大威德法。首先细说六面六臂六足、乘水牛之像,图示所成就法、一印真言、曼荼罗及法成就之地符、天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