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贻焮

陈贻焮
  • 姓名:陈贻焮
  • 别名:字一新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湖南省新宁县人
  •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16日
  • 逝世日期:2000年11月19日
  • 民族族群:

陈贻焮(1924年11月16日-2000年11月19日),唐诗研究家,教授。字一新。1924年11月16日生,湖南省新宁县人。1933年春入新宁南乡联立长湖小学读书。1938年至1943年,先后在湖南私立楚南初级中学、宝郡联立初级中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三民中学就读。曾在新宁斗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任教。1946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肄业于该校先修班和中文系,后在新宁初级中学教书;1950年至1953年又回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执教。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4年被选为中国韵文学会、诗歌研究会副理事长,为博士导师。他早年写过小说,五十年代初起即向学于著名学者林庚教授,从事唐代与魏晋文学研究三十多年。其主要著作之一《唐诗论丛》(1980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是他自1954年至1980年间发表的重要论文集,凡二十二篇。除关于陶渊明、鲍照两篇研究论文作为附录外,余者皆为唐代诗人研究,涉猎广泛,不仅全面评价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还就王维、孟浩然的生平事迹作缜密详实考证,对晚唐诗人李商隐诗歌艺术上的成就作了充分肯定,还肯定了以韩愈、孟郊为首的奇险派与元白诗派共同体现中国诗歌“大变”的实绩,从社会和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前者形成的原因,并对这派主要诗人韩愈、孟郊、贾岛、卢仝、李贺等人创作上的异同进行具体比较。《杜甫评传》(上卷;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其中卷和下卷,共百余万字,是多年潜心研究、内容丰富的力作。《杜甫评传》上卷获1986年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一等奖。另有《王维诗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及《孟浩然诗选》(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皆为选注,其《后记》乃为精到的唐诗研究著述。

陈贻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斜阳

斜阳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太宰治。发表于1947年。作品是二次大战后的畅销小说,曾在一部分读者中产生共鸣,并由此产生代表没落阶层的流行语“斜阳族”。作者在小说中写了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书信等,刻画了这个家庭的母亲、姐姐、弟弟以及与这个家庭关系密切的一位小说家的形象。母亲是“日本最后一名贵妇人”,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于旧日的怀念。她的死暗示着“高贵美的死亡”。弟弟自战场归来后,生活颓唐,难以与战后社会融合,最后追随其母而去。姐姐是个身染污浊要 “道德革命”的女性。而颓废放荡的小说家则是作者旧日的影子。作者在这四个人物身上,表现了自己的憧憬、绝望、矛盾的心理状态。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曲旧贵族的挽歌,也是战后混乱社会的投影。

青山集

青山集

八卷。元赵文(1239—1315)撰。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破河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后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路儒学教授。著有《青山稿》。据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赵文有《青山集》三十一卷,但久已散佚,清初已无传本。此本系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八卷。卷一、二为序,卷三、四为记,卷五为碑记、赞、跋、书后之属,卷六为墓志铭,卷七为古体诗,卷八为近体诗、词。今观其诗文,皆自抒胸臆,绝无粉饰。有《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珍本丛刊》本,另有清乾隆翰林院钞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医方歌括

医方歌括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约五千字。书中载有半夏秫米汤、防己地黄汤、风引汤、神效散等百七十一首方剂。包括内、妇、儿等科病证所用之方。每方均编以七言歌诀,述组成、主治、证治机理。歌诀音韵协调,利于习诵,可供初学中医者参考。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本。

静居集

静居集

又称《静庵集》。诗集。四卷。明张羽撰。张羽,字来仪,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 (今江西九江)人,侨居浙江吴兴。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洪武六年 (1373),征起,廷对称者,授太常寺司丞,后又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洪武十八年(1385),被遣戍两广,中途召回,自知不免,投龙江死。《明史文苑传》附载高启传中。著有《静居集》。史称其文章精洁有法,尤长于诗。明太祖重其文,洪武十六年(1383),尝自述滁阳王事,令张羽撰朝碑。何乔《远名山藏》亦称其文词典雅,纪载行事,详而有体。然其诗名尤著,故编集者亦仅录其诗,而未及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五言微嫌郁,近体亦非所长,”颇不免于微词。今观其集,律诗意取俊逸,诚多失之平熟;五言古体,低昂婉转,殊有浏亮之作,亦不尽如朱彝尊所说。至于歌行,笔力雄放,音节谐畅,足为一时之豪。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他创作的五古、七古,较有特色,文笔洒脱,文气奔逸,颇有神理。其文、学习欧阳修,写得缜密宛转,还善画山水,笔力苍秀。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另有弘治年间张习刻本。

晋阳秋

晋阳秋

东晋孙盛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作二十二卷。“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母郑太后名春,避讳改。编年体东晋史。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一卷,辑有荀至杜乂共八十一人事迹,计一百零八则,收入《汉学堂丛书》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

80卷,唐实叉难陀译,唐澄观述。即《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悬谈合钞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