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 姓名:杨华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台湾屏东人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36年5月30日
- 民族族群:
杨华(1906年—1936年5月30日),台湾诗人、小说家。原名杨显达,一说杨建。笔名杨器人、杨花、杨华等。男。台湾屏东人。家境贫寒,体弱多病,靠苦学成才。1925年后以教私塾为生。因爱国进步,屡被日本殖民当局拘捕。1936年出狱后肺疾加重,生活陷于绝境。新文学界同仁曾发起募捐资其度日。是年5月30日悬梁自尽。早年即受大陆新文学影响。1927年1月,他在新竹青年会假《台湾民报》的征诗活动中,以器人为笔名写的《小诗》、《灯光》分获第二、第七名,从此崭露头角,活跃于文坛。诗作计有《黑潮集》(作于1927年,发表于1937年)、《心弦集》(1932)、《晨光集》(1934—1935),其余散诗有《小诗(5首)》(1927)、《小诗(12首)》(1932)、《褐色的草舍》(1932)、《燕子去了后的秋光》(1934)、《女工悲曲》(1935)、《秋赠给我的》、《春愁》、《梦醒》、《褪黄的纸窗》、《西子湾》、《愁绪》、《潇潇雨》、《春来了》、《温柔的春阳》、《淡薄的哀愁》等。另有短篇小说《一个劳动者之死》(1935)、《薄命》(1935)。诗歌代表作《黑潮集》作于1927年2月因治安维持法违犯被疑事件入狱期间,逝世后由友人整理发表于1937年《台湾新文学》第二卷第二、第三号上。原有53首,其中7首因内容尖锐,编者“怕把纸面戳破”在发表时抽去,目前仅见46首。诗集集中抒发了台湾人民在殖民蹂躏下的愤怒和哀怨。在艺术表现上,受郭沫若、冰心、泰戈尔和中国古典诗词、日本俳句短歌的影响较深。作品大多篇幅短小而意境深邃,语言清新朴素、凝炼简洁。由于殖民统治浓重的黑暗和个人生活的不幸,驱使他“从热情走向冷酷,由雄心壮志步入悲观失望”(羊子乔《光复前台湾新诗论》),他向历史悲剧的控诉往往与无力者的悲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悲怆凄楚的风格。他被称为是日据时期中文诗作最丰、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台湾诗人。
猜你喜欢的书
声类
《声类》4卷,清代朴学大师钱大昕 著。是书以声纽为纲,搜罗比栉经传子史通假,凡1700 余条。本书集中体现了钱氏的声传学说。是书钱大昕《潜研堂丛书》失收,由其门生汪恩得稿刊之,惜流传未广,陈士安又以原书上版复为刊行。此书为江氏文学山房聚珍版丛书其一,前刊牌记“苏州护龙街中文学山房印行”,道光己酉陈士安序,后附道光五年汪恩跋。
文心雕龙集校
《文心雕龙集校》是2015年3月梁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勰。本书主要内容为《文心雕龙》传世三大孤本唐敦煌写本残卷、宋刊《太平御览》征引文本、元至正刊本的原貌影印与集校,卷首著名“龙学”家王元化、王更生序和集校者总述三大孤本的前言。书末附录《异文对照表》、《研究论文选录》、《成教录》、《后记》。本书集校使用了诸多善本,汇聚了古今学者的主要校勘成果,其全面性受到王元化先生的高度称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是妇人别立方法,俾能自调摄之,所谓尽善尽美也。凡此之病,中风则病风,感冷则病冷,久而不治,崩漏带下、七 八瘕可立而待,即成痼疾。若能治病于未然。
苔莉
现代长篇小说。张资平著。初载1926年7月1日《创造月刊》第5至6期,上海创造社出版部1927年3月1日出版单行本,列入“创造社丛书”。作品描写“五四”时期一对青年男女由于性的困惑而堕落、毁灭的故事。青年女性苔莉发现丈夫白国淳对己不忠,为了报复,她爱上了丈夫的表弟谢克欧。谢克欧一方面为苔莉的美貌、多情所倾倒,另一方面却碍于表兄的情面,同时也不愿牺牲自己的声誉,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使他患得患失。不久,白国淳去乡下处理家产事务,苔莉和谢克欧终于在性的寂寞和困扰中堕落了。然而,他们之间的恋爱完全“是由两方的相互的同情和肉感构成的”,并没有真正的爱情。特别是谢克欧对苔莉并非处女耿耿于怀,并且产生了对她的厌恶和憎恨。苔莉也明白这一点,但她为了维系和谢克欧的关系,敦促他与自己正式结婚,只好对此保持沉默。长期的、无节制的性生活毁坏了他们的健康,他俩分别患上了神经衰弱症和血斯得利病。同时,他们的关系也终于被白国淳发现,并且受到白家和社会的指责。谢克欧企图另行择偶结婚来摆脱困境,但遭到苔莉的坚决反对,绝望之中与苔莉双双投海自尽。作品具有反映“五四”青年冲破旧道德、旧礼教的束缚,追求真正的爱情和个性解放的一面,也有简单地描写男女性爱,渲染性苦闷、性冲动的倾向。
北京五大部直音会韵
北京五大部直音会韵,二卷,明代佚名,有序,冯梦祯序,李经序。
华严经行愿品疏钞
又云行愿品随疏义记。六卷,宗密着。解行愿品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