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

唐鉴
  • 姓名:唐鉴
  • 别名: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 出生日期:1778
  • 逝世日期:1861
  • 民族族群:

唐鉴(1778~1861),近代学者、经学家。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镜海。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嘉庆二十三年(1818)授浙江道监察御史。道光元年(1820)出任广西平乐知府,累迁按察使,布政使、太常寺卿。雅片战争期间,严劾琦善、耆英等人,颇有直声。后致仕南归,潜研性道理学,曾国藩、倭仁、吴廷栋、何桂珍等皆从其考问学业。晚年主讲于金陵书院。咸丰二年(1852)还乡。“生平学宗朱子,笃信谨守,无稍依违”(《清史列传》卷六十七)。认为圣人之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而已。离此者为叛道,不及此者为远道。著《朱子学案》阐发理学之蕴,又仿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体例,著《国朝学案小识》15卷。其把清代讲学诸儒分传道、翼道、守道三学案,排列高下,力崇程朱理学,认为“今之论学者无他,亦宗朱子而已。宗朱子为正学,不宗朱子即非正学”。认为朱熹是“集诸子之大成、救万世之沉溺”的孔孟思想的直接继承人。谓王守仁心学为“大惑人心、愈传愈谬”。把朱熹的格致诚正作为划分真伪之儒及理学心学的重要标准。反对心学单纯求于内心的方法及“无善无恶”说。主张通过格致诚正的方法达到“圣人”境界。其崇尚朱学是与维护纲常名教紧密结合的,认为“不修礼义廉耻,不遵规矩准绳”乃“天下之患”(《清学案小识提要》)。主要著作还有《读易小识》、《朱子年谱考异》、《易牖》、《四经拾遗》、《读礼小事记》、《省身日录》等,并编次《朱子全集》。

唐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吴文正集

吴文正集

诗文别集。一百卷。元吴澄撰。此集系其孙吴当所编。明成祖永乐四年丙戌(1406),其五世孙吴爟重刊,集后有爟跋云:“《支言集》一百卷,私录二卷,皆大父县尹公手所编类,刊行于世,不幸刻板俱毁于兵火,旧本散落,虽获存者,间亦残阙。迨永乐甲申(1404),始克取家藏旧刻本,重寿诸梓,篇类卷次,悉存其旧,不敢更改,惟卷首增入年谱、神道碑、行状、国史传以冠之。但旧所阙简,遍求不得完本,今故只将残缺篇题列于各卷之末。”从此跋,可知此集原名《支言集》,重刻本乃残缺之馀,已非初刻之旧。但残缺不多,仅第十七卷《徐君顺诗序》一篇,第五十四卷《题赵天放桃源卷后》一篇,第五十七卷《题约说后》一篇,又第三十七卷《滹南王先生祠堂记》末注“此下有缺文”而已。吴当所编过于求备,片言只字无不收入,有不必存而存者,未免病于稍滥。此集《四库全书》本前九十卷为文,卷九一至卷九八为诗,卷九九为词,卷一○○为骚体、杂题,附录年谱、行状、列传、圹记、神道碑。此外,有明宣宗宣德十年乙卯(1435)吴炬刊本(存九十八卷,外集五卷),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临川官刊本,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苏宇庶临汝刊本,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刊本,均为四十九卷,外集三卷。

徧行堂集

徧行堂集

《徧行堂集》是澹归和尚(1614-1680)所作的诗文集。禅师世寿六十有七,僧腊二十有九,所收诗文,大约起于清顺治九年即明永历六年,迄于康熙十九年作者逝世,实乃禅师佛门生涯的完整记录。据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代文字狱档案》第三辑,《徧行堂集》数番由乾隆钦定为“语多悖谬,必有毁弃”的禁书,甚至连其墨迹碑石亦不容存世,一律“椎碎推仆,不使复留于世间”。今观集中,并无直接针砭清室的文字,作者生前曾将一些语“涉激愤,不宜广示于人”及“不和平”的内容删除(前集卷二十四《与陈季长太史》),显然已有意回避。但是作为一个明朝遗民,一个旧政权的直臣,淡归诗文中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故国之思和家国之恨,所谓“悖谬”文字,当然是指这些内容。除去大量的化缘阐道文字外,今天最值得珍视的是尺牍与记传部分,其中记载抗清赴死的瞿式耜、何腾蛟、张同敞、李元胤、李永茂等人事迹,篇篇“叙述沉痛,凛凛有生气,故犯清廷之忌”

南斗延寿灯仪

南斗延寿灯仪

南斗延寿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南斗六真君,礼拜赞颂,祈求消灾获福,延生保命。南斗六真君即:明德宫大圣南斗天府司命上相镇国真君、洞文宫大圣南斗天相司禄上相镇狱真君、柔德宫大圣南斗天梁延寿保命真君、保光宫大圣南斗天同益算保生真君、天节宫大圣南斗天枢度厄文昌炼魂真君、大圣宫南斗天机上生监簿大理真君。

文博士

文博士

现代长篇小说。老舍著。香港作者书社1940年11月初版。内收《序》1篇 。作品初载1936年10月1 6日至1937年7月《论语》第98至115期,原题《选民》。小说描述一 位洋博士回国后的“谋事”经过。文 博士是一 位留美学生。在留学期间获得了博士学位,同时也学会了拉帮结伙。回国后,深信自己“必能打入社会最上层”的文博士四处奔波,竟无法找到工作。后 听从焦委员的设计,他来到济南齐鲁文化学会,企图借助于唐先生,通过联姻的方式接近富商,伺机攀附而上。唐先生是个势利的旧式文化人。他以让其儿子充当文博士的助手为条件,主动提出替文博士活动“明导会”专员的差事,而善于钻营的文博士则进一步要求唐为他引见大生堂药店的杨老板。嗣后,文博士访杨家 一举成功。为了依附更大的后台,即将成为杨家乘龙快婿的文博士,当上了专员后,却将唐氏父子。作品从较广阔的社会视角,表现了会官场的腐败以及知识界的堕落。

梵网经直解事义

梵网经直解事义

梵网经直解事义,一卷,明寂光着,戒润跋。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有二本。旧本为罗什译,题曰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新本为不空译,题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亦二卷。仁王指当时十六大国之国王也。佛,对诸王各护其国使之安稳,故为说般若波罗蜜多深法之经文也。谓受持讲说此经则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故古来以之为护国三部经之一,公私皆为禳灾祈福读诵之。玆将本经各家之注述及关于本经之著作列之如下:仁王经疏六卷,隋吉藏撰。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隋智顗说,门人灌顶记,仁王经合疏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明道霈合,仁王经疏三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成莲合,仁王经疏,七卷,唐良贲述,仁王经疏六卷,唐圆测撰,仁王经疏法衡钞六卷,唐遇荣集,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四卷,宋善月述,注仁王经疏科一卷,宋净源录,仁王经疏四卷,宋净源撰集,仁王经科疏科文一卷,明真贵述,仁王经科疏悬谈一卷,明真贵述,仁王经科疏五卷,明真贵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