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敏

- 姓名:吕敏
- 别名:字志学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无锡(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吕敏,明诗人。字志学,无锡(今属江苏)人。少时向学,欲举进士,遭兵乱,隐于梁溪、汾湖之间,授徒为生,颇历艰辛,遂着黄冠人道。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年,官无锡教谕。洪武十三年(1380),举人才,不知其官所终。张士诚据吴时曾居吴北郭,与高启、徐贲等唱和,称“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其诗多题赠酬酢之作,诗风遒丽,与高启、杨基等风格相近。如《为惠机长老题徐幼文写〈惠山图〉》云:“天寒华表鹤归迟,隔世令人起远思。偶见漪澜堂上画,犹看悟澹卷中诗。”著有《无碍居士集》。传附见《明史》卷 二八五《王行传》。
吕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疡医大全
外科著作。清顾世澄撰。四十卷。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出身世医之家,迁居扬州,业医四十余载,以疡科著称。是书汇集前代有关经验,及其先祖宁华、父青岩家藏秘方,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撰成。内容丰富,从经文注释、脏腑论述、诸疮诊治大法,到虫兽咬伤、奇证治法,均有广泛论述。仅头面部列病名竟多达一百五十六种。所载病种,除痈、疽、疔、疮、痛、麻木、漏、裂等由内而发之疾外,还介绍各种外伤引起之病变。对各病论治,详而得法,用方有验。主张采取多种疗法,内外治结合,除用灸、烙、刺、割、熨、洗、内服等法外,还配合手术疗法。对麻醉、缝合、止血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均有一定科学水平。由于内容丰富,文图并茂,故在医林中颇有影响。有乾隆二十五年达安堂刻本,乾隆三十八年刻本,同治九年(1870)敦仁堂藏版(书口作“顾氏秘书”附《内经纂要》)本。
原阳子法语
原阳子法语,明初道士赵宜真(号元阳子)撰,门人刘渊然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辑录赵宜真所撰诗歌偈颂四十八首、题辞二篇、论说一篇。其诗文多言仙道性命修炼,兼融净明道、全真道二派教义。倡言三教合一,福慧双修,自利利他,彼此皆济。其论丹道则主张内外丹兼修。谓内丹者,自性法身本来具足,不假于外,自然之真;其进修之功则摄情门性,摄性还气。有偈云:「摄情还性归一元,元一并忘忘亦去,囊括三界入虚空,粉碎虚空绝命伍。」又谓外丹者,色身未免败坏,必资外药点化成真;其服炼之功则取日月之精华,夺乾坤之造化,刀圭入口,情欲顿消,骨肉都融,以臻形神俱妙,白日冲举。内外二丹功用虽异,而造道则一。又认为善恶因果报应灼然可信。自称早年从李尊师(李玄一)问道,师命以日记为炼心人道之门,积功日久,豁然贯通,「心与理融,天人合德,方知所谓修心即修道也」。
羽书
现代散文集。吴伯箫著。文化生活社1941年5月初版。收《话故都》、《马》、《羽书》、《我还没有看见长城》等散文18篇,为作者1933年至1936年间所写。作者依据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展开亲切的回忆和遐想,表现他对乡土、祖国和历史的眷恋。他多方铺排,纵笔挥洒,把自己所感受的生活情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铺写山屋四季给人的种种情趣和“雪夜闭户读禁书”的快乐;漫话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它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力量;围绕家乡的马、啼晓鸡、灯笼、天冬草、萤一类习见的景物,描出一幅幅温馨的乡土风俗世态画;他话羽书,说长城,表达他对付强敌虎视的激情。他从许多熟悉的题材中挖掘出清新、健康的生活情绪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主题,把自己对自然乡土的向往,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对驱除胡虏、渴望祖国自由解放的期待,表现在繁富的铺叙之中,情趣饱满,知识丰富,联想活跃,语言绚丽,给人以充实的美的感受。
呼兰河传
长篇小说。萧红著。初 载于1940年9月至12月香港《星岛日报》副刊《星座》。1941年5月上海杂志图书公司(重庆)初版。列为范泉主编的《环星文学丛书》第一集。它是作者的代表作。小说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写了二十年代的北疆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和自己的童年生活。挖掘了我国农村在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弊病,反映了他们在悲凉生活中寂寞而自慰的心情,展示出一幕幕悲剧性的生活图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胡家婆为“规矩出好人”而疯狂毒打童养媳;有二伯为同宗族人卖命而最后无一安身之处,充满怨恨而又无力反抗; “黑忽忽、笑呵呵”天真无邪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冯磨倌和王姑娘在非人条件下的艰辛生活,以及小城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会。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情节、故事和人物。是散文式的结构布局, 完全以“我”的视觉来摄取人生的色相,借“我”的内心感受来透视作家对生活对事件的评价。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产生了使写实著称的小说家都感到“诱人”、“眩目”的魅力,标志着作者艺术风格的成熟。正如茅盾所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呼兰河传》序)
通鉴辑览明季编年
甲申、崇祯十七年(是年三月,流贼陷京师;五月,福王由崧称帝于南京,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我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春正月朔,李自成僭号于西安。臣等谨按:历代史家书法,义例攸殊;率于历朝代嬗时,意多偏私曲徇,进退失宜。如「续纲目」于元至正十五年后,即标「元」国号,大书「明年」。臣等学识凡猥,尝拟崇祯甲申即应仿沿前例;钦蒙我皇上折衷至义、昭示大公,面谕臣等以『祟祯十七年明统犹存,仍当大书纪岁;即福王称号,尚可比于宋代「建炎」之例。必俟芜湖被执,始书「明亡」。因以揭万世之闳纲,去百家之私议;辨统系而必存其实,垂法戒而永着为程』。睿制煌煌,为自古史臣发凡起例所未有;以视「春秋」谨严,后先一揆。臣等谨首登卷端,用彰盛美。自是以次编排,悉敬遵宸衷笔削,洵非管牖之见所能仰测高深于万一云。
十二品生死经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说自圣至凡之生死有十二品之不同,以劝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