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

- 姓名:晁错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西汉
- 出生地: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 出生日期:前200年
- 逝世日期:前154年
- 民族族群: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西汉文、景时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早年随张恢学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以文学任太常掌故,受太常派遣从秦故博士伏生学习今文《尚书》。后被任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太子家令。以其才辩得幸于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号称“智囊”。提出徙民实边和入粟拜爵的建议,得到文帝的采纳。之后,晁错由平阳侯曹窋等联名举为贤良,因对策高第,迁中大夫。他又向文帝建议削夺诸侯王权力及更定法令等,所言多能切中时弊,但文帝没有采纳。景帝即位后,晁错擢为内史,不久又迁为御史大夫。他受到景帝的信任,更令三十章,力主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他在《削藩策》中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听从他的建议,先后削赵王遂常山郡、胶西王印六县和楚王戊东海郡,并决定削夺吴王濞的封地。晁错的父亲从颍川来见他,劝他不要“侵削诸侯,疏人骨肉”,以免树怨。晁错说:“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晁错为人深刻,又得到景帝的宠幸,因此深为朝中大臣所忌,早在景帝即位之初,丞相申屠嘉就想以晁错擅凿庙垣为门作借口,杀掉他。七国叛乱后,曾任吴相的爰盎(即袁盎)和外戚窦婴,便乘机建议景帝斩晁错以谢诸侯。景帝遂拜爰盎为太常使吴,并由丞相、中尉、廷尉等劾奏晁错“大逆无道”,腰斩晁错于长安东市,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被杀。但是,这并没有平息吴楚七国之乱。后来谒者仆射邓公在说到削藩及诛晁错时向景帝说:“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景帝也很后悔。晁错的政论文章有《论募民徙塞下书》、《论贵粟疏》等,议论犀利,分析深刻。《汉书·艺文志》中法家有《晁错》三十一篇,今有清马国翰等人的辑本。
晁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591年,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时期,是莎士比亚第二长的剧本,长度仅次于《哈姆雷特》。该作品用严谨的写作风格,逼真地再现了暴君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历史。玫瑰战争末年,篡夺王位的爱德华四世逝世后,爱德华四世的弟弟——理查三世为实现个人的野心,用狡诈毒辣的手段杀害了本应继承王位的侄子爱德华五世,成功登上王位。在夺取王位的过程中,理查三世不惜一切手段,逐渐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魔。最后,部下叛变,他受到了正义的讨伐,死在了敌党的脚下,给玫瑰战争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台湾志略
台湾地方志。清李元春撰。二卷。元春字时斋,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据《稗海纪游》、《赤嵌集》和福建、台湾地方志等几十种文献,结合采访记录而成是书,记事止于嘉庆十四年(1809),约五万字。分地志、风俗、物产、胜迹、原事、军政、兵燹、戎略、丛谈等九目。
句道兴搜神记
志怪小说集。《敦煌零拾》本。各卷所存除去重复者,辑得三十五则。题“句道兴撰”,其人生平不详。东晋干宝撰有《搜神记》三十卷,专述神怪灵异故事,保存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系古代志怪小说之代表作。《搜神记》今通行二十卷本、八卷本,均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中辑集。句本中有十二条见于二十卷本,有十五条见于八卷本,内容情节大致相同,而文字详略稍异。论者或以为句本系自干宝书摘译之俗文小说,或谓句书为干宝书之续作,或认为句本乃干宝书之选编。
绿野仙踪
长篇小说。又名《百鬼图》。抄本100回,有作者自序;刻本80回,无自序。作者李百川,清乾隆年间人,一生坎坷落拓,辗转奔走,用10年时间完成《绿野仙踪》。自称写这部小说“总缘蓬行异域,无可遣愁,乃作此呕吐生活耳”。该书以明朝嘉靖时期为背影,以冷于冰因科场失意转而修道、收徒为线索,写了朱文炜兄弟之变,周琏妻室之争,金不换命途多舛、温如玉浪荡倾家等世情故事,揉讲史、神魔、人情等小说体裁于一炉。主人公冷于冰原生于富裕读书之家,聪颖绝伦,考试本可以“为麂鸣首领”的,但因开罪于严嵩,科举落第,幡然悟彻,弃家访道,得道之后“周游天下,广积阴功,平妖灭寇、渡脱凡人”。小说中写了不少神怪故事,安排了许多奇妙的情节,但并没有脱离现实的社会生活。上至帝王宰相、文武百官,下至商贾农夫、村妇妓女,都活现于情节之中;所经历的事件,也都是现实生活中实有或必有。让读者正视社会现实,看到社会的不公,官府的腐败、残酷、黑暗。同时也激起人们对正直忠义之士、善良无辜的群众的同情。书中描写了人世与仙境两个世界,人世是真实的、仙境是虚幻的。书中主人公叫“冷于冰”,另一个人物是“温如玉”,显示了摆脱俗念与追求私欲的对立。它以曲折的手法解剖了当时的社会和人生,表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人生观。在明清小说中,这是一部比较好的作品。陶家鹤在序中将该书与《水浒》、《金瓶梅》并称为“大山、大水、大奇观书”。虽有些夸张,但也说明该书的成就与影响。艺术上有不少生动精彩之处,一些人物写得生动感人。由于这部小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朽,同治七年清代统治者便以“诲淫”之名,将其列入禁书之列。
五经类语
此《五经类语》由明代梁宇乔编撰。全书共八卷,前七卷分修齐、治平两门,修齐门有六十二子目,治平门八十七子目。修齐治平出自《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卷八为杂著拾遗。其内容为摘取五经之语,并加以阐述。此本应为清康熙时期果亲王府精钞本。原书无序跋,宇乔宗谊事迹并无考。《中国善本书提要》关于清抄本《五经类语》提要在介绍清抄本《五经类语》的刊刻人员中写道:“余疑施宗谊、吴民泰并是 (清) 果亲王府教师,盖为王府所编参考读物也。此本书写极工,疑出吴民泰手。”
起世因本经
十卷,隋达摩笈多等译。与长阿含经中起世经,佛说楼炭经,起世经同本。品次稍异。说世界之形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