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江正印

月江正印
  • 姓名:月江正印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月江正印,元代临济宗僧。福州连江人,俗姓刘。号月江。自称松月翁。早年参学于径山灵隐寺之虎岩净伏禅师,得其传授‘狗子佛性’一公案而开悟,以偈答之,遂得印可,受任命为侍香之职,并掌理藏经,其后声誉远播。元贞元年(1295),说法于常州路(江苏)碧云寺,未久,迁至松江(江苏)淀山禅寺,又转至同州之南禅寺。至治二年(1322),至湖州(浙江)何山宣化禅寺。天历二年(1329),住同州之道场山护圣万寿禅寺。元统元年(1333),住持四明(浙江)阿育王山之广利禅寺。其时,元帝闻师道誉,乃赏赐金襕法衣,并赐号‘佛心普鉴’。师将命终时,浴罢索衣,更书偈而寂。世寿不详。[增集续传灯录卷六、墨迹祖师传卷上]

月江正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美国艺术史

美国艺术史

《美国艺术史》梳理了美国艺术的发展脉络,涵盖了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历史画、插图、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全面而不琐碎,概括而不空泛,突出各个阶段主要艺术成就和代表性艺术家;介绍创作特点,剖析艺术潜质,从社会、家庭、教育等各个层次分析艺术特点成因;挖掘国内外影响因素,衡量对比艺术家个体之间的差异及作品价值,定位他们在美国艺术发展中的位置。既有宏大广博的视角,也有细致入微的探究;既有同代艺术家横向比较,也有不同时代艺术家纵向对比;既有艺术家个体成长历程的描述,也有社会历史背景的深刻解读;既有幽默生动的叙述,也有鞭辟入里的评论。语言简练,脉络清晰,态度公正,考证严谨,折射出理性的光芒。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南宋《秘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彭晓撰《参同契明镜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以此书附录于《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后,收入太玄部。书中有《鼎器歌》,歌咏炼丹所用鼎器制度。又有《明镜图》,其图由八圈同心圆组成。依次标举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及四时、五行之名。旨在图解《参同契》所述,卦爻天象阴阳消长变化之说。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十卷。金寇才质(生卒年不详)撰。寇才质认为老子之经,章章有旨,且深且远。又以为前人诸家《老子》之解,多荒诞无稽,互起异端,殆越百家,纷纭肆辩,徒以笔舌为功,虚无为用,失古道本真。认为只有庄列文庚四子之书是得老氏门人亲传而著,得道德之根本。所以集四子之注,息天下未达者之谤议。《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前有寇才质大定十九年(1179)自序,略述编此集解之旨。又称述《经史疏》十卷,以之相为表里。后有刘谔于大定二十年(1180)所作后序,赞寇才质编此书之举。此书于每章经文之下,总论其旨。每章注语引 《南华经》《冲虚经》、《通玄经》、《洞灵经》参证,中间略述己意,不用方术之事,不同鬼神之说。刘谔后序称此书纂违义者有一百余家,讥改本者近八百余家。总之,《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破雷同之说,驳旧注之误,是寇才质研究《老子》的成果。所引四子之言,亦因此书得以保存。现存明 《道藏》 本。

四溟集

四溟集

十卷。明谢榛撰,谢榛,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人。李攀龙、王世贞组织诗社,榛为长,攀龙次之,并为“五子”、“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攀龙等排斥,客游诸藩王间。著有《四溟集》、《诗家直说》、《四溟诗话》等。其诗颇受时人推重,近体更为人们叹赏,以律、绝见长。据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卷七记载,《四溟集》在赵府凡三刻。首刻于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题名为《四溟旅人集》,康王序之,凡四卷。傅增湘曾于文友书坊见之,今已不存。二刻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题名为《四溟山人全集》,凡二十四卷。原题:“东郡谢榛著,东郡苏潢、赤城陈养才同校,东郡张秀彦同阅,新安程兆相详校。”刻本版心上方有“赵府冰玉堂”五字。前面除有康王序外,还有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康王曾孙恒易道人序,嘉靖二十五年 (1546年) 苏祐序,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张泰征序,以及刑云路序。后有苏潢、陈善才、程兆相跋。集中卷一为五言古体,卷二、三为七言古体,卷四至卷十为五言律诗,卷十一至卷十五为七言律诗,卷十六为五言排律,卷十七为七言排律,卷十八为五言绝句,卷十九、二十为七言绝句,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为 《诗家直说》。三刻于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是就万历二十四年刻本重加校订,仍为二十四卷本。万历四十年(1612年),盛以进依赵邸旧本重为选辑修订,题名为《四溟山人诗》,凡十卷,另有《诗家直说》二卷则置之卷首。实际是将二十四卷本中每二卷合为一卷。《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取其诗十卷,将《诗家直说》移至诗文评中。现存有明万历年盛以进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

佛印三昧经

佛印三昧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在耆阇崛山入于三昧,光照十方,大众云集,弥勒舍利弗,问文殊以佛身所在,文殊使入三昧观之,皆不能见。须臾佛现,乃问其义,佛言住于深般若佛印三昧故也。

长者施报经

长者施报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为给孤独说过去长者明弥罗摩行大施会,因展转较量功德,不如归戒慈心,亦即须达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