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

- 姓名:怀特海
- 全名:阿弗烈·诺夫·怀特海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肯特郡
- 出生日期:1861年2月15日
- 逝世日期:1947年12月30日
- 民族族群:
阿弗烈·诺夫·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年2月15日-1947年12月30日),英国逻辑学家、数学家、科学哲学家,过程哲学的创始人。生于肯特郡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体弱,在家读书,14岁才入舍本学校学习。1880年进剑桥“三一学院”专修数学,旁猎文学、哲学等,1884年获学士学位。1885—1910年在三一学院任讲师,讲授高等数学。自1903年起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10年离开剑桥赴伦敦,1911年出版《数学导论》,1914年受聘为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应用数学教授。1924年受聘为美国哈佛大学哲学教授。1927年应爱丁堡大学邀请讲“有机哲学”,讲稿于次年出版,题名为《过程与实在》,是他的宇宙形而上学的代表作。1937年退休。是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被授予荣誉勋章。1947年在哈佛逝世。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3卷,与罗素合著,1910—1913)、《数学导论》(1911)、《关于自然知识原理的研究》(1919)、《自然的概念》(1920)、《相对论原理》(1922)、《科学与近代世界》(1925)、《过程与实在》(1929)、《观念的历险》(1933)、《思想方式》(1938)、《科学和哲学论文集》(1946)等。
怀特海在1929年以前,从事数学、逻辑、物理学研究,有多种著作出版;1929年以后主要从事形而上学研究,致力于宇宙形而上学体系的创立,提出过程哲学的基本思想。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哲学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过程哲学的开创者。他认为,世界就是一种活动过程。“过程就是在其各个因子之间有内在关系的、复合的活动。”时空流和永恒客体是他的哲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他认为,世界过程就是事件之流,而永恒客体构成可能性领域,它只是一种抽象世界,只有进入时空流之后,才成为具体的显相。实在世界就是由具体的显相组成的。他认为,实在世界是一种选择的结果。而决定这一选择的是神,神是现实性和限制性的双重源泉。他把神看作具体实在性的基础,最终的限制,他认为神的存在就是最终的反理性。怀特海后来还提出“把握”概念。把握就是指一物抓住或把握另一物。一个实在的实体就是一个“把握性事态”。它代表一种选择。正是通过暂时性的选择,它才通过把握事物的实在。所以把握是世界的基本活动。他认为,“每一事件都是从基本活动的个别化过程中产生的一次个别的事实。”而使一个机遇最终成为如此而非如彼的那个东西,他称之为“主观目的”。主观目的内在于事物,是事物要成为自身的内在冲突,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潜在变成实在。事实上,怀特海的“主观目的”不过是改了妆的神意,按照他的理论,世界井然有序,生生不息,不过是无所不在的神意的体现。怀特海的哲学在美国很受欢迎。而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兴趣。
猜你喜欢的书
什么是所有权
《什么是所有权》(全称《什么是所有权或对权利和政治的原理的研究》或译《什么是财产,或关于法和权力的原理的研究》)是法国思想家蒲鲁东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40年6月。该书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私有财产。 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借用法国大革命时期布里索的名言,提出“所有权就是盗窃”(即“财产就是盗窃”)的论断。这表明蒲鲁东主要是从法权观点出发,对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进行尖锐的批判。他认为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权利享受自己的劳动产品,但是地主和资本家却以地租和利息的办法,掠夺了劳动者的一部分产品,这实际上是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完全可以说是一种盗窃行径。该书出版后在法国轰动一时,使作者获得社会声誉,并奠定了他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贵族之家
俄国长篇小说。伊·谢·屠格涅夫著。创作于1858年,1859年刊登于《现代人》杂志第1期,同年8月单行本问世。中译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1983年、安徽出版社1981年、湖北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丽尼译本,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黄伟经译本和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赵译本。本书由45章组成,中译本16.5万字。描写的是19世纪40年代的故事。主人公贵族世家之子拉夫列茨基在父亲死后继承了大批遗产。他想学习深造,用实用科学振兴祖国。可是爱情和婚姻使他半途而废。他的个人幸福并不长久。妻子放荡不贞使他极为痛苦。他离开妻子,在国外游历几年后,回到俄国,想重整家业。这时他遇到了娟秀、善良、虔敬上帝的少女丽莎。爱情之火又在他心中燃起。正好报上误传他妻子猝然身亡国外的消息。这更增强了他对可能实现的个人幸福的向往。他跟丽莎相爱了。正当此时,妻子突然归来,拉夫列茨基再度陷入痛苦。在道德责任感面前他们屈服了:丽莎进了修道院,拉夫列茨基同妻子和解,成了一个虽然活着,却已退出人间舞台的人。作品通过拉夫列茨基和丽莎的相互关系,阐明了个人幸福同义务相冲突的伦理问题;通过拉夫列茨基一生一事无成表明贵族阶级没落的命运,写出了时代的典型特征。同时作品也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他哀伤自己的阶级没有出路,怀着惋惜之情为贵族阶级写了一首挽歌。作品情节简炼,心理描写深刻细腻,语言优美动人。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原不题撰人。据卷末后记,应为北宋道士张承先所撰。《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书中宜称道士受《灵宝五老赤书真文》之日,应依法祭醮,以招降天真,以后三年一醮,三醮而止。本篇即张承先所撰醮祭招真仪法。篇内详叙招降灵宝五帝灵官,请神灵侍卫护身之法。
古岳渎经
唐代传奇小说。1卷。李公佐撰。《太平广记》卷467采入,题作《李汤》,注“出《戎幕闲谈》”,其实据本文即可确定是李公佐撰。陈翰《异闻集》收入,题《古岳渎经》,鲁迅据以改题,收入《唐宋传奇集》。故事记唐永泰年间,一渔民发现龟山脚下深水中有大铁链,报告官府。楚州刺史李汤命人打捞不动,用50头牛才拉出水面,原来铁链牵着猿猴状巨兽,双目如电,观者骇走,巨兽缓缓牵牛入水。后来李公佐在洞庭石窟发现一本古书《岳渎经》,其中记载说大禹治水,派庚辰降伏了淮、涡水神无支祁,锁在龟山脚下,使淮水安流。无支祁状类猿猴,力气超过9头象,正与李汤等所见相同。本篇情节简单,但说得有根有据,使不少人信以为真。其实所谓《岳渎经》不过是据《山海经》书名附会而成,并无其书。文中对无支祁的描写,记其外形似猴,力大无穷,被锁山下,只有庚辰能降伏等,初步塑造了一个神猴形象,无疑对吴承恩《西游记》的写作有启发。
六一词
又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词别集。 北宋欧阳修(1007—1072)撰。一卷。修有《欧阳文忠公全集》已著录。原有词集《平山集》盛传于世,后佚。今存有南宋杏州本《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百三十一至一百三十三《近体乐府》三卷;南宋闽刻本《醉翁琴趣外篇》六卷,均收入吴昌绶《景刊宋金元明词四十种》。前者录词一百九十四首,后者多出六十六首。其中有些词与冯延巳、晏殊、张先相混,已无复一一辨明。今存南宋庆元二年吉州本《欧阳文忠公集》卷一百三十一至卷一百三十三《近体乐府》三卷;南宋闽刻本《醉翁琴趣外篇》六卷;明毛晋汲古阁本《六一词》一卷。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疏
一切者。通指十方三世也。佛者。觉也。佛说无量法。唯明一心义。故云佛语心为宗也。迷心逐语。则语成糟粕。离语觅心。则心若龟毛。今以心契语。以语印心。故名佛语心品。然兹一经。共有三译。此名宋译。最居其先。文有四卷。品题唯一。次元魏菩提留支所译。文有十卷。品有十八。次唐朝实叉难陀所译。文有七卷。品题有十。必须三译并参。方知此经脉络旨趣。而今译序分甚略。流通未传。故亦旁引二译。方成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