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士衡

- 姓名:祖士衡
- 别名:字平叔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祖士衡,生卒年不详,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大中祥符元年,中进士甲科,除大理评事、通判蕲州,迁大理寺丞。代还,召试中书,改殿中丞、直集贤院。擢右正言、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仁宗即位,转礼部郎中。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出知吉州,再降监江州商税。三年三月卒,年三十九。士衡博学有文,为时人所推重,杨亿尝谓刘筠曰:“祖士衡辞学日新,后生可畏也。”著有文集名《敝帚》二十卷、《西掖》十二卷、《乾兴》七卷、《别集》三卷,另有《起居院记》七卷,纪述历代沿革甚详,《西斋话记》一卷。其著述现存《西斋话记》一卷,有说郛本、清抄本。《全宋诗》卷一六二录其诗一首。《全宋文》卷三六三收其文一卷。事迹见祖无择《祖公墓志铭》(北京图书馆藏拓片)、《祖龙学文集》卷一四附《状元紫微始末》、《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祖士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 该书于1864年10月25日首次出版。《地心游记》是作者长篇科幻小说集“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漫游”的其中一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坚定果敢,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探险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阿克赛和向导汉恩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 在小说中,凡尔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对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的同时,展示了曲折生动、饶有趣味的情节。
书房一角
周作人著。杂文集。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书房一角》所收凡四部分,即是一,《旧书回想记》二十八则,二,《桑下丛谈》四十四则,三,《看书偶记》六十一则,四,《看书余记》五十八则,共计一百九十一则也。……其中也还有些比较太枯燥,或是写得太率直的,留下了不曾编入,不过这里可以说一句话,我所写的于读者或无兴趣,那是当然的,至于强不知以为知的那么说诳话,我想是没有。至于知道得不周全,说错的话,那自然是不免的。”
康熙天台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由清李德耀、黄执中纂修,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刻本,咸丰六年(1856 年)陈迁善重修。该志书设舆地、建置、秩官、版籍、祀典、选举、人物、方外、艺文、杂志等,详细记载了天台自有史以来至清康熙年间的地理沿革、山川城池、自然风貌、建筑关梁等方面的内容,还涵盖了天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如当地的风俗、人物事迹、宗教活动、艺文创作等均有记录。其中,对济公的记载为 “济颠,邑人。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居净慈。逆行顺行,言行叵测,其济物利生、神通感应事迹甚多”。也提到资福寺 “旧名清化,赤乌二年(239 年)建。宋治平二年(1066 年),改兴化。隆兴(1163-1164)初,改资福寺”,可见其对天台县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有较为详实的记录。
东北舆地释略
卷一是金上京会宁府考 ;卷二是金史上京路属地释略 ,包括蒲与路,合嬾路 ,恤品路 ,曷苏馆路 ,胡里改路 ,窝谋罕 ,长白山 青岭 乌纪岭 ,米里迷石罕城 留可城 盆搦岭, 钝恩城,阿苏城 ,活剌浑 ,陶温水 ,海古水, 会平州, 斡论泺, 纳邻淀 ,部渚泺 ,达鲁古城, 黄龙府, 慎州,长岭府 ,冷山等几个方面内容 。卷三是渤海五京考 ,高句丽新旧国 ,买沟 ,大辽水 ,盖马大山 ,勿吉七部考 ,长白山脉 ,五国城 等几个方面内容。卷四是完水 ,布特哈土城 ,阔泺海子 ,双泉海 ,和林城 ,起辇谷等几方面内容。
曾胡治兵语录
中国近代语录体兵书。蔡锷辑。191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石印本。1917年上海振武书局铅版印行。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今邵阳)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从事军事教育工作。1911年在云南发动反清起义,1915年又参加护国战争。翌年病逝于日本。一生潜心军事研究,编撰有《军国民篇》、《五省边防计划》等多部军事著作。1911年初调任云南新军协统时,为加强新军教育,摘录曾国藩、胡林翼论兵言论,辑成《曾胡治兵语录》。共1.4万多字,分为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12章,每章后附按语。蔡锷在序言和按语中,阐发了对选将、用人、治军、作战等军事问题的主张和观点。认为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能耐劳苦,赏罚分明;练兵要严格要求,申明号令;兵机讲究持重稳慎,简练慎出;战法重奇正,强调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制定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主张中国对外敌作战,宜采取诱敌深入战略,“据险以守,节节为防,以全军而老敌师为主,俟其深入无继,乃一举而歼除之”。1924年蒋介石曾将本书增辑“治心”一章,加序言再版印行,作为黄埔军校学员教材;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出版《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作为八路军将士军事读物;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又重印出版。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袁了凡用来训诫他儿子所作的家训,当时命名为《诫子文》,在劝善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家的“境随心转”与道家的“转改运数”中所谓“境”和“运”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依据就是人的起心、动念。《了凡四训》列举了了凡先生的亲身经历及其他果报故事,从种何种因、得何种果的因果观出发,劝诫世人多行善举。《了凡四训》虽然是一部家训,但是其劝善之意已经超出了“小我之家”,更怀有佛家的“普度众生”精神。这部家训主体部分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通篇都在说明人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践行。